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2日17:56 來源:中國甘肅網
揚波大海,走向深藍。推進海洋強國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以來記掛在心的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站在民族復興的歷史高度,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提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2018年6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考察時強調:“海洋經濟、海洋科技將來是一個重要主攻方向,從陸域到海域都有我們未知的領域,有很大的潛力。”這為海洋工作的開展,為海洋強國建設的加快推進指明了方法路徑。
海洋經濟發展前途無量。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海洋面積相當于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其具有大量可開發利用的生態及經濟價值。自黨的十八大作出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部署以來,我國積極開發海洋、經略海洋,拓展藍色經濟空間,推動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船舶工業、海鹽業、海洋油氣業、濱海旅游業等快速發展,海洋經濟持續優于同期國民經濟增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成為近年來備受關注的經濟發展方向。據《2019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中國海洋生產總值超過8.9萬億元,十年間翻了一番。這一生產總值已接近到2020年力爭達到10萬億元的目標。海洋經濟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有關數據顯示,我國海洋經濟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9.1%。海洋經濟發展促進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對其國家的勞動就業作出了積極貢獻,推動了海洋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
始終把海洋經濟作為推進海洋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2018年1月21日召開的全國海洋工作會議指出,到2035年,力爭實現中國海洋經濟總量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5%左右。這無疑釋放出發展壯大海洋經濟的強烈信號。因此,一方面要大力開發海洋資源,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以在海洋裝備、海洋生物、濱海旅游、海水利用、海洋新能源、海洋交通運輸等產業領域,形成若干個世界級海洋產業集群,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鑒于海洋資源的有限性,要依賴海洋空間,科學規劃海洋資源利用,加強海洋生態修復,倡導海洋開發循環利用,推進海洋可再生能源工程化應用,加快建設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維持海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確保“讓人民群眾吃上綠色、安全、放心的海產品,享受到碧海藍天、潔凈沙灘。”
海洋科技是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的重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推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海洋科技發展,海洋科學研究、海洋高技術開發已上升到國家決策范疇,海洋科學家隊伍不斷壯大,我國已擁有海洋科研機構近200個,從事科技活動的人員超過3.5萬人。對海洋科技的投入也逐步加大,硬件建設水平與先進國家的差距不斷縮小,海洋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以“雪龍”“蛟龍”為代表的極地、深海事業取得豐碩成果。“藍鯨1號”鉆井平臺、“天鯤號”疏浚重器等聚焦世界目光。我國海洋科技部分領域已成為世界“領跑者”。據《2019全球海洋科技創新指數》報告顯示,在創新產出和創新應用兩個分項中躋身世界前二。
始終把海洋科技作為推進海洋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海洋科技涵蓋牽涉的領域眾多,建設海洋強國,必須大力發展海洋科技。我國《“十三五”海洋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提出,突破深海運載作業、海洋環境監測、海洋生態修復、海洋油氣資源開發、海洋生物資源開發、海水淡化及海洋化學資源綜合利用等關鍵核心技術。因此,要把解決“卡脖子”技術和產業化作為海洋科技發展的根本任務。加快打造深海研發基地,加快發展深海科技事業,強化研究基礎,推動我國海洋科技全面發展。大力發展海洋科學技術,推動海洋可再生能源科技以及關鍵技術創新,著力推動海洋科技向創新引領型轉變,積極促進海洋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借力“一帶一路”建設,構建國際海洋科技合作機制,引入全球創新資源、拓展技術發展新空間,不斷把海洋科技轉變為新的生產力,為推動海洋強國建設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鄧尤福)
10月15日,各國專家在深圳召開的國際海洋經濟合作發展論壇上表示,21世紀是藍色海洋世紀,隨著科技迭代更新,海洋經濟在全球范圍內快速發展。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持續改善,近岸海域利用率增長逐年放緩,主要河流污染物入海總量逐步減少,沿海城市污水處理率顯著提高。
今天(15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發布了《2020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這是該指數自2016年以來連續第五次發布。指數顯示,2019年,我國海洋經濟總體保持平穩發展,經濟實力穩步增強,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內生動力不斷積蓄,海洋經濟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10月15日上午,2020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以下簡稱“海博會”)在深圳會展中心正式拉開帷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自然基金會、世界海洋理事會負責人和20多位國內外院士和數百位專家學者、國內外涉海龍頭企業高管等,共計1000余人出席論壇或全球連線論壇。
海洋觀測不僅能夠更好地監測海洋環境,同時也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截至目前,我國已經擁有了海洋一號系列、海洋二號系列、中法海洋衛星等多種海洋觀測衛星,形成海洋水色、海洋動力環境等系列多顆衛星同時在軌運行的局面,建立起種類齊全、優勢互補的海洋遙感衛星觀測體系。
新華社北京5月8日電 題:“藍色引擎”三大看點——2019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速讀 海洋可再生能源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全球首個波浪能裝機達120千瓦的養殖平臺“澎湖號”交付使用,可提供1.5萬立方米養殖水體。
隨著天氣變暖,作為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我國海洋經濟加快復工復產。據介紹,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出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促進海洋與漁業持續發展10條措施,推動海洋與漁業企業復工復產。
日前,山東省海洋局印發了《關于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措施》,推動涉海企業復工復產,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強疫情期間對人員密集型涉海企業復工復產的防疫工作指導,嚴防死守,堅決杜絕失管失控現象。
創新人才濟濟、科技碩果累累,不僅讓人們感受到高質量發展的十足底氣,也為建設海洋強國啟動了“新引擎”。以海島為支點,發展海洋科技測試試驗場和島基海洋牧場,建設海島特色民俗村,打造鄉村振興海島樣板。
中國自然資源部10日消息,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海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初步估算,全國海洋生產總值近6.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6.3%。沿海貨運量達20億噸,同比增長8.5%;遠洋貨運量超過6億噸,同比增長10.1%;沿海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68億噸,同比增長3.6%,港口集裝箱吞吐量2億標準箱,同比增長4.3%。
本屆海洋經濟博覽會特別設置了藍色經濟企業家國際論壇,論壇發布了《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和《2019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中國工程院院士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長 李家彪:比如說在通信領域,在自動化領域,在其他的綠色制造領域,可以優先地做一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