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11日20:22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為國家隊的成員,中日友好醫院援助湖北醫療隊已經在危重癥病房戰斗一個多月。生死一線,他們用捍衛生命的誓言與時間賽跑。今天,我們就走近這里的護士長,在每一個細節中與病毒搏斗,在無微不至的關懷里,她告訴患者,即便遠離家人,但病房里沒有孤單,我們共渡難關。
剛剛進入病區,趙培玉就趕緊跑到了29床前。由于病情危重,已經在ICU躺了十幾天的患者,產生了焦躁的情緒。趙培玉和護士們一邊挪動著隨時可能被病人踢扯掉的導管,一邊安撫著患者,整個過程,她們接力緊緊握著老人的手。
20分鐘后,她們終于讓患者平靜了下來。
中日友好醫院援助湖北抗疫國家醫療隊護理組組長 趙培玉:這些病人躺在這個病房里的時候,沒有家人陪伴。她對這個病也比較擔心,會更覺得孤獨、害怕。這個老奶奶我們去拉著她的手的時候,我覺得人在特別無助的時候,人和人之間這種最直接的接觸,是沒有什么力量可以能夠比擬的。更多的是給他們一種陪伴,給他們一種力量,幫他們一起渡過這段艱難的時間。
在中日友好醫院接管的近50位危重癥患者中,幾乎都是像29床這樣的中老年人,除新冠肺炎外,許多還患有多重基礎病。每天,對于趙培玉和護士們來說,除了要面對病人因恢復緩慢帶來的情緒波動,更大的挑戰是患者復雜多變的病情。哪怕是輸液器上的一個血點,都有可能直接成為影響生命的重大隱患。
中日友好醫院援助湖北抗疫國家醫療隊護理組組長 趙培玉:這個病人,剛剛上了人工膜肺,他的抵抗力是非常低的,哪怕就是一個小的回血,都可能引發患者一個嚴重的繼發性感染。所以每一個細節我們都要想到,更要做到。
在護士們的眼里,趙培玉是個細節控。每天從每一個儀器上的數據指標,到每一位病人的飯量,從病房里的每一個針管,到每一臺機器的狀況,趙培玉都要帶著護士們逐一核查,哪怕是一塊剛剛從病人身上取下的尿不濕,她都要和護士們為其稱重、記錄,并和之前數據進行比對。在她看來,面對狡猾的新冠病毒,多一分細致,就能多提前發現一分風險,多一分準備,就多一分贏的機會。
中日友好醫院援助湖北抗疫國家醫療隊護理組組長 趙培玉:這些新冠肺炎患者病情變化非常快的。護士要24小時關注到病人每一個細微的變化,提前預判出來有沒有這樣的一個風險,要提前去預防,不要等它(風險)出現,不要讓它出現。
今年,已經是趙培玉在護理崗位上的第18個年頭。2003年,25歲的她第一次穿上防護服走進了非典的病房。17年后,曾經的緊張彷徨,化作每一個細節的從容應對,但是,當以護士長的身份再次奔赴一線,趙培玉說,除了護佑生命,她還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中日友好醫院援助湖北抗疫國家醫療隊護理組組長 趙培玉:病人經過了一場生死戰爭,我們也一樣。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有太多的危險了,很多的護士沒有進過隔離病房的經驗。
在趙培玉的團隊里,許多都是第一次穿上防護服的八零后九零后的年輕護士。從防護知識到操作技巧,每天,趙培玉抓到個護士,就會不停地嘮叨一通。生怕哪個細節護士記不住,趙培玉就在病區為護士們錄制操作小視頻。
中日友好醫院援助湖北抗疫國家醫療隊護士 龐楊:她壓力特別大,各個方面她都要考慮到。還要關心我們每一個隊員,這些小視頻雖然錄起來不是那么復雜,但是對我們每個人的幫助是特別大的,在專業上肯定是給我們指明了方向。
中日友好醫院援助湖北抗疫國家醫療隊護理組組長 趙培玉:這個團隊里頭每一個護士,我要把她們安安全全地護送回去,然后讓她們在身體上不要出現任何的一些感染情況。
傍晚,回到酒店的趙培玉還依舊閑不下來。她的手機里,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每一位護士的生日。
中日友好醫院援助湖北抗疫國家醫療隊護理組組長 趙培玉:這邊過生日的時候,我們可能買不到什么蛋糕,就用一個特別的特殊的蛋糕來代替一下。大家離開家來到武漢,工作很辛苦,也很不容易,現在不能跟家里人在一塊,我們這兒就是他們的家。
中日友好醫院援助湖北抗疫國家醫療隊護士 龐楊:她跟我們每個人都說,如果有任何的事情都可以去找她,無論是心理上的還是生活上還是工作上的,趙老師就像大姐一樣,特別細心地關懷,無微不至地照顧。
守護著病人,守護著戰友,但是,趙培玉卻沒法守護家人。今年,兒子就要中考了。趙培玉說,從來沒有和兒子分開過的她,卻在兒子最關鍵的時候,離開了他。
△趙培玉給兒子的信
中日友好醫院援助湖北抗疫國家醫療隊護理組組長 趙培玉:自打你出生,我的假期就是為你準備的。可這一次不是,這次離開你是為了我們的國家,國家需要媽媽。希望我們能很快打勝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早日回到你身邊,愛你的媽媽。
(總臺央視記者 黃達 周琨)
(編輯 趙英芝)
【一線抗疫群英譜】趙培玉:多一分細致就多一分贏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