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5日16:54 來源:南方都市報
日前,江蘇省宿遷市一家健身中心因違法收集會員人臉照片信息,被宿遷市公安局宿豫分局責令限期整改,并處警告。這也是全國范圍內,因違法收集人臉信息被處罰的案件首次公開曝光。有業內專家表示,該案具有“標桿意義”。
疫情催生健身熱 民警日常檢查發現違法線索
公安部官網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公安機關網安部門共偵破網絡犯罪案件5.9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8.8萬名。今年,公安部開展“凈網2020”專項行動,繼續嚴打侵害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
宿遷市公安局網安支隊二大隊副大隊長鄭舒舒告訴南都記者,在“凈網2020”的大背景下,公安機關網安部門一方面重點打擊非法獲取、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的違法犯罪行為,另一方面也對重點行業、單位加強監督檢查力度,對不履行個人信息保護義務的單位及時進行查處。
他介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大群眾的健身意識有所增強,去健身場所鍛煉的人越來越多。宿豫分局網安大隊民警在日常工作中發現,一些健身場所因為會員管理和運營需要,收集了包括姓名、手機號碼、年齡等在內的大量個人信息,甚至是人臉照片、指紋等個人敏感信息。
“有些健身場所收集存儲了會員的人臉照片,在出入口使用了基于人臉識別技術的閘機通道。‘人臉閘機’的使用確實給會員帶來便利,也降低了健身場所的運營管理成本,但同時也帶來一些安全隱患。”鄭舒舒說。
一些健身場所使用人臉識別門禁。受訪者供圖。
一健身中心違法收集2萬多名會員的人臉信息
今年4月,宿遷市公安局宿豫分局網安大隊按照《公安機關互聯網安全監督檢查規定》的要求,對一家健身中心進行了現場監督檢查。調查發現,這家健身中心有5家門店,共收集存儲了20000多名會員的姓名、手機號碼、人臉照片、指紋等個人信息。
鄭舒舒介紹,這家健身中心涉及的網絡安全違法行為主要有兩個,其一是未履行網絡安全保護義務。“具體來說,這個健身中心沒有網絡安全方面的管理制度和負責人,對使用的信息系統沒有開展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定級備案和安全測評,特別是沒有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制度和規定。”
其二是未履行個人信息保護義務,在收集會員姓名、手機號碼,特別是人臉照片、指紋等個人敏感信息的時候,沒有向會員明確說明收集、使用這些信息的目的、用途,并取得會員的同意,同時對收集和存儲的這些信息也沒有采取防范網絡攻擊、網絡入侵以及數據加密等安全保護技術措施,很容易造成信息泄露的后果。
5月7日,宿遷市公安局宿豫分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第二款、第六十四條第一款之規定,對這家健身中心責令限期三十日內進行整改,并予以警告處罰。按照相關規定,整改期限屆滿后,公安機關還將對該健身中心的整改情況進行復查。
宿遷市公安局宿豫分局網安大隊監督檢查現場。受訪者供圖。
警方提醒:造成用戶個人信息泄露或入刑
鄭舒舒告訴南都記者,該案是宿遷市首次有單位因違法“采集人臉”被公安機關處罰。
南都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現,在江蘇全省乃至全國,均沒有線下商家因違法違規收集人臉信息被公安機關處罰的公開先例。
此前,曾有一些線上App被有關部門約談或處罰。例如在2019年9月,有網友發現一款名為“ZAO”的換臉應用要求獲得用戶的“人臉使用永久權”、隱私協議不規范,引發輿論熱議。ZAO開發公司的負責人隨后被工信部問詢約談。
鄭舒舒表示,從以往的案件偵辦情況來看,線下商家違法違規收集公民個人信息,造成個人信息泄露或非法提供、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的情況,其實也比較突出。
“公安機關積極主動作為,值得稱道。”《信息安全技術 個人信息安全規范》起草人之一、中國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長左曉棟認為,宿遷的這一案件“具有標桿意義”。
北京安理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王新銳告訴南都記者,加強個人生物識別信息的保護是國際趨勢,中國的監管和執法機構對此也非常重視。目前,企業對于生物識別信息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在收集環節非常隨意,而且往往直接收集并存儲原始信息,存在較大的信息泄露的風險。
“這個案子帶來的警示是,在個人信息收集、存儲、使用等方面如處理不當,企業除了需民事責任以外,還可能面臨行政處罰,甚至承擔刑事責任的風險。涉及到人臉、指紋這些生物識別信息的收集和使用,一定要慎之又慎。”王新銳說。
鄭舒舒則提醒,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和新修訂的《信息安全技術 個人信息安全規范》(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規定,網絡運營者在收集個人信息前,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被收集者同意。否則,將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并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等措施。情節嚴重的,還可以責令暫停相關業務、停業整頓、關閉網站、吊銷相關業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執照。此外,經監管部門責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用戶信息泄露,造成嚴重后果的,可能因涉嫌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作為普通的公民、用戶,該怎樣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遇到有被收集個人信息特別是人臉、指紋、聲紋等敏感信息的時候,一定要問清對方收集這些個人信息的目的、使用方式、范圍、以及存儲這些信息的安全措施。如果對被收集的個人信息后認為有誤或者有異議,可以要求對方更正或者刪除。“鄭舒舒說。
延伸閱讀:《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
