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6日11:34 來源:中國軍網
55年前的今天
1964年10月16日
中國新疆羅布泊的荒漠里
一朵碩大的“蘑菇云”直上九天——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這是值得所有中國人銘記的日子
從那一天起
中華民族有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
“核盾牌”
而每當回首那段崢嶸歲月
也總讓人感動
新中國成立之初
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
為了給國內的社會主義建設
創造一個和平安定的環境
1955年1月15日
中共中央書記處召開擴大會議
提出了中國建立和發展原子能事業的戰略決策
在最困難的時期
無數中國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站出來
勇挑重擔
為了這一聲讓中國人在世界上
挺起脊梁的東方巨響
嘔心瀝血,埋頭苦干
鄧稼先
1958年
時年34歲的
中國原子彈理論設計的總負責人鄧稼先
為了國家的強大
告別了妻子
還有4歲的女兒和2歲的兒子
隱姓埋名、義無反顧地走進大漠荒煙
整整28年與家人聚少離多
根據手頭掌握的很少的資料
鄧稼先帶領團隊開始了
通宵達旦的學習與計算
沒有先進的計算工具
只有幾臺手搖式烏拉爾計算機
更多的計算只有依靠
紙筆、算盤、計算尺等原始的工具
1960年6月
援助中國原子彈項目的
蘇聯專家準備正式撤離
失去蘇聯的幫助后
國際上有人幸災樂禍地斷言:
中國二十年也搞不成原子彈
科研人員拍攝于站臺上的照片。
隨著鄧稼先的到來
一批剛剛畢業或留學歸來的有志青年
開始加入到中國的原子能事業中來
1963年4月的某一天
一列裝滿了試驗設備和科研人員的火車
即將開往西部
從北京的科研院所到東北的軍工企業
大批科研人員和技術工人奔赴
位于青海的221基地
投入到研制原子彈這場大會戰中
直到這些軍工領域和科研院所的精英人員
到達基地后
仍然沒有人告訴他們國家將他們
集中到這片草原上究竟是來做什么的
等待他們的只有剛剛建成的廠房
和一個個神秘的工號
雖然他們中的大多數人
都不知道自己在打造的
究竟是一件怎樣的武器
但在那個火紅的年代里
每一位工作者都在自己的崗位上
拼盡全力
羅布泊核試驗基地
新疆羅布泊
古往今來
無數探險者深入其中
生還者卻寥寥無幾
這片荒漠也因此有了一個名字——
“死亡之海”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幾分鐘后,科研人員進入爆炸現場取樣。
夏季的羅布泊像是一個巨大的火爐
氣溫最高可達42℃以上
膠質防毒面具密不透風
整套防護裝備重達兩公斤
對于毫無防化經驗的測量人員來說
穿戴防護服半小時
就面臨暈倒的危險
而取樣時間卻長達4小時
除了要應對惡劣的自然環境
科研人員還要克服
缺乏實驗設備等種種困難
雖然全國相關的科研院所和工廠企業
都積極且秘密地投入到這項工程當中
但對于剛剛起步的新中國來說
所有設備全部靠自己來研制生產
顯然不現實
科研人員絞盡腦汁想各種方法
搜尋著試驗所需的各種器材
并對搜集到的零部件進行研究
不久之后
科研人員開始自主生產其中的部分設備
進出核試驗場區的公路。
從外部通往核試驗基地的公路
漸漸變得繁忙起來
從全國各個地區的科研機構工廠
運送來的33000多噸器材設備
以及數千名研制人員
陸陸續續抵達了羅布泊的核試驗場區
進出核試驗場區的公路僅有幾條
而運送貨物及人員的卡車卻源源不斷
不出幾天,路面便不堪重負
被壓得坑洼不平
試驗人員把這條路戲稱為“搓板路”
就是沿著這一條條顛簸崎嶇的“搓板路”
中國的核試驗不斷向前推進
周恩來向大家宣布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15時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這一成就集中代表
我國科學技術當時所能達到的新水平
有力地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
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幾乎與原子彈爆炸同時
中國政府鄭重宣布
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
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55年過去了
昔日戈壁灘上的歡呼已隨風而逝
但10月16日
這個沁透著先輩們智慧和血汗的日子
卻成為一座豐碑
永載史冊,永放光芒!
時光回轉, 2011年7月20日,時值西藏自治區和平解放60周年,科技日報記者在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見到了時任副院長的尼瑪扎西??萍既請笥浾?周維海攝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科研人員在青稞試驗室做研究。
申請專利和行政批準,是把最終的科研成果分期分批和掰碎揉細加以確認。陳薇團隊發表在英國《柳葉刀》雜志上的2期臨床試驗結果說明,Ad5-nCoV疫苗具有較強的免疫原性,能誘導人體產生免疫應答以抗御病毒。
每萬從業人口中R&D研究人員數量是衡量一個國家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衡量科技人力資源層次與質量的重要指標。在分析科研人員回流態勢不斷增強的原因時,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吳帥認為,這與中國經濟、科技實力的快速提升和文化認同等因素密切相關。
請點此安裝最新flash 凌晨3點,火星從發射場上空穿過,2個小時后,發射場迎來了新的一天。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總會看到女工程師的身影,但在很多人看來航天的工作性質似乎對女性有著更大的挑戰。
29日,科技部官網發布《關于進一步壓實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任務承擔單位科研作風學風和科研誠信主體責任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意在全面加強科研作風學風建設,進一步壓實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任務承擔單位的主體責任。
近日,多名科研人員在學術交流網站Pubpeer上指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的25篇論文涉嫌“造假”。針對上述質疑,7月23日,詹啟敏在其微信公眾號“瀟敏ScienceArt”上回應稱,正與合作者仔細核實相關文章表述和實驗結果,認真開展討論。
《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已發布實施兩周年。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協和醫院院長胡豫認為,要推動高校院所制定章程,加快推進政事分開、管辦分離,落實法人自主權。
這是7月20日在南海某海域拍攝的弗氏海豚,不遠處的黑影就是短肢領航鯨。7月20日,我國科研人員在南海某海域目擊并記錄到短肢領航鯨群體與弗氏海豚群體混游現象。
據中科院官網消息,為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聽取中科院有關情況匯報,并要求國務院辦公廳、科技部、中科院等單位成立專項工作組,近日赴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就其下屬研究所職工離職事件展開深入調研。
核安全所是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下屬研究所。同日,中國科學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一位研究員告訴澎湃新聞,離職發生在上個月,具體離職原因等其他相關情況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