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08日11:29 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核工業”
另一畔
在祖國大西北
金銀灘大草原上
「在那遙遠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所歌唱的地方
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集結起來
發起沖鋒
熱火朝天之時卻迎來風云變幻
曾經蘇聯給予我們支持與援助
然而1960年7月
蘇聯政府突然照會中國政府
決定撤走全部在華工作專家
同時停止一切設備和技術的供應
外援斷絕的「冷水浴」
并沒有澆滅第一代核工業人的滿腔熱情
反而進一步激發了志氣和決心
此前蘇聯來信
拒絕提供原子彈教學模型和技術資料的日期——
1959年6月
被用作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代號
即「596」
借以激勵全體職工
克服萬難搞出原子彈
1962年夏季的一天
正在北戴河參加中共中央召開的工作會議的二機部部長劉杰
一次偶遇外交部長陳毅元帥
性格豪爽的陳毅直截了當地詢問他
何時可以「交貨」
陳毅說:
「你們那個東西搞出來了,
我的腰桿就硬了。」
1964年10月16日15時
當主操作員韓云梯沉著地按下最后一個按鈕
隨著距試驗裝置23公里主控站計數器的「零時」報出
一股強烈的閃光之后
便是驚天動地的巨響
接著巨大火球轉為蘑菇云沖天而起
「596」爆炸成功了
辛苦得償
試驗場區歡聲如雷
全國上下都為之激動萬分
對于曾經長期落后于世界先進科技潮流
并為此不得不付出慘重代價的中華民族來說
這真是極大的振奮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后,前線指揮部全體人員合影,
前排左起依次為:
王茹芝、張蘊鈺、程開甲、郭永懷、彭桓武、王淦昌、朱光亞、張愛萍、劉西堯、李覺、吳際霖、陳能寬、鄧稼先)以破紀錄的發展速度
僅僅兩年零八個月之后
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也獲得成功
1970年12月
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下水
我國核武器科技、潛艇及導彈科技事業一再取得重大成就
建立起一支精干、有效的核自衛力量
極大地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
2020年8月25日,走進新中核媒體活動第二天,恰逢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今年5月入職的新員工吳增輝,碩士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在國資小新直播中,談到了為何要成為核工業人的初心。
今年是中國核工業創建65周年,也是我國第一艘核潛艇陸上模式堆滿功率發出中國核能第一度電50周年。中核集團領導、中央網信辦網評局領導,以及中核集團宣傳文化中心領導和中國核動力院領導、專家參加啟動儀式。
中陜核工業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斌成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2018年1月至今任政協陜西省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委,中陜核工業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自2015年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將實現并網發電。中核集團出口的巴基斯坦恰希瑪核電四臺機組已全面建成并保持安全穩定運行,“華龍一號”海外工程卡拉奇2、3號機組建設工程進展順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彈一星”精神激勵和鼓舞了幾代人,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一定要一代一代地傳下去,使之轉化為不可限量的物質創造力。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1970年,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潛艇成功下水。
上個世紀50年代,黨中央作出發展中國核工業的決策,數以萬計的開拓者們在荒漠戈壁開啟了我國核工業的艱難起步。這里是正在建設的“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電站的施工現場,它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建設的第三代核電機組。
這些輝煌成就,離不開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原子能院)的科技支撐。今年2月,中核集團下屬中國同輻股份有限公司與美國安科銳公司在天津簽署投資合作協議,標志著中核集團進軍精準腫瘤治療領域。
87歲的蘇興普怎么也不會想到,62年前的那一次工作調動,如此深刻地改變自己,以及自己后輩的命運。多年后,蘇興普和身邊許多人一樣,如此認識這個改變他命運的工作單位:原子能院被譽為“中國核科學技術的發祥地”“中國核工業的搖籃”、核工業人才的“老母雞”。
作為“兩彈一艇”功臣、中國核工業奠基人之一,劉杰經歷了中央決策、爭取蘇援、蘇援中斷、完全徹底自力更生等幾個階段,圓滿實現了原子彈、氫彈研制試驗成功和核潛艇動力裝置初步設計,建成了國內核燃料循環工業體系,為我國核工業創建和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