第二十二條 網絡產品、服務應當符合相關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網絡產品、服務的提供者不得設置惡意程序;發現其網絡產品、服務存在安全缺陷、漏洞等風險時,應當立即采取補救措施,按照規定及時告知用戶并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網絡產品、服務的提供者應當為其產品、服務持續提供安全維護;在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期限內,不得終止提供安全維護。
網絡產品、服務具有收集用戶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應當向用戶明示并取得同意;涉及用戶個人信息的,還應當遵守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關于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第四十一條 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被收集者同意。
網絡運營者不得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并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與用戶的約定,處理其保存的個人信息。
第四十二條 網絡運營者不得泄露、篡改、毀損其收集的個人信息;未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但是,經過處理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復原的除外。
網絡運營者應當采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其收集的個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毀損、丟失。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個人信息泄露、毀損、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采取補救措施,按照規定及時告知用戶并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第六十四條 網絡運營者、網絡產品或者服務的提供者違反本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第四十一條至第四十三條規定,侵害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并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一百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并可以責令暫停相關業務、停業整頓、關閉網站、吊銷相關業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執照。
據今年5月報道,南京市建鄴區莫愁湖街道長虹路的路邊公廁就安裝了人臉識別取紙設備。據新華社,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薛軍表示,人臉信息作為生物識別信息,一般來說伴隨著人的一生,是不可更改的。
近日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顯示,中國人工智能芯片進展顯著,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已超50億元。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蓬勃發展,其在推動更多智能化產品落地的同時,也為我國的數字化治理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在知乎平臺上,據一個名為“優房售樓系統”的賬號發布的名為《“口罩”也封印不了優房算法人臉識別》文章稱:后來,在房地產項目的實際使用中,利用渠道風控對佩戴口罩的客戶進行識別,人臉識別效果有了明顯提升。
謝苗諾夫夫婦所著教學工具書《俄漢雙語摘要和注釋》。長大后,跟隨父親的腳步,謝苗諾娃開始研究中國、傳播中國文化,并結識了同樣從事中國文化研究的丈夫亞歷山大·謝苗諾夫。后來,機緣巧合,謝苗諾夫夫婦受到尚斯國際出版社邀請,將《習近平講故事》翻譯成俄語。
近年來,移動互聯技術飛速發展,人臉識別、掃碼支付等新技術手段為大眾提供了便利,成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同時也給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帶來不便。加快人臉識別在一定范圍內應用場景的落地,向“銀發族”推廣更加簡便的智能化數字手段,讓老年人也能享受數字技術帶來的社會紅利。
4月17日,飛行員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埃塞薩國際機場準備駕駛飛機前往中國運回采購的防疫醫療用品和設備。位于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歐尼可公立醫院是阿根廷第一家收治新冠患者的醫院,嚴峻的疫情形勢讓醫院的物資和醫療設備一度處于短缺狀態。
今年上半年,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勞東燕也遇到類似的狀況,但她決定對人臉識別說“不”。在勞東燕看來,很多推動人臉識別落地的機構,可能并沒有意識到隨之而來的風險有多大。
進入微信公眾號,點擊醫院預約模塊,依次選定醫院、門診科室、專家、就診時間,提交確認……說句話的工夫,陳女士便完成了網絡預約掛號的所有流程。為了化解掛號難題,改善就醫環境,提升市民就醫體驗,2009年起,廈門市開始建設預約系統,支持市民通過電話、網站、院內自助機進行預約掛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向著這一奮斗目標,我們黨帶領人民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不斷取得歷史性成就。消費范圍拓寬延伸,消費結構轉型升級,消費潮流澎湃不息,不僅點亮了生活色彩,而且增添了經濟發展動力
專家提醒,這些人臉信息有可能被用于虛假注冊、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在依法嚴懲利用人臉信息進行違法犯罪的同時,更應強化全鏈條監管,筑牢信息安全防火墻,切斷人臉信息非法采集、銷售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