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5日11:28 來源:光明網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防治“正在路上”,在常規臨床治療基礎上,科學的康復指導對于患者身心康復具有重要意義。為便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和一線醫護人員更快捷、更安全地獲取科學的呼吸康復方案,中國康復醫學會在發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呼吸康復指導意見》基礎上,委托中國康復醫學會呼吸康復專業委員會,組織專家編寫了《輕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呼吸康復指導》《重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呼吸康復指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出院后呼吸康復指導》等三個教學視頻。
本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出院后呼吸康復指導》教學視頻,為患者出院后的呼吸康復提供全面指導,視情況而定,可以選擇呼吸訓練、上肢力量訓練、下肢力量訓練、核心力量訓練、有氧運動等康復訓練。
【第十節】活動過程中,如有不適如何調整
希望此套視頻能為一線醫務人員開展呼吸康復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為患者實施自我身心康復提供有益的指導幫助。
編寫人員:
組 長 (按姓氏漢語拼音排序)
方國恩 中國康復醫學會會長
王 辰 中國康復醫學會呼吸康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中日友好醫院呼吸中心
專家組 (按姓氏漢語拼音排序)
謝欲曉 中國康復醫學會呼吸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日友好醫院康復醫學科
喻鵬銘 中國康復醫學會呼吸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康復醫學中心
趙紅梅 中國康復醫學會呼吸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
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參編人員(按姓氏漢語拼音排序)
輕癥組:
段亞景 中國康復醫學會呼吸康復專業委員會青年學組委員
中日友好醫院康復醫學科
馮 鵬 中國康復醫學會呼吸康復專業委員會護理學組組長
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郭建軍 中國康復醫學會呼吸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科學健身與健康促進研究中心
何 璇 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重癥組:
葛慧青 中國康復醫學會呼吸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呼吸治療科
黃 虹 中國康復醫學會呼吸康復專業委員會重癥學組
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王思遠 中日友好醫院康復醫學科
趙 青 中國康復醫學會呼吸康復專業委員會秘書
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心理干預組:
方 新 北京大學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心主任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咨詢師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桑新桓 北京致道中和醫學研究院
出院組:
盧 茜 中日友好醫院康復科
司徒炫明 中日友好醫院康復科
王家璽 中日友好醫院康復科
王 鑫 中日友好醫院康復科
指導方:中國康復醫學會
中國康復醫學會呼吸康復專業委員會
制作方:
次“戰友重逢”《生命緣》截圖,易凡(第一排左四)和王辰院士(第一排右四)“王院士是我的救命恩人。”12月6日,王辰院士(左二)、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癥學科主任詹慶元(左一)和易凡夫婦共同為“易凡號”ECMO揭牌。
面對疫情,公立醫院聞令而動,盡銳出戰,為廣大患者提供了堅強保障,承擔了“頂梁柱”的責任。隨后,由北京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大第一醫院、北大人民醫院、北大第三醫院等公立醫院組成的國家抗疫醫療隊馳援武漢,進駐中法新城院區。
5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中日友好醫院援鄂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中日友好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領隊王燕森。最后我們也實現了“患者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出院患者零回頭”的既定目標。
中日友好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領隊王燕森。“正是這種患者與醫務人員之間生命與生命的碰撞過程中的交流,讓大家做到了榮辱與共,也在這種心與心的交流中,我們做到了同心同德,一起戰勝疫情。
5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中日友好醫院援鄂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中日友好醫院援鄂醫療隊副隊長、外科重癥醫學科副主任段軍分享抗疫經驗。援鄂醫療隊副隊長、外科重癥醫學科副主任段軍。
在中國駐洛杉磯總領事館支持下,中美兩國醫學專家于3月30日和31日通過兩場網絡研討會進行交流,中國專家向美國同行分享了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的一線經驗。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防治“正在路上”,在常規臨床治療基礎上,科學的康復指導對于患者身心康復具有重要意義。希望此套視頻能為一線醫務人員開展呼吸康復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為患者實施自我身心康復提供有益的指導幫助。
今天的《一線抗疫群英譜》,我們來認識中日友好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醫生黃笳。中日友好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普通重癥組醫生 黃笳:那時候我們就直面到了這場抗“疫”戰爭的嚴肅性,我們希望能做得更好。
作為國家隊的成員,中日友好醫院援助湖北醫療隊已經在危重癥病房戰斗一個多月。中日友好醫院援助湖北抗疫國家醫療隊護理組組長 趙培玉:這些新冠肺炎患者病情變化非常快的。
3月4日,在位于湖北省仙桃市的山西省支援湖北抗擊疫情前方指揮部,第二批火線入黨的新黨員在進行入黨宣誓。” 在湖北抗疫戰場上,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醫療隊員,越來越多的70后、80后、90后,爭相匯集到鮮紅的黨旗下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