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09日09:23 來源:光明日報
最高人民法院8日發布環境資源審判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19年,全國法院受理各類環境資源刑事一審案件39957件,審結36733件,判處罪犯114633人,收結案數同比2018年分別上升50.9%、43.4%。
全國法院通過依法審理環境資源案件,促進生態環境改善和資源高效利用。白皮書顯示,全國法院受理各類環境資源民事一審案件202671件,審結189120件,同比分別上升5.6%、3.5%;受理各類環境資源行政一審案件47588件,審結42078件,同比分別上升12.7%、0.8%。
在加強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方面,全國法院重點審理遺傳(基因)多樣性保護案件、物種多樣性保護案件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保護案件,對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們所擁有的基因和生存環境進行司法保護。全國法院共受理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案件677件,審結639件;受理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罪案件1644件,審結1449件;受理非法狩獵罪案件2314件,審結2265件;受理非法采伐、毀壞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案件865件,審結835件;受理非法收購、運輸、加工、出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及其制品罪案件134件,審結133件。
在環境公益訴訟方面,全國法院發揮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件的特殊作用,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2019年,全國法院共受理社會組織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179件,審結58件,同比分別上升175.4%、262.5%。受理檢察機關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2309件,審結1895件,同比分別上升32.9%、51.4%。受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49件,審結36件,同比分別上升145%、350%。各級法院完善配套機制,推動設立專項資金賬戶,引入專家輔助人、專家陪審員制度,確保生態環境及時有效修復。
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全國法院推進環境資源審判專門機構和歸口審理機制建設。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共有環境資源專門審判機構1353個,其中環境資源審判庭513個,合議庭749個,人民法庭91個。共有23家高級人民法院實行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二合一”或“三合一”歸口審理模式,有效提高了環境資源案件審理的專業性。
最高法此次還發布了2019年度環境資源審判40個典型案例,涵蓋了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保護、資源開發利用、氣候變化應對和環境治理與服務等五大類型案件。(記者 靳昊)
生態環境“三加一”審判機制,為福建的綠水青山厚植密織起司法“防護林”。對于涉及生態環境的民事、行政和非訴糾紛,福建法院注重矛盾的基層化解、就地化解,推動行政調解、行政裁決、人民調解的有機銜接,開展生態環境糾紛多元調解一站式服務,力促案結事了人和。
阿根廷總統阿爾韋托·費爾南德斯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專訪時表示,中國是全球服務貿易發展的積極推動者。費爾南德斯說,通過參與服貿會,阿根廷政府希望強調對知識性服務及其衍生品貿易的重視。
40年來,深圳始終堅持把綠色低碳發展融入到規劃布局、環境營造、產業集聚等方面,持續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在監管方面,深圳在市級層面設立“環保警察”,建立健全“兩法銜接”機制、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嚴懲各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
記者從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獲悉,自2020年9月1日起,河南將對省內黃河流域的環境資源案件實行集中管轄。為方便當事人訴訟,河南省內黃河流域的中級法院、基層法院及人民法庭均將通過網上立案、跨域立案方式接收訴訟材料,集中管轄法院應當及時審查立案,并盡可能采取網上送達等方式辦理訴訟事務。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也引領著中國民法典編纂工作從中國法律傳統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中國古代法律中的“取之以時”“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原則,很好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樸素自然觀和“成己成物”的基本倫理。
最近,一段“老人乘坐地鐵時因無健康碼受到工作人員阻攔”的視頻在網絡熱傳。新聞速遞:湖南大學官網近日更新教師信息顯示,出生于1994年的工學博士李晟曼已經獲聘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調整民事主體人身財產關系的民法典以民事主體意思自治、合同自由為特質,通常并不限制物權形式和合同自由。回顧人類民法典綠色化的百年歷史,中國綠色民法典的誕生必將成為以民事立法回應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問題的新的里程碑。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改革啟動以來,各地各部門共同努力推進,全國共辦理賠償案件945件,涉及賠償金額超過29億元。前不久,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十大典型案例”評選,重慶市兩江新區某企業非法傾倒混凝土泥漿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入選。
作者:蔣金法 京方程(蔣金法,系江西財經大學黨委副書記;蔣金法 京方程均系江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我們要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確保實現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圓滿收官奠定堅實生態環境基礎。
光明智庫:民法典加強人格權立法,使其獨立成編,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征。侵權責任編對此進行了完善,明確先由實施拋物行為的侵權人承擔責任,并且強調公安等機關應當查清責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