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1日10:45 來源:科技日報
“早餐,一碗舂米就著咸菜,米粒飽滿,回口甘甜。”吃著自己親手種植的雜交水稻,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農學專業大二學生劉淏林有種說不出的滿足感。
近日,大二男生成功種出雜交水稻的新聞登上微博熱搜。今年4月下旬,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舉辦了雜交水稻種植與全生育期管護技能大賽,線上報名剛開放兩分鐘就已滿員,不少同學沒能報上名。9月下旬,劉淏林所在小組種植的3株雜交稻成功通過老師驗收。對于大二男生種出雜交水稻這事,有人稱贊,也有人嗤之以鼻,認為這不過是農學專業的基本功,更有人認為學農就是學種田的。
農業院校種植比賽的火爆,是否意味著對于農學專業來說,種植是一項必須技能?比賽種植的雜交水稻又有何特殊之處?在如今新農科的背景下,高校農學專業教育發生了哪些變化?日前,科技日報記者進行了相關采訪。
前沿科技融入農科大賽
在很多人眼里,農學專業就是學種田的,甚至不用上大學,在家務農就可以學會如何將作物種活,讓農田有產出。但在劉淏林看來,學習農學是想為國家農業發展做貢獻,“農學教會我的是如何大幅提高產量,如何科學種田,如何培育新品種等,這與在家務農絕然不同。”
“這是大眾對農學專業的誤解,農學是用科學技術武裝作物生產的一門現代科學。”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副院長任萬軍說,種植是農學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但種植除了生產功能外,更重要的是為作物生物學與生態學理論研究、新品種選育、栽培技術創新、經營管理模式創新打基礎。
在比賽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感受到種植領域的前沿科技,該學院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最新成果,應用到比賽的各個環節之中。
在品種方面,結合雜交秈稻機插適應性和優質高效需求,比賽采用最新建立的以“日產量”和“優質食味”為核心的品種篩選指標體系;在育秧和栽插管護兩個環節,又分別采用雜交稻暗化催芽無紡布覆蓋高效育秧技術和優質雜交稻保優提質綠色栽培技術。
每個環節的技術應用,學院都會組織專人進行培訓。“培訓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親自體驗和掌握這些先進技術,幫助他們更好地培育水稻。”任萬軍說。
8月份時,蟲害乍現,想要快點殺蟲的劉淏林不小心打多了藥導致燒苗,結果到了本該抽穗的時候卻一直沒有進展。吃飯、睡覺都想著怎么養活水稻的劉淏林,突然想到課堂上老師講過這方面的內容,于是將這個難題化解。他說:“農業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比賽過程中盡管會遇挫折,但關鍵是通過實踐發現問題,掌握方法。”
“整個比賽相當于實驗室種植,每個環節都可以精確地進行管理。由于實驗室種植苗較少,光照條件和土壤條件都沒有實地種植好,所以其管理難度比實地種植更大,但也更鍛煉和考驗學生。”任萬軍說,對科學研究和教學而言,實驗室種植有很大的價值,因為每個環節具有可控性,所以可以更加明確地知道每個環節出現某些現象的原因,也可以確定每個技術措施的效果。
他表示,任何一項農業研究成果都需要實驗室與田間結合、反復試驗,在實驗室種植得到結果后,還需要通過大田試驗進行檢驗才能推廣,需要比較長的周期。
學科交叉打造綜合人才
火熱的比賽,其實是新農科建設的一個縮影。今年6月,全國涉農高校凝聚形成的《安吉共識——中國新農科建設宣言》發布,標志著我國新農科建設工作正式啟動,高等農林教育發展進入嶄新時代。新農科公布以來,高校在農學專業教育上做出了哪些改變?
