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6日11:17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我叫何松麗
今年30歲
一個地道的90后
我現在的職業用大城市的話來說
就是一名‘職業經紀人’
不過我這個‘職業經紀人’只服務一個群體
那就是社區移民安置點的居民
我們是就業協管員”
最近,社區附近的街上又新開了一家川菜館,何松麗決定去跟老板談談,希望能為移民搬遷安置社區的待業居民,爭取到一到兩個就業崗位。
川菜館老板告訴何松麗:“我們現在還缺兩個服務員和洗碗工,最好是有經驗、有責任心的。”
何松麗一看川菜館的招人要求并不高,社區里的很多人都符合條件,她覺得應該讓大家都來試一試。
入戶走訪及時了解每位居民的就業情況,同時為未就業居民就近推薦相匹配的工作,讓他們盡早融入新環境——這是社區的就業協管員何松麗每天的主要工作。
兩年前,何松麗一家搬出大山深處的印江自治縣木黃鎮,住進旺家社區。丈夫外出務工,她獨自在家帶孩子,成為一名“留守媽媽”。后來,何松麗被安排到小區公益性崗位上,順利實現就業,“現在不僅能照顧孩子,還能上班,真的太好了!”
旺家社區是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規模最大的跨區域移民搬遷安置點,建設住房62棟,安置了來自思南、印江、石阡三個縣的4332戶共18379名困難群眾。
搬遷后,就業是最大的難題,只有就業穩定、生活穩定,易地扶貧搬遷才算完成任務。
為幫助搬遷群眾實現穩定就業,旺家社區新建一座6000平米的“扶貧微工廠”,引進簡單、易學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解決了近600余名搬遷群眾的就業。同時,萬山區區委、區政府還在社區附近打造了一條就業扶貧示范街,釋放了5000多個崗位,其中1000多個崗位只面向搬遷群眾。另外,就業協管員在附近也對接了一些餐館、物流中心和建筑工地,解決了一部分群眾的就業問題。
旺家社區黨支部副書記何英說:“易地扶貧搬遷,不僅讓越來越多貧困群眾的‘安居夢’照進現實,也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過起了城里上班族的生活。從農民變成產業工人,實現了穩定就業、持續增收,更美好的日子還在后頭!”
扶貧搬遷不是終點,而是安居樂業美好生活的新起點。
在這里,除了物質生活的改善,精神文化也悄然發生著變化。天剛摸黑,旺家社區里就響起了廣場舞的歡快旋律。扭秧歌、廣場舞,雖然大家動作還不夠嫻熟標準,但他們跳得很帶勁。
搬遷居民楊蘭說:“搬來之后,政府幫助解決工作問題,又能照顧家庭,又能照顧小孩。在這種輕松的情況下,我們還是要找點娛樂。大家搬來了就是一家人。”生活不發愁,日子也舒心了,扭起來更起勁了。
易地扶貧搬遷,貴州省188萬人開始新生活。搬遷人口規模約占全國的1/6,是全國搬遷規模最大的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