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09日13:02 來源: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8日訊(記者 顧陽)國家發展改革委、國資委、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今日共同啟動雙創示范基地創業就業“校企行”專項行動,旨在依托企業和高校兩類國家雙創示范基地,搭建協作平臺,加強資源對接,提升服務水平,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營造更好環境。
據悉,專項行動將發揮企業基地創新生態優勢,挖掘就業崗位潛力,國家電網、中國移動、中國電信、航天科工等首批13家央企類雙創示范基地,將釋放一批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專項行動后續實施范圍還將進一步擴大至其他企業示范基地和中央企業。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19家高校示范基地,將遴選一批有市場前景和創業意愿的優秀大學生創業項目,向企業示范基地集中發布,并由企業示范基地擇優支持對接孵化,納入自身產業創新生態。同時,通過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評比、項目對接路演等多種方式,促使高校創新創業成果與企業供應鏈和創新鏈精準對接,既為央企輸入新的創新創業血液,也為高校大學畢業生創造新的就業創業機會。
此外,為提高就業創業服務質量,四部門將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創業引領活動”,落實稅費減免、創業擔保貸款、創業補貼等各項扶持政策,提供創業培訓、創業幫扶等精準的創業服務,鼓勵大企業面向高校畢業生創業團隊開放創新資源、開放場景應用、開放供應鏈市場,舉辦就業創業服務專項活動等。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專項行動釋放一批就業崗位、提供一批創業就業導師、發布一批創新創業需求、對接一批優秀創業項目、打造一批創業就業服務品牌、組織一批成果展示,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開辟更多渠道,促進和帶動大學生就業創業,提升大學生就業創業質量。
”旺家社區是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規模最大的跨區域移民搬遷安置點,建設住房62棟,安置了來自思南、印江、石阡三個縣的4332戶共18379名困難群眾。為幫助搬遷群眾實現穩定就業,旺家社區新建一座6000平米的“扶貧微工廠”,引進簡單、易學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解決了近600余名搬遷群眾的就業。
記者柳潔報道:近日,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湖北·武漢)對接大會在武漢洪山體育館舉辦。230多家武漢企業提供超1.2萬個崗位,來自湖北各大高校4000余名應屆畢業生與企業面對面交流,現場接收簡歷近9000份,達成意向人數近1600人。
當地時間12月2日,美國自動數據處理公司發布的全國就業報告顯示,美國11月私營雇主的招聘速度低于預期值。報告顯示,美國11月私營企業新增就業崗位為30.7萬個,遠遠低于經濟學家曾預計的41萬個就業崗位。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會上介紹,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與有關部門一道,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拓渠道、強政策、優服務,持續加大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就業幫扶力度,累計幫助358萬搬遷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實現了有勞動力的搬遷家庭至少1人就業。
(孫睿)記者28日從青海省人社廳獲悉,青海省人社廳日前會同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扶貧開發局等15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當前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多管齊下,全力推進青海省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
陜西省平利縣一家社區工廠里,員工在加工毛絨玩具機芯。2016年夏天,奚精華又迎來新機遇:在縣里支持下,他與香港一家手套企業合作,投資500萬元,擬在各鄉鎮擴大生產,布點10余家社區工廠。
10月15日至11月14日,河南省人社廳開展了以“穩就業政策助力 保就業服務筑橋”為主題的“2020年金秋招聘月”活動。金秋招聘月活動期間,河南省公共就業服務中心累計為539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提供跟蹤服務,深入了解畢業生的就業動向、提供專業性的就業政策引導、官方網站推介、一對一指導答疑等服務。
國家統計局11月16日發布數據,1月至10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09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通過減輕企業負擔,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經營、良性發展,穩定就業崗位,為全力穩住就業基本盤提供了堅實支撐。
在第三屆進博會上,商務部發布了《中國服務進口報告2020》。報告認為,在未來五年中國2.5萬億美元服務進口中,旅行進口有望突破1萬億美元;知識產權使用費、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金融服務、保險服務、其他商業服務等數字服務進口,累計將超過1.3萬億美元。
當前,就業形勢總體平穩,逐步回暖,好于預期。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表示,人社部會同有關部門實施就業創業促進等系列行動,為高校畢業生提供不斷線就業服務,促進市場化社會化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