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5日15:18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
習近平致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的賀信
值此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開幕之際,我謹向博覽會的舉辦表示衷心的祝賀!向各國嘉賓和各界人士表示熱烈的歡迎!
海洋對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海洋孕育了生命、聯通了世界、促進了發展。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要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培育壯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要促進海上互聯互通和各領域務實合作,積極發展“藍色伙伴關系”。要高度重視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加強海洋環境污染防治,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實現海洋資源有序開發利用,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藍天。
舉辦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旨在為世界沿海國家搭建一個開放合作、共贏共享的平臺。希望大家秉承互信、互助、互利的原則,深化交流合作,讓世界各國人民共享海洋經濟發展成果。
最后,預祝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圓滿成功!
習近平
2019年10月15日
10月15日,各國專家在深圳召開的國際海洋經濟合作發展論壇上表示,21世紀是藍色海洋世紀,隨著科技迭代更新,海洋經濟在全球范圍內快速發展。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持續改善,近岸海域利用率增長逐年放緩,主要河流污染物入海總量逐步減少,沿海城市污水處理率顯著提高。
今天(15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發布了《2020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這是該指數自2016年以來連續第五次發布。指數顯示,2019年,我國海洋經濟總體保持平穩發展,經濟實力穩步增強,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內生動力不斷積蓄,海洋經濟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10月15日上午,2020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以下簡稱“海博會”)在深圳會展中心正式拉開帷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自然基金會、世界海洋理事會負責人和20多位國內外院士和數百位專家學者、國內外涉海龍頭企業高管等,共計1000余人出席論壇或全球連線論壇。
海洋經濟發展促進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對其國家的勞動就業作出了積極貢獻,推動了海洋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大力發展海洋科學技術,推動海洋可再生能源科技以及關鍵技術創新,著力推動海洋科技向創新引領型轉變,積極促進海洋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
海洋觀測不僅能夠更好地監測海洋環境,同時也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截至目前,我國已經擁有了海洋一號系列、海洋二號系列、中法海洋衛星等多種海洋觀測衛星,形成海洋水色、海洋動力環境等系列多顆衛星同時在軌運行的局面,建立起種類齊全、優勢互補的海洋遙感衛星觀測體系。
新華社北京5月8日電 題:“藍色引擎”三大看點——2019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速讀 海洋可再生能源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全球首個波浪能裝機達120千瓦的養殖平臺“澎湖號”交付使用,可提供1.5萬立方米養殖水體。
隨著天氣變暖,作為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我國海洋經濟加快復工復產。據介紹,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出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促進海洋與漁業持續發展10條措施,推動海洋與漁業企業復工復產。
日前,山東省海洋局印發了《關于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措施》,推動涉海企業復工復產,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強疫情期間對人員密集型涉海企業復工復產的防疫工作指導,嚴防死守,堅決杜絕失管失控現象。
創新人才濟濟、科技碩果累累,不僅讓人們感受到高質量發展的十足底氣,也為建設海洋強國啟動了“新引擎”。以海島為支點,發展海洋科技測試試驗場和島基海洋牧場,建設海島特色民俗村,打造鄉村振興海島樣板。
中國自然資源部10日消息,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海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初步估算,全國海洋生產總值近6.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6.3%。沿海貨運量達20億噸,同比增長8.5%;遠洋貨運量超過6億噸,同比增長10.1%;沿海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68億噸,同比增長3.6%,港口集裝箱吞吐量2億標準箱,同比增長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