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7日14:38 來源:河南日報
原標題: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出爐 我省平糧臺城址、辛店遺址入圍終評
4月6日,國家文物局官方微信公眾號公布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等20個考古項目進入終評環節。
淮陽平糧臺城址發現于上世紀80年代,是中國最早確認的史前城址之一。在最新的考古發掘中,在該城址發現了目前國內年代最早、最為完備的城市排水系統以及最早的雙輪車轍,進一步證實了平糧臺城址的正方城墻和對稱城門結構以及“中軸線”布局,表明平糧臺城址是我國最早的、規劃嚴整的高等級史前城址,開了中國城市建設規劃的先河,在中國城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發現于2016年,曾獲當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為配合基建,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18年以來對遺址進行了二次發掘。該遺址總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已發掘的4000平方米區域內,發現多處集熔銅、澆鑄、打磨加工于一體的獨立鑄銅作坊,并出土一批大型商代晚期青銅禮器和鑄造陶范、陶模。考古證實,該遺址是迄今發現的范圍最大的商代晚期鑄銅遺址。該遺址的考古發現,對研究商代晚期青銅器鑄造工藝以及相關設施的建設與布局意義重大。(河南日報 記者 溫小娟)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注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復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產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并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產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產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產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托律師,采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系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陜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出土的陶鷹(上圖)和玉鉞(下圖)(拼板資料照片)。新華社發(中國文物報社供圖) 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出土的龍山時期玉冠飾殘片(資料照片)。
12月6日記者獲悉,近日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考古Archaeology》雜志評選出了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其中,出土于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的微型鳥雕像入選。這是繼2007年、2008年出土8萬至10萬年前的許昌人頭蓋骨化石和大量精美細石器之后,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又一次重大考古發現。
近日,位于安徽黃山市休寧縣的齊云山腳下發現了一處摩崖石刻群,為國寶齊云山摩崖石刻增添了新亮點。由于本次發現的石刻群位置為橫江邊,這次新發現的石刻群也填補了齊云山景區山下及橫江邊無題刻的空白。
工作人員在廣東陽江海陵島的“南海I號”發掘現場進行清理工作(5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這是在廣東陽江海陵島拍攝的“南海I號”船體上嵌入的瓷器(5月12日攝)。
5月5日下午,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榜上有名。至此,河南自1990年開始評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以來,河南共有46項入選,位居全國之首。
新華社發(中國文物報社供圖) 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出土的早期陶片(上圖)和墓葬出土的玉器(下圖)(拼板資料照片)。新華社發(中國文物報社供圖) 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出土的“曾夫人漁”銅鬲銘文(資料照片)。
這是河南洛陽紗廠西路西漢墓發現的“礬石水”(2018年11月7日攝)。4月25日,“2019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評選結果在鄭州揭曉,靈寶城煙遺址、淮陽平糧臺城址、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濟源柴莊遺址、洛陽紗廠西路西漢墓入選。
4月6日,大河報 大河客戶端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自1月3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啟動之日起,歷經3個多月的評選,最終入圍終評的20個考古項目揭曉。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和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成功入圍終評。
4月6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陜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等20個項目入圍終評。如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和齊齊哈爾洪河遺址、陜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等新石器時代的考古發現均為主動發掘。
此后,考古工作者又在鞏義雙槐樹遺址發現了仰韶文化時期的骨雕蠶,值得注意的是,該蠶呈現家蠶造型,并且呈吐絲的蠶形。中國絲綢博物館設立紡織品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重點開展紡織品相關文物分析檢測鑒定、傳統工藝與價值挖掘,紡織品文物保護修復關鍵技術研究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