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3日09:08 來源:北京日報
2020年將是人類發現南極大陸200周年。從今天起至2020年2月,“85后”青年探險家溫旭將從北京啟程,以伯克納島海岸為起點穿過南極點、抵達羅斯冰架,完成人類歷史上線路最長、單人無助力無補給的南極大陸穿越之旅。
單人無補給無助力的形式,意味著溫旭將從起點攜帶全部物資、不借助外力,獨自面對南極的極限環境,以長達2000多公里的越野滑雪完成這次遠征之旅。重達200多公斤的行李里面食品占了一半,還有近30升燃料、通訊電力裝備,以及越野板和應急物資。如果成功,他也將創下一個新的紀錄,成為第一個從海岸出發單人無補給無助力穿越南極大陸的人。
去年5月,溫旭在中科院青藏所的支持下完成了地球第三極珠峰的科學探險及頂峰的科研工作。同年9月,溫旭帶領一支極地探險隊無助力穿越北極格陵蘭島。這次穿越南極的項目,也將是溫旭發起的“<2℃計劃”穿越地球“三極”中的最后一個挑戰。(記者 楊天悅)
從42歲起,秦大河便只能依靠他的假牙品人間百味。1989年,一支由中、美、蘇、法、英、日6個國家的6名隊員組成的國際橫穿南極考察隊,從南極半島的頂端出發,開始舉世矚目的南極“長征”。1990年3月3日,徒步近6000公里后,考察隊順利抵達終點——東南極洲的前蘇聯和平站,按最長路徑成功橫穿了南極大陸。
科技部27日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報告指出,融化多分布于南極冰蓋邊緣及南極半島地區,且呈增加趨勢。南極大陸上長年積雪形成的冰層叫做冰蓋,南極冰蓋表面融化是導致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因子。
2月7日,世界氣象組織公布消息稱,在南極半島阿根廷科考站埃斯佩蘭薩觀測到18.3℃,這一記錄打破了了2015年3月24日曾記錄到的17.5℃的南極大陸觀測到的最高溫度。“雪龍”號的首席科學家潘建明來自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1990年他就以中國南極科考隊員身份來到南極,與中國南極已經有了近30年的不解之緣。
2月12日,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在羅斯海阿代爾角執行國際合作項目,協助新西蘭南極遺產信托基金組織在此處建設營地及儲存物資,以保護南極重要歷史文化遺址。據悉,在我國第34次南極考察期間,中方考察隊員就曾協助新西蘭隊員在阿代爾角開展營地建設工作。
11月9日,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穿越咆哮西風帶,向南極進發。” 當年8月,為踐行報效國家的初心,剛過不惑之年的郝英立如愿以償,來到東南大學動力工程系(現能源與環境學院)工作。
由南極論壇舉辦的“我們想要的世界——2019南極低碳行活動”22日在阿根廷城市烏斯懷亞正式啟航并拉開序幕,來自全球各地近200位各行業、各領域領軍人物和多個國際組織代表將一起登上南極大陸,開啟這場在南極舉辦的人文盛會。上海市公共關系協會會長胡煒表示,南極是我們的一個夢,這個夢關乎人類、地球、環境、未來,關乎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理念和共同的責任,南極行將是一次精神共享之旅。
10月15日,東南大學舉行歡送第36次南極科考隊員暨南極泰山站能源模塊(“東大極能”)啟運儀式。據悉,“東大極能”是我國首個投入運行的國產極地無人值守能源系統,它是可以全天候24小時不間斷供電的“極地移動電源”。
中國南極長城站首任站長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原黨委書記 顏其德:我記得到了下午大概6點多鐘的時候,突然海浪逐漸增大。到20世紀80年代,全世界已有18個國家在南極洲建立40多個長年科學考察基地以及100多個夏季站,而中國當時還沒有人踏上過南極大陸。
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昆侖隊在抵達南極昆侖站后,5日全面展開天文、冰川和測繪等項目的科研工作。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位于冰穹A地區的昆侖站是中國首個南極內陸考察站,也是南極海拔最高的一座科學考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