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12日08:03 來源:澎湃新聞
一直作為新冠肺炎確診“金標準”的病毒核酸檢測為何在實踐中出現了假陰性的情況?
2月11日,在中國科協組織的媒體線上采訪中,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常委兼秘書長孫永昌向澎湃新聞解釋說,目前檢測新冠病毒核酸采用的是一種叫做逆轉錄-多聚酶鏈反應(RT-PCR)的方法,檢測的標本是鼻咽拭子,理論上這種檢測方法的敏感性是很高的,也即陽性率很高。但在臨床實際中,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出現所謂的“假陰性”,例如疾病本身的影響(發病的不同階段)、標本的質量、實驗室技術等。
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如何避免出現“假陰性”? 孫永昌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對策,就是要分析可能造成“假陰性”的原因,包括多次復查,采集標本的規范化,采集多種標本,例如鼻咽拭子、痰、血液等,實驗室技術的優化等,都有助于提高陽性率。
“當然,及時研發和使用新的檢測方法,也會進一步提高病原學診斷水平。”孫永昌說。
目前,有觀點認為,與SARS病毒相比,新型冠狀病毒更為“狡猾”。 孫永昌則認為,“不是新冠病毒更狡猾,而是我們對這個新的病毒所知甚少。”
孫永昌說,雖然“武漢不明原因肺炎”出現后,我們很快找出元兇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但初期對其所致疾病的表現和規律的認識還不夠了解。目前看來,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人,典型的有發熱、咳嗽、有肺炎,但也有很多病人不發熱、不咳嗽,甚至沒有明顯的肺炎。
“如果與SARS病毒比較的話,那時候我們知道得更少,直到把SARS控制住了,我們還沒有像今天這樣能夠使用一種病毒核酸檢測方法來及時確診。”孫永昌個人認為,SARS病毒引起的感染也會是多種表現形式的,只是受當時科技條件所限,沒有能夠發現而已。
4月27日,該患者從俄羅斯經西安入境,核酸檢測陽性,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在西安市就地住院治療 該女性為2月8日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數月后“復陽”,非新發病例,目前該患者再次隔離治療
記者了解到,初次核酸檢測為陰性、隨后確診的病例,并非第一次發生,此前,一些新冠肺炎患者甚至多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隨著6月中旬新一輪本土病例的出現,北京逐步擴大核酸檢測的范圍,僅東城區,從6月14日到6月25日,就有62萬人接受集中核酸檢測。
P3實驗室是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手撕病毒”的秘密武器之一,每天,有400多份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均在這里開展。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就是在P3實驗室開展的。該院檢驗醫學部副主任技師胡亮杉是進入P3負壓實驗室完成設備調試、程序設定、試劑試用等前期準備工作的第一人。
3月4日,武漢市的累計治愈患者數首次超過了現有確診數,越來越多的患者康復出院。由于康復患者中仍然存在“假陰性”的可能,轉運工作人員存在一定的暴露風險,但依舊有大量志愿者自愿報名加入了出院患者轉運專班。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關于核酸檢測假陰性率過高的話題,一直是各方關注的焦點。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毒核酸檢測專家共識》中,明確指出需將樣品56℃孵育至少45分鐘或更高溫度進行滅活。
近日,中日醫院出現一名三次咽拭子檢測均為陰性、通過下呼吸道樣本才確診“新冠肺炎”的患者。“狡猾”、“詭異”,這是中山大學附屬三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對新冠病毒的第一印象。
夏女士家住武漢市青山區,家中七口人,公婆、父母、丈夫、她和三歲大的孩子。2月10日,夏女士稱有個好消息,她母親身體已康復,11日可出院。她三歲孩子做的核酸檢測,兩次陽性一次陰性,目前仍在兒童醫院隔離觀察。
2月9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召開新聞發布會。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徐順清表示,核酸檢測存在一定的假陰性,也就是一部分病人沒有檢測出來。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今天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疫情防控中重要生活物資生產保供等有關情況。新冠病毒現在還沒有證實可以通過糞口消化道傳播,將食物洗凈煮熟、飯前便后洗手,可以預防病毒經過消化道傳播。
近日,關于核酸檢測容易出現“假陰性”的結果基本已在醫療界形成共識,不僅中日友好醫院出現一名三次咽拭子測試均為陰性、通過下呼吸道樣本才確診“新冠肺炎”的患者,連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也指出,核酸對于真實病例的檢測率不過30%至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