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綠色+美麗 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2019年12月28日12:47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5034

  【生態觀察】

  作者:萬軍(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總工程師)

  2019年12月1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正式印發,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相互配合,形成中國改革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活力強、發展水平高、生態環境保護成效好、文化底蘊深厚,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板塊。長江三角洲地區河湖相通、山水相連、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同守一片天、共飲一江水,推進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共建綠色美麗長三角,既是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戰略任務,也是保障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和關鍵。

  建設美麗中國先行示范區

  長三角地區具備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的良好基礎,區域生態環境基礎良好、承載能力強、自然條件優越,長期以來是我國人口密集、經濟富庶、文化繁榮的經濟重地,培育了世界級的城市群。2018年,長三角地區以全國3.7%的國土面積,聚集了全國16%的人口,集中了約1/4的科研力量,產生了約1/3的有效發明專利,創造了23.5%的經濟總量,社會經濟發展處于全國前列。與此同時,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地表水國控斷面Ⅲ類水比例超過77%,浙江、上海基本消除了劣Ⅴ類,41個城市PM2.5濃度為44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了19%。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這里啟蒙發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開創了美麗中國典范,“八八工程”、“五水共治”、新安江生態補償、太湖治理等深入實施,生態省市縣集中建設,形成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濃厚氛圍、有效機制和典型模式。可以說,長三角地區在高質量發展、高水平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

綠色+美麗 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地處長江入海口的崇明島西北端,眾多往來船只航行在長江上。新華社發

  從全國來看,長三角地區經歷了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生態環境大規模治理,取得顯著成效與寶貴經驗。站在新歷史起點進入新發展階段,長三角地區也面臨一系列新問題與新挑戰,例如區域生態體系保護、船舶和機動車污染控制、固體廢棄物的有效處置和循環利用、流域性的環境風險防范、河口海岸帶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等。這些問題與挑戰,既與各省市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治理進程緊密相關,也與區域相互影響、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不適應密切相連。因此,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應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站在區域一體化的角度,堅持系統思維和協調共進,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協同推進,實現區域生態環境聯保共治、共享共贏,率先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為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和美麗中國建設探索有益經驗。

  打造環境共同保護新樣板

  長三角區域內發展差異大,生態環境相互影響密切,生態產品供給與需求消費不平衡,因此需要著眼于系統性、區域性、跨界性突出環境問題,堅持共謀共建共保共享,發揮分工合作、協同共保一體化紅利,實現生態環境的共保共贏。

  一是堅持共同但有差別的原則,確立長三角共同努力但有所差異的目標。長三角地區是我國大氣治理的重點區域,“十四五”期間,應努力實現大氣環境整體達標,并基本消除劣Ⅴ類斷面。國家確立了2030年左右實現碳排放達峰并力爭盡早達峰的目標,長三角區域作為經濟發展水平高、資源利用效率高的地區,應率先實現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努力實現提前達峰,為國家實施碳排放達峰管理提供經驗。

綠色+美麗 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俯瞰新安江水電站。新華社發

  二是共同維護生態空間與生態保護體系,增強生態產品供給能力。長三角地區河網密布、以水為媒,長江、淮河、錢塘江、京杭大運河形成了三橫一縱的區域生態廊道體系,浙西皖西山地和東海沿岸構成了東西兩道生態屏障帶。在區域大的生態格局下,應強化生態屏障、生態空間、生態廊道的共同保護,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建設沿江、沿河、沿湖、沿海生態防護帶體系,強化河湖濕地系統建設。

  三是針對區域性和跨界問題,建立區域協同聯動機制,推動區域生態環境聯治共保。例如,太湖水環境保護與區域水源供給、長江水環境保護、京杭大運河環境保護與運河公園建設、蘇魯皖豫地區空氣污染的協同控制、機動車與船舶污染的協同管理、危險廢物的合作處置等問題,都要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總體構架下,按照共謀共建共保共享的原則,形成分工合作、優勢互補、統籌行動的共治共保方案,從而實現“1+1>2”的一體化共贏局面。

  開創生態環境保護新格局

  區域一體化發展遇到的生態環境問題,需要堅決打破條條框框的束縛,創新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科技手段、信息技術等力量,形成協同共進的生態環境保護新格局。

  首先,堅持機制和政策創新,形成跨區域跨部門協同共管的格局。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上海、江蘇、浙江已經探索統一編制規劃、統一制定準入標準、統一開展監測監控、統一開展執法監督的管理創新,實現協同共管;新安江流域浙江和安徽兩省也在探索共同編制新安江保護治理規劃,開展生態補償。長三角地區的船舶占到全國總量的55%,環境監管薄弱、污染問題突出,交通運輸部門、海事部門、生態環境部門正在積極探索船舶環境的統一監管,為區域內船舶配備污水垃圾收集處理設施,并加強對船舶控制區的有效管理。

