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4日11:05 來源:經濟日報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凝聚中國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礎。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貫徹落實這一要求,需要我們全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特點。總的來看,在地位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統(tǒng)攝性與崇高性;在培育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系統(tǒng)性與融入性;在內容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民族性與時代性。
體現統(tǒng)攝性與崇高性
核心價值觀是文化最深層的內核,體現著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理想和精神高度。能否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系社會和諧穩(wěn)定,關系國家長治久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昭示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和光明前景,在地位上體現著統(tǒng)攝性與崇高性的特點。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堅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樹立和堅持明確的理想信念。如果沒有或喪失理想信念,就會迷失奮斗目標和前進方向,就像一盤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會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中國共產黨從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指導下把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確立為自己的遠大理想和奮斗目標,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確立了為之不懈奮斗的堅定信念。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yè)、實現偉大夢想,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最大限度地凝結社會思想共識,把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力量協(xié)調聚合起來,振奮和發(fā)揚“滾石上山”的精氣神,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證,把我國文化制度的優(yōu)勢更加充分地發(fā)揮出來。
具有系統(tǒng)性與融入性
價值觀建設是一個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的過程,必須持續(xù)用力、久久為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理論上的抽象概括,其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精神文化產品創(chuàng)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的發(fā)揮,必須融入群眾的工作實踐中,因此在培育上具有系統(tǒng)性與融入性的特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首先,必須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保持黨的團結統(tǒng)一的思想基礎。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引導人們把握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實踐要求,打牢信仰信念的思想理論根基。在全社會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宣傳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引導人們不斷增強“四個自信”,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統(tǒng)一起來,把實現個人理想融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夢想之中。
其次,必須堅持科學的方法論。培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去思考與解決現實問題。比如,關注人們利益訴求和價值愿望,需要戰(zhàn)略思維;找準與人們思想的共鳴點、與群眾利益的交匯點,需要辯證思維;善于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搭建群眾便于參與的平臺、開辟群眾樂于參與的渠道,需要創(chuàng)新思維;等等。同時,對一些錯誤思潮、觀點和言論,要旗幟鮮明、敢于斗爭,有針對性地進行辨析和批駁,幫助人們劃清是非界限、提高辨別能力,自覺抵制錯誤思想觀點的侵蝕。
再次,在路徑設計上,要做到常態(tài)化開展、制度化推進。通過制度化措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嵌入群眾日常生活,實現生活化、日常化。在貫穿、結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要持續(xù)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增進認知認同、樹立鮮明導向、強化示范帶動,引導人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明德修身、立德樹人的根本遵循,使之成為人們日用而不覺的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堅持德法兼治,以道德滋養(yǎng)法治精神,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
彰顯民族性與時代性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達到一定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堅實精神支撐和強大道德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熔鑄于我們黨領導人民長期奮斗的偉大實踐,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在內容上彰顯著民族性與時代性的特點。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guī)范,是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是道德建設的不竭源泉。要以禮敬自豪的態(tài)度對待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讓中華文化基因更好植根于人們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
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是鼓舞中華民族團結一致的奮斗旗幟,是推動中華民族歷史前進的強大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了愛國主義的價值理念,對于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tǒng)一,引導人們以振興中華為己任、自覺報效祖國,具有重要意義。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chuàng)新。傳承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要深化改革開放史、新中國歷史、中國共產黨歷史、中華民族近代史、中華文明史教育,弘揚中國人民偉大創(chuàng)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倡導一切有利于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思想和觀念,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堅定信念、高尚品德、優(yōu)良作風等紅色基因,寓于“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之中。要繼承和發(fā)揚黨領導人民創(chuàng)造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精神譜系。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引導人民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tǒng)一,增強愛國意識和家國情懷。要把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著力點和落腳點,旗幟鮮明反對分裂國家圖謀、破壞民族團結的言行。
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體現了中國精神的時代特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反映,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根基,體現了繁榮、進取、積極向上的時代風貌。彰顯時代精神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現實生活相融相通,成為全體人民精神生活、道德實踐的鮮明標識。在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的價值訴求。這增強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感召力和說服力。要緊緊圍繞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力倡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理念,倡導“幸福源自奮斗”“成功在于奉獻”“平凡孕育偉大”的理念,弘揚改革開放精神、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優(yōu)秀企業(yè)家精神、科學家精神,使全體人民保持昂揚向上、奮發(fā)有為的精神狀態(tài)。
當前,運用禮儀禮節(jié)的文化資源,發(fā)揮其涵育社會文明新風的作用,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聚焦新時代特征創(chuàng)設禮儀主題,賦予禮儀新的時代內涵。禮儀禮節(jié)增強價值認同,凝心聚力,成風化人,是培育新時代文明風尚的重要抓手。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報社共同主辦的“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第104場3日舉辦“云宣講”。沈壯海認為,偉大抗疫精神傳承著中華民族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展現了新時代黨和人民的風骨和氣概,蘊含著中華民族精神的新成長,是中華民族攻堅克難、走向復興的強大動力。
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第104場嘉賓沈壯海。 本場活動由光明網承辦,“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人民日報客戶端、央視新聞客戶端、新浪微博、西瓜視頻、嗶哩嗶哩等對演講內容進行了同步刊播。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關系到“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在人們具體、可感的文化行為中。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堅實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向“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前排右二),“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前排左二)、張定宇(前排右一)、陳薇(前排左一)頒授勛章獎章。
以“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 自詡的馬保國,如今知名度躥升。馬保國的一些言行,實際上就是嘩眾取寵、招搖撞騙,說到底是一場鬧劇。對圍繞馬保國所發(fā)生的一系列鬧劇,不是一笑了之那么簡單。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培育文明鄉(xiāng)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xiāng)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fā)鄉(xiāng)村文明新氣象。當文明村鎮(zhèn)創(chuàng)建活動貼近群眾生活、走進群眾心里,鄉(xiāng)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才能夯得更實。
我國民法典系統(tǒng)整合新中國70多年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guī)范,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借鑒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是一部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順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民法典,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民法典明確立法目的是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十四五”時期作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能否開好局、起好步至關重要。筆者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在價值觀念上的最大公約數,也是當代中國最為內在的精神信仰與價值認同。
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深刻闡述了“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一使命任務。放眼未來,精神文明建設必將結出累累碩果,凝聚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的磅礴動力,向著“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力前進。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