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1日17:2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廣州4月11日電(記者李雄鷹)記者從廣東省民政廳了解到,日前,廣東省民政廳、廣東省扶貧辦聯合印發《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實施方案》,編密織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網,確保貧困人口應保盡保、應補盡補、應救盡救,“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方案將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劃分為摸清底數、自查自糾、查漏補缺、鞏固提升4個階段,時間從2020年4月底前開始到12月結束,并針對當前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工作提出一系列重點任務。
方案要求,健全完善監測預警機制:通過廣東省政務數據共享平臺,每月開展未脫貧人口和收入不穩定、持續增收能力較弱、返貧風險較高的已脫貧人口和建檔立卡邊緣人口與農村低保、特困供養人員的相關信息比對,找出未納入農村低保、特困供養范圍的人員,建立臺賬,分析返貧致貧風險,為做好兜底保障工作提供實時監測數據。
此外,方案在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特殊困難群體關愛等方面也提出具體幫扶要求。
聯播+“鄉親們脫貧后,我最關心的是如何鞏固脫貧、防止返貧,確保鄉親們持續增收致富。在我們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之際,央視網《聯播+》特梳理總書記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要求,與您一起學習。
“山上不栽樹,喝水跑遠路;坡地不壘埂,種糧要貼本;育得青山在,功德傳后代。三光片區涉及興街鎮三光等6個村委會2253戶,石漠化面積30平方公里,是西疇縣石漠化最嚴重地區之一。
”旺家社區是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規模最大的跨區域移民搬遷安置點,建設住房62棟,安置了來自思南、印江、石阡三個縣的4332戶共18379名困難群眾。為幫助搬遷群眾實現穩定就業,旺家社區新建一座6000平米的“扶貧微工廠”,引進簡單、易學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解決了近600余名搬遷群眾的就業。
12月2日,省長尹弘主持召開第107次省政府常務會議,強調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健全體制機制、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壓實安全生產責任、確保全省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向好。
近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宣布最后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標志著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到那時,現在針對絕對貧困的脫貧攻堅舉措要逐步調整為針對相對貧困的日常性幫扶措施,并納入鄉村振興戰略架構下統籌安排。
(記者劉楨珂)迎著初冬的暖陽,“決勝2020”看四川網絡主題活動走進涼山,來到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中國網記者 劉楨珂 攝 三河村立足資源稟賦,把舊址、新居和村史館串聯起來,開發彝族文化扶貧主題旅游線路。
位于景德鎮市珠山區東南角的三寶村,曾是為景德鎮古代瓷業生產提供主要瓷土原料的重要礦產地。有評論說:“作為國內外文藝青年們的網紅打卡圣地,如今的三寶村,已成為景德鎮極具魅力和活力的文化符號之一。
多年來,她先后無償組織1306人前往廣東省務工,其中貧困戶家庭人員521人,累計幫助貧困群眾創收112萬元,幫助27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持續增收、實現脫貧。新華社發(吳凡 攝) 國家稅務總局亳州市稅務局干部劉雙燕也是一位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標兵”。
亂石嶙峋的山坡上,從石頭縫里架起的水泥柱網間,藤蔓交織,綠意盎然,一顆顆鮮嫩的佛手瓜吊墜在濃密枝葉間。
2019年,景寧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0014元、20005元,同比增長8.8%、10.1%,縣域綜合實力在全國120個民族自治縣中位居前列。從景寧發展實踐看,一支干事創業、接續奮斗的黨員干部隊伍,是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決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