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9日16:4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杭州11月19日電 題:浙江景寧:深山畬鄉踏上高水平小康路
新華社記者方問禹
浙江景寧畬族自治縣地處浙西南山區,是華東地區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近年來,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景寧干群“志不求易、事不避難”,奮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在決勝全面小康道路上不斷取得新成就。
綠色發展:生態涵養畬鄉風情
初冬的景寧,依舊綠成一片,深深淺淺,鋪天蓋地。眼下正是番薯成熟的時節,身著鮮艷服裝的當地農民,點綴在漫山遍野的高山梯田里。
景寧九龍鄉嶺里村萬科家庭農場番薯種植基地負責人紀偉根說,景寧的高山番薯,土壤環境好、種植時間長、早晚溫差大,淀粉含量高達22%,市場銷路不用愁。
在九龍鄉,農業龍頭企業聯合100多戶農戶,協作打理2200余畝的番薯種植基地,并建起現代化番薯粉絲加工廠,再貼上“景寧600”縣域公用品牌,附加值大幅提升,預計全年總產值達1300余萬元,帶動種植戶人均增收16000元。
景寧大漈鄉地處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上。這里茭白價格能高出幾倍,畝均產值超過8000元,帶動全鄉農民人均年收入達到28350元。
景寧曾經是國家級貧困縣,畬族人口將近2萬人,有7個民族工作重點鄉鎮、46個民族村,縣域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779座。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曾經限制當地發展的連綿群山,變成畬鄉群眾脫貧致富的巨大財富。
作為一片生態高地,景寧空氣、水、土壤環境質量都排在全國前列。近年來,從擺脫貧困,到持續增收致富,景寧積極探索生態價值轉換機制,“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的路徑越走越寬,綠色成為畬鄉發展最動人的色彩。
在景寧,源自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山有機生態農產品,統一用“景寧600”公用品牌質管運營,遠銷杭州、上海等市場,生態附加值得到市場認同,平均溢價率超過30%,累計銷售額達15.33億元。
民生賬本:發展落腳于群眾福祉
2019年高考中,景寧高考一本上線率高出浙江全省平均水平5.7個百分點,一本文化上線人數達到138人,而2016年這一數據僅為60人。
“家長不再想方設法把孩子送到省城、市區讀書了。”景寧市民雷鳴說,這些年景寧最直觀的變化是環境變美、群眾增收,而最貼心的獲得感則是縣域教育水平、升學率顯著提升。
景寧畬族自治縣教育局黨組成員張日贏介紹,景寧近年開啟“教育利民”行動,深化與杭州學軍中學、天長小學等省級優質教育資源合作辦學,推動民辦教育和公辦教育齊頭并進,并創成浙江省教育基本現代化縣。
2019年,景寧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0014元、20005元,同比增長8.8%、10.1%,縣域綜合實力在全國120個民族自治縣中位居前列。
發展落腳于民生福祉。近年來,景寧兼顧加快經濟發展與辦好民生實事,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畬鄉人民。
在住房安民方面,景寧實施“大搬快治”“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近三年來累計搬遷2258戶7915人。在社會保障方面,目前景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7.5%和99.4%。
一名孤困兒童至少有一名人民教師作為“第二家長”重點幫教,一名警察公安作為“專屬守護者”保障安全,一名簽約醫生作為“成長監護員”照看健康,一名志愿者進行兒童監護指導、心理疏導等專業服務……
2019年9月,景寧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365”關愛行動,現已形成領導干部、村居干部、人民教師、公安干警、簽約醫生、志愿者和困境兒童“六對一”的陪護格局。
干部隊伍:“志不求易、事不避難”
今年10月28日,在景寧首屆“畬青年”宣講大賽上,來自鄉鎮(街道)和縣直機關的23名選手,立足工作崗位實際,以短視頻、直播等青年喜聞樂見的形式,講述身邊的先進人物和典型事跡。
從景寧發展實踐看,一支干事創業、接續奮斗的黨員干部隊伍,是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2017年,景寧全面實施“志不求易、事不避難”創新實干“大趕考”,全縣104個鄉鎮(街道)、部門及臨時機構的領導班子作為“考生”,立下發展“任務書”,以此破除山區和民族地區以往部分干部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和“慵懶散”作風。
“用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畬鄉群眾的‘幸福指數’。”麗水市委常委、景寧畬族自治縣委書記陳重表示,通過科學定標明方向、公開晾曬表決心、健全機制抓落實、述考結合定績效、趕考一線辨干部,景寧形成了“躺著的站起來、站著的跑起來、跑著的爭第一”的濃厚干事創業氛圍。
近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西藏始終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始終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良好生態環境是民之所愿,是人民共有財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能一邊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邊生態環境質量依然很差,這樣人民不會認可,也經不起歷史檢驗”。
【學習進行時】習近平總書記8日赴寧夏考察調研。脫貧攻堅、科技創新、生態保護……習近平對寧夏的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8年后,習近平再次來到寧東能源化工基地考察,詳細了解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煤制油工程項目建設進展情況。
4月2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疫情期間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工作情況,回答記者提問。織好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監測“一張網”,完善4萬個耕地土壤環境質量、240個農田氮磷流失、500個農膜殘留、280個秸稈資源等國控監測點,強化監測評價,一體化推進督導考核。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黃潤秋表示,今年將制定實施打贏藍天保衛戰2020年攻堅行動工作方案。強化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20年,我省將緊密圍繞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2020年全省大氣環境質量PM2.5年均濃度達到58微克/立方米以下,PM10年均濃度達到95微克/立方米以下。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嚴格自然保護區生態監管,防范生態環境風險,謀劃一批重大項目,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
省教育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衛健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扶貧辦等6個部門的負責同志,直言不諱,坦誠回答,回應民生熱點難點。闞全程坦言,河南是人口大省,優質醫療資源相對短缺,有些號源相對比較緊張,給“號販子”“黃牛”提供了空間。
9月27日上午,“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系列主題第二十二場新聞發布會,在省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廳舉行。生態示范建設取得可喜成績,全省已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1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2個、生態鄉鎮120個、生態村30個,還命名省級生態縣19個、生態鄉鎮855個、生態村3870個,形成了一張張遍布全省的亮麗生態名片。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全社會對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不斷深化,環境保護事業有序發展,污染治理成效不斷顯現;生態文明理念逐步確立,生態環境狀況持續好轉,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推進。
巡視發現問題的目的是解決問題,做好巡視“后半篇文章”關鍵要在整改上發力。省政府聚焦中央巡視反饋問題,堅決以更加高度的政治自覺、更加堅定的責任擔當、更加過硬的法治手腕,加壓推進污染防治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