  其次,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動員社會及各方面力量參與區域環境保護治理。一方面,積極探索完善跨流域跨區域的生態補償機制,在總結新安江生態補償、浙江生態省建設補償、巢湖流域生態補償等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太湖流域、長江流域等生態補償機制;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長三角地區民營企業集中、市場經濟活躍等優勢條件,探索建立區域統一的固廢處置、生態環境監測、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運行的市場,加大對龍頭企業的培養,形成強大的環保產業支撐。

  最后,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技術手段是破解生態環境能力不足的主要路徑。為此,應充分發揮區域內科研機構集中、數字經濟發達等優勢條件,共同打造數字長三角。利用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智能智慧應用的有利契機,開展智能交通、智能水務、智能工業、智能城市管理,努力實現生態環境智慧智能監管。開展重大科技課題研發,提高科學化、精準化治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益。同時,通過技術手段,有效促進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強化生態環境治理的技術產業支撐。

  《光明日報》( 2019年12月28日 05版)

文章關鍵詞:長三角地區 跨界性 綠色生產 一體化發展 綱要 生態環境保護 達峰 區域一體化 共保 新安江水電站 責編:彭向華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金視界 | “豫”借東風好揚帆,長三角之行“收獲滿滿”

    在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科學謀劃“十四五”發展的關鍵時期,11月16日至21日,河南省黨政代表團到上海、江蘇、浙江學習考察。從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到嘉興南湖紅船,代表團沿著早期共產黨人的足跡,重訪黨的精神家園,探尋黨的“精神密碼”,堅定理想信念,砥礪初心使命。

  • 長三角創新觀察丨河南“拍了拍”上海:原來這是“魔力”之源

    11月16日起,我省黨政代表團圍繞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赴上海、江蘇、浙江學習考察,深度對接長三角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學習借鑒沿海先進地區發展經驗。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上海憑著一股“把冷板凳坐熱”的勁頭,發力卡脖子領域,從跟蹤模仿,一步步跨進原始創新。

  • “開路先鋒”是怎樣闖出來的?—長三角創新觀察·上海篇

    天際線、地平線、海岸線擴容交會,勾勒出上海都市空間美學的輪廓,詮釋著“魔都”生生不息的創新精神。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上海憑著一股“把冷板凳坐熱”的勁頭,發力卡脖子領域,從跟蹤模仿,一步步跨進原始創新。

  • 【地評線】中安時評:打造更強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龍頭

    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12日上午在上海市舉行。在中國開放發展的戰略版圖上,上海一端連接長三角、長江經濟帶,面向內陸;另一端則緊鄰太平洋,溝通世界。習近平總書記今年8月主持召開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就多次提及推進浦東高水平開放,足見中央對其龍頭、帶動作用的高度重視。

  • 長三角地區職工療休養基地互認共享

    近日,上海市總工會、江蘇省總工會、浙江省總工會、安徽省總工會在安徽涇縣簽訂《長三角地區職工療休養基地互認共享協議》,長三角地區開啟職工療休養“共享模式”。

  • “十三五”,這五年丨長三角一體化從共識走向共建

    今年9月26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首批5項人才創新成果在長三角聯盟城市間率先復制推廣。在上海松江G60科創走廊,長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正在抓緊建設,建成后這里將成為國際一流、全國領先的人工智能超算樞紐。

  • 【潮涌長三角】浙江織里:下“繡花功夫”破治理難題

    10月19日,“潮涌長三角·共建進行時”主題網絡傳播活動采訪團走進織里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探訪基層社會治理的“織里樣本”。借助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帶來的新機遇,下一步,織里鎮將全力打造成“社會治理先行地、美好生活試驗區”,為長三角一體化注入“織里活力”。

  • 【潮涌長三角】江蘇:勇立潮頭,唱響一體化發展協奏曲

    為做好長江大保護工作,江蘇不僅協同長三角兄弟城市在河道治理上下氣力,還不斷推進科技在水生態保護領域的轉化和應用。江蘇,正以飽滿的熱情和實干的精神,勇立潮頭,與上海、浙江、安徽三個兄弟省市一道,共同唱響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協奏曲。

  • 【潮涌長三角】南通市婦幼保健院“互聯網+醫療健康” 的探索之路

    10月16日,“潮涌長三角 共建進行時”主題網絡傳播活動采訪團來到南通市,探訪南通市婦幼保健院在互聯網醫療建設服務方面取得的成就。  南通市婦幼保健院于8月20日正式實施“新生兒出生一件事”政策,目前已經辦結完成1900多件服務。

  • 【潮涌長三角】“跑起來”的馬鞍山

    安徽馬鞍山市鄭蒲港新區白橋鎮紅旗村的豐收稻田。馬鞍山鄭蒲港與綜保區聯動優勢,與上海臨港極為相似,在安徽獨一無二,長江沿線也是少有。安徽馬鞍山鄭蒲港新區碼頭,江水滾滾,貨輪遠航。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