2020年06月23日13:51 來源:政知道
剛剛,我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后一顆組網衛星發射升空。這宣告著北斗三號全球組網星座部署即將完成!
擇機宣布全球導航系統建成
剛剛發射的北斗三號系統“收官之星”系三號系統第30顆衛星,同時也是北斗家族第55顆在軌衛星。
資料顯示,這顆衛星是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距離地面約36000公里。該軌道是北斗系統不同于國際上已有的GPS、格洛納斯等導航系統的獨特設計,對于保障北斗區域系統向全球系統平穩過渡,進一步提升北斗全球系統在我國及周邊地區的服務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衛星副總設計師劉天雄介紹稱,此次發射的“收官之星”是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組網衛星中最重、體積最大的一顆,并且“大塊頭有大智慧”,“除了傳統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外,還提供星基增強、精密定位服務以及短報文通訊服務,這是這顆星比較顯著的特征。”
資料顯示,北斗系統的導航和報文服務一體化設計,在搶險救災、應急通信、搜索救援等領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引領了世界導航技術發展的潮流,美國、歐洲、俄羅斯的衛星導航也已經相繼研發類似業務。
北斗三號衛星總設計師王平表示,該星發射完成后,衛星將經過多次變軌進入地球靜止軌道,隨后展開在軌測試,一切正常后將正式入網提供服務。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在發射前表示,“這顆衛星發射完以后,在今年適當的時候,我們會對外宣布全球系統的建成,提供我們北斗所有的服務。”
“三步走”
這顆“收官之星”的發射無疑具有里程碑意義。理清個中因果,還得從我國北斗系統的“三步走”說起。
說起衛星定位和導航,目前全世界有四套系統。分別是美國的GPS、俄羅斯的GLONASS、歐盟的伽利略系統以及中國北斗。相比于美、俄、歐盟,中國在衛星導航系統上的探索起步較晚。始于上世紀后期,我國逐步確定了衛星導航系統“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1、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
2、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
3、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三號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
在邁向全球的“第三步”中,又細分為兩個階段:2018年底,依托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實現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2020年前后,覆蓋全球。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梳理發現,2018年底,我國北斗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完成之時,我國宣布北斗開始提供全球服務。
彼時,北斗的視線邁出亞太;而今,北斗補全了全球覆蓋的最后一塊拼圖。
獨立自主
前述美俄歐三家的衛星導航系統中,目前只有美國的GPS系統具備全球定位能力,其他則只能做到區域定位。不客氣地說,伽利略、格洛納斯系統目前仍處在我們“前兩步走”的業務范疇內。
因此,目前只有美國和中國具有提供全球衛星定位服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中國所研發的北斗全球導航系統真正實現了獨立自主,不再怕美國從芯片之類的核心技術上“卡脖子”。
政知道梳理此前報道顯示,隨著北斗“一步、二步、三步走”,衛星導航系統的國產化率也逐漸提升。權威媒體此前披露,在北斗三號系統的后期,核心技術已經實現100%國產化,不論星載氫原子鐘還是芯片等,現在國內都有自己的解決方案。
此前,北斗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謝軍在媒體上公開表示,衛星導航系統是一個國家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甚至是基礎設施中的支撐和基礎,這樣一個系統如果要用別人的關鍵技術,采購別人的核心產品,人家一旦給你斷貨,你這個系統就無法長期穩定運行下去,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國家也應該有這個能力,也應該有這樣的目標。
他表示,整個北斗系統建設的時候,實際我們一直是立足于自主可控,星上的產品,關鍵產品,元器件都堅持走國產化這條道路。到北斗三號,我們全面實現了,星載產品百分之百的國產化。
精度如何?
前文夸了這么半天我們自己的北斗,可是大家在生活中似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實際上,北斗目前的應用范圍已經十分廣泛,甚至融入了每個國人生活之中。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每人都會使用的手機導航。目前包括高通、聯發科、華為麒麟等主流智能手機處理器,均已兼容GPS+北斗+格洛納斯三個導航系統,大部分安卓系統智能手機品牌(包括三星、華為、小米、O/V等),其處理器均采購自上述主流廠商。
之前,政知道在采訪中曾給北斗導航系統相關負責人預設了一個場景:假設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均失效,我們的手機僅有北斗導航可用的情況下,用戶是否還能享有現在的便捷定位服務?后者的回答是肯定的。
就北斗三號系統的精度,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去年底在北斗三號系統提供全球服務一周年發布會上透露:水平和高程定位精度實測均優于5米。
那場發布會上,冉承其還表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除了提供定位、授時、導航的基本服務以外,還有很多特色應用服務體系,例如星基增強服務、精密單點定位服務、區域短報文通信服務、全球短報文通信服務、地基增強服務、國際搜救服務等。
政知道要著重說一下星基增強服務。資料顯示,該技術可為民航、海事、鐵路等行業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完好性服務。而前文已經介紹,今天發射的“收官之星”,除通常發送導航信號外,還有星基增強等功能。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川藏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國家水網、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星際探測、北斗產業化等重大工程。楊長風:通俗地講,北斗衛星導航的原理是基于三球交匯原理,通過測量3顆以上導航衛星與用戶接收機的距離,解算用戶的三維位置坐標。
21世紀的中國,無論在城市、田野、海洋或是雪山之巔,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影響已經無處不在。從1983年“雙星定位”理論提出,歷經30多年的探索實踐,三代北斗人打破國外技術封鎖,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之路。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吳春耕介紹,大概有698.61萬輛道路營運車輛已經安裝使用北斗系統,占運營車輛的96%。吳春耕指出,交通運輸部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進北斗運營工作不斷走向深入,讓大家有更多獲得感。
” 基于北斗2號、北斗3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新發布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務平臺(北斗定位2.0版)能夠實現秒級定位、定位精度提高到1.2米(裝配車載天線時精度可達到亞米級),而1.2米的高精度意味著車道級定位得以實現。” 2018年,中國高精度位置網及其在交通領域的重大應用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其中包括網絡輔助快速首次定位技術的攻關。
據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介紹,京沈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之一“京哈-京港澳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北斗慣導小車”在京沈高鐵的成功應用標志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在鐵路建設領域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從打開地圖導航,到外賣點餐,再到車庫里停車,現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已經無處不在。在未來北斗新的導航系統上,在LEO軌道上,實行導航通信深度融合,并服務遙感的方針,達到全球物聯網和數字地球的目標。
在湖北武漢召開的中國北斗應用大會以“推進北斗應用、壯大新興產業”為主題,來自衛星、產業應用等領域的專家就北斗應用和未來發展進行共同討論。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 于賢成:隨著北斗三號系統開通并提供全球服務,未來10年是我國北斗產業發展輝煌的10年,黃金的10年。
“中國在眾多科技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是中國科技進步的縮影。阿克佛拉特表示,土中兩國在疫情防控、治療及疫苗研發等環節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中國在眾多科技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是中國科技進步的縮影。阿克佛拉特表示,土中兩國在疫情防控、治療及疫苗研發等環節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單車上的智能鎖能夠接收北斗衛星信號,哈啰大數據中心每天會從路面單車收到數億次車輛定位信息。交通運輸、農林漁業、水文監測、氣象測報、通信時統、電力調度、公共安全……北斗系統的行業應用早已如火如荼,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