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7日15:12 來源:中國新聞網
海南省17日召開“繼續‘背水一戰’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誓師大會”。 王子謙 攝
中新網海口5月17日電 (記者 王子謙)海南省17日召開“繼續‘背水一戰’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誓師大會”,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要求全省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目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確保海南自貿港建設順利開局。
據悉,2015年來海南累計退出貧困村600個,脫貧65.9萬人,5個國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發生率由8.9%下降至0.01%以下,未脫貧人口僅有490人,提前一年基本消除現行標準下的絕對貧困。截至4月29日,海南省共有脫貧監測戶1271戶5345人、邊緣戶2896戶11145人。
海南省省長沈曉明介紹,目前海南脫貧攻堅還存在“硬骨頭”要啃:產業扶貧利益聯結機制不緊密、資金項目管理不規范、少數貧困戶內生動力不足等老問題依然存在;新冠肺炎疫情給農產品產銷對接、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扶貧項目復工復產、特色養殖產業、農民增收帶來新挑戰。他介紹,一季度海南省貧困地區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00元,同比下降2.1%,這是近6年同期該省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首次出現下降。
“現在距年底收官只剩下半年多時間,脫貧攻堅已到了拖不得、等不起、慢不得的沖刺時刻,到了退無可退、背水一戰、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劉賜貴指出,現階段海南全力應對常態化疫情防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海南自貿港建設“三個大考”。加快建設自貿港,不僅需要完成脫貧的底線目標、最低要求,還要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確保農民持續增收致富,否則自貿港建設就沒有說服力。
他要求,海南今年要精準實施多項超常規舉措:精準實施產業扶貧,解決產業扶貧“一股了之”“一發了之”“一分了之”問題;精準實施就業扶貧,對外出務工的貧困人口實現全覆蓋、全周期的管理服務;精準鞏固脫貧成果,加快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精準監管扶貧資金,嚴厲查處違紀違規行為;精準落實全島同城化布局,全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
他表示,海南要繼續壓緊壓實五級書記抓脫貧攻堅責任,省級黨員領導干部年內不少于2次深入脫貧攻堅聯系點開展工作,確保市縣黨委書記遍訪貧困村,鄉鎮黨委書記、村黨組織書記遍訪貧困戶。同時,重點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尤其是督促檢查過多、重復考核、文山會海等突出問題。
據了解,海南今年將努力克服疫情影響,抓緊出臺政策幫助帶貧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對野生動物養殖項目轉產轉型。定向投放一批新業態就業崗位,開發一批公益服務崗位,確保在6月30日前每個有培訓需求的貧困勞動力至少參加一次免費培訓,所有有務工意愿的貧困戶家庭至少有一名勞動力實現務工就業。
“貧困群眾應當清醒認識到,只是‘等著別人送小康’是不行的,努力奮斗才能夢想成真,辛勤勞動才能創造美好生活。”劉賜貴勉勵貧困群眾要鼓足干勁,在各級干部的幫助下戰勝貧困,大力發展生產,“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個都不要掉隊!”(完)
題:“在脫貧攻堅這件事上,我們是敢死拼命的”——甘肅脫貧攻堅進程回顧 在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富民新村養殖小區,村民李應川給羊喂水(3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
目前,特普洛村已經打造了2000畝青花椒種植基地并成立了金陽縣新東方農民專業合作社,涵蓋的105戶村民中有93戶是貧困戶,合作社年均銷售花椒4.3萬余斤,93戶貧困戶年均實現增收180余萬元。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膽去做”,走進河南省光山縣槐店鄉司馬光油茶園,這個巨幅標語映入眼簾。近年來,光山縣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途徑,找到了一條符合當地特色發展的路子。
核心提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滇黔桂石漠化片區縣、廣西深度貧困縣,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的一頂頂“帽子”。馬空認識到,進一步延長旅游產業鏈,借助旅游扶貧這面“帆”,優化“旅游+”“+旅游”模式,方可帶動貧困群眾增收,從中獲取更大效益。
展會期間,農業農村部發布的《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水平達36.0%,較上年提升3個百分點,農業生產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農業農村部今年啟動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改善農產品品質。
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百花湖鎮哪嘎村,這里地理位置偏遠、交通閉塞、農業基礎設施滯后,村民們大多靠天吃飯,外出務工人員眾多,屬于典型的空殼村。但伴隨著村里柏油路的打通以及養殖綠殼蛋雞、種植食用菌等產業的發展,哪嘎村熱鬧了起來,漸漸告別了“山旮旯”。
“兒子分到鄉里當老師,兒媳婦在會川鎮務工,家里去年買了小車,收入一年比一年好。今年,董建新領辦的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了80戶建檔立卡戶,通過在食用菌大棚務工和入股分紅的形式獲得收入。
打通產業鏈,農戶、合作社、企業抱團取暖,原本產業基礎薄弱的偏遠農村,有了發展后勁。甘肅還加大返鄉創業精準招商力度,加強金融土地等要素支持,完善配套扶持政策措施,推進返鄉創業工作取得實效。
“咩咩咩咩……”出生不久的小羊羔活蹦亂跳,細嫩的叫聲此起彼伏,羊圈里的熱鬧勁兒,讓初冬的肅南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也暖了牧民們的心。一人富不算富, 2015年,樊得勤成立了鑫源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著全村牧民一起發展養殖業,尋找黃草溝村的致富路。
“2號車,2號車,送糧回倉,4號車去頂上。近日,黑龍江省木蘭縣柳河鎮農民王福偉手持對講機指揮收糧,展現了十足的“科技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