“新農科的重點是用現代的生物技術、工程技術、信息科學技術等技術手段,改造傳統的農學專業,所以要著重將這些技術與現代農學相結合,融入到人才培養的教學、科研及實踐當中。”任萬軍說,走創新和學科融合發展之路,既要將學科最新科研成果與現代高新技術融入專業建設和課程教學中,同時也要加深學科交叉,加強作物機械化栽培、精確栽培、智慧農業、生物育種等新興交叉領域建設,提出新理論、新方法,實現農學的現代化,讓高校引領新農科發展。
記者看到,在該學院的培養計劃上,既有像植物生理學、土壤肥料學、作物栽培學、耕作學、作物育種學這樣的學科基礎和專業理論課程,也設置了英語、思想政治、數學、化學、生物這樣的通識課程,還包括農學專業學生“學農知農愛農”“強農興農”教育的思政課程;同時,智慧農業技術與應用、農業經濟與管理、植物生物技術、分子生物學、農業產業化、農業標準化和作物生產機械化這樣的交叉學科課程也被列入了培養計劃之中。任萬軍表示,如今農業生產要走機械化、標準化、信息化等現代化道路,農學作為一項高新技術學科,是一個復雜的綜合性專業,所以農業人才培養也應是一個系統化的綜合工程。
創新創業擔起振興之責
“我們學院新農科中最具特色的即是培養學生‘肯干、能干、苦干、實干’的‘四干’特質。”任萬軍表示,農學專業本身有著較高的實踐要求,在新農科背景下,對技術的掌握和應用需要讓農學對實踐性的要求進一步加深。因此,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學生除了需要學會種植這種基本操作外,更應該學會怎么去解決問題,包括理論問題、技術問題、生產問題、經營問題、效益問題等,不斷優化解決問題的思維和方法。”任萬軍說,農業科學技術是不斷發展的,學生需要有創新能力,既能夠對新的東西吸納掌握,也能不斷發展創造新的理論與技術。
為了讓實踐教學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緊密結合,該學院建立了“室內田間結合、科研轉化教學、一二課堂協同、創新創業育人”為抓手的學院本科人才培養路徑。除了在校內開設雜交水稻種植與全生育期管護、種子質量檢測、標本制作等各項技能大賽,學院還讓每個本科生“人人進團隊,個個有項目”,讓每個學生都能進入老師的研究團隊,參與科研項目,在科研實踐中培養創新創業能力。
此外,該學院擁有30余家校外實踐基地和專家大院,可開展教學科研實踐,供學生完成課程實習、畢業實習,在熟悉農業實際生產和工作的同時,也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任萬軍說,學院將人才培養與西南豐富的作物資源和多元生產結構緊密結合,通過產學研共建共育,對接西南地區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要求,實行農科教結合、產學研協作,著力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培養一批多學科背景、高素質的復合型農學人才,培養出更多知農愛農的新型人才,擔起鄉村振興的責任。(陶玉祥 記者 盛 利)
記者柳潔報道:近日,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湖北·武漢)對接大會在武漢洪山體育館舉辦。230多家武漢企業提供超1.2萬個崗位,來自湖北各大高校4000余名應屆畢業生與企業面對面交流,現場接收簡歷近9000份,達成意向人數近1600人。
11月29日下午,“攜手防疫抗艾 共擔健康責任” 2020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題宣傳活動在廣東藥科大學大學城校區舉行。活動當天,周端華、廣州市計生協秘書長李益平為 10名指導老師頒發了 “優秀指導老師”榮譽證書,廣東藥科大學工會主席丁昆、廣東藥科大學團委書記郭超龍為 10名在本次活動中表現優秀的大學生頒發“廣州市青春健康愛心使者”榮譽證書。
今年35歲的張聚飛是河北省邢臺市南和區東三召鄉侯一村人,大學畢業后一直在北京打工。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11月22日,張聚飛(左)在溫室大棚內向合作社社員講解香菇管理技術。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 攝 11月22日,張聚飛(右)和合作社社員在溫室大棚內采收香菇。
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合力推進脫貧攻堅,是中央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工作要求。在20日國新辦舉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4位參與“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的企業代表講述了他們的扶貧故事。
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深刻闡述了“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一使命任務。放眼未來,精神文明建設必將結出累累碩果,凝聚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的磅礴動力,向著“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力前進。
11月10日,西南交通大學力學與工程學院網站發布了一則通報。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西南交大清退的6名同學中,有4人皆因“沉迷游戲”。各地高校都有相繼曝出清退在最長修業年限內未能畢業的學生或是諸如此類存在學業荒廢的“問題”學生。
從成交額來看,鄭州作為省會城市,其消費力的增長首屈一指,此外,南陽、洛陽、商丘、周口消費能力緊隨其后。下沉市場消費情況來看,河南低線級城市成交額同比增長41.66%,新鄭市、中牟縣、唐河縣、鞏義市、虞城縣在河南縣級市中銷量排名靠前。
近期,全國多地出現打著“注銷校園貸”名義的新騙局,不少在校以及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紛紛“中招”,被騙金額少則幾千元,多則幾十萬元,影響非常惡劣。10月26日,中消協發布消費警示,提示廣大青年學生“擦亮”雙眼,警惕各類不良“校園貸”陷阱。
近期,全國多地出現了一種專門針對大學生的“注銷校園貸款賬戶”新型詐騙手法。中國消費者協會近期發布警示,要警惕“注銷校園貸”騙局,不向陌生賬戶轉賬,并提醒大學生,沒有“注銷校園貸”這種說法,如果大學生對自己的個人征信有疑問,可以去當地人民銀行征信部門了解具體情況。
11月3日,陜西省富平縣流曲鎮雙楊村村民向斌在檢查奶山羊的健康情況。11月3日,陜西省富平縣流曲鎮雙楊村村民向斌在聆聽一個甘肅客戶的電話咨詢。 新華社記者陶明攝 在向斌開設的個人短視頻平臺賬號上,除了家人日常生活的視頻,主要是他喂養、銷售奶山羊的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