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10日16:10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上個世紀50年代,黨中央作出發展中國核工業的決策,數以萬計的開拓者們在荒漠戈壁開啟了我國核工業的艱難起步。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艘核潛艇下水,從第一座核反應堆到第三代核電品牌“華龍一號”,64年間,幾代核工業人的奮斗接力成就了中國核工業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追夢之路。
這里是正在建設的“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電站的施工現場,它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建設的第三代核電機組。
王沁宇說,他已經是家里的第三代核工業者了,爺爺王乃彥是中國核科學首屆畢業生。1956年,在核物理學家錢三強的召集下,剛剛大學畢業的王乃彥來到北京西南郊區一個不起眼的小鎮——新鎮,這里還聚集了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等上百位核學科人才,他們白手起家,創造了中國核事業從零到一的突破。
除了缺少設備,試驗用的放射源更為急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錢三強辦公室的鐵皮柜中竟然存有大量的放射源,并且一存就是12年。
放射源是核試驗的重要材料,它產生的射線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可是錢三強不但沒有害怕,還異常欣喜,因為他知道這些放射源會為原子彈的研制幫上大忙。
1958年5月,數以萬計的建設者挺進了海拔3000多米的金銀灘,這里是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
自力更生,大力協同是中國核工業人一直以來的堅定信念,他們默默地奉獻正是為了等待成功的那一天。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試爆成功。隨后,1971年9月,我國第一艘核潛艇順利下水,這艘核潛艇沒有用一顆外國的螺絲釘。
敢為人先,這是老一輩核工業人精神的精髓,也是今天新核工業建設者的底氣。如今,我國在核能領域的發展正在和世界同步。我國在建核電裝機容量居世界第一,尤其是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已經走出國門,被世界多個國家看好,“華龍一號”正在成為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一張新名片。
2020年8月25日,走進新中核媒體活動第二天,恰逢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今年5月入職的新員工吳增輝,碩士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在國資小新直播中,談到了為何要成為核工業人的初心。
今年是中國核工業創建65周年,也是我國第一艘核潛艇陸上模式堆滿功率發出中國核能第一度電50周年。中核集團領導、中央網信辦網評局領導,以及中核集團宣傳文化中心領導和中國核動力院領導、專家參加啟動儀式。
中陜核工業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斌成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2018年1月至今任政協陜西省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委,中陜核工業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自2015年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將實現并網發電。中核集團出口的巴基斯坦恰希瑪核電四臺機組已全面建成并保持安全穩定運行,“華龍一號”海外工程卡拉奇2、3號機組建設工程進展順利。
聽取了李四光、劉杰、錢三強關于鈾礦資源和原子能科學研究基本情況的匯報后 王茹芝、張蘊鈺、程開甲、郭永懷、彭桓武、王淦昌、朱光亞、張愛萍、劉西堯、李覺、吳際霖、陳能寬、鄧稼先)以破紀錄的發展速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彈一星”精神激勵和鼓舞了幾代人,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一定要一代一代地傳下去,使之轉化為不可限量的物質創造力。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1970年,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潛艇成功下水。
這些輝煌成就,離不開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原子能院)的科技支撐。今年2月,中核集團下屬中國同輻股份有限公司與美國安科銳公司在天津簽署投資合作協議,標志著中核集團進軍精準腫瘤治療領域。
87歲的蘇興普怎么也不會想到,62年前的那一次工作調動,如此深刻地改變自己,以及自己后輩的命運。多年后,蘇興普和身邊許多人一樣,如此認識這個改變他命運的工作單位:原子能院被譽為“中國核科學技術的發祥地”“中國核工業的搖籃”、核工業人才的“老母雞”。
作為“兩彈一艇”功臣、中國核工業奠基人之一,劉杰經歷了中央決策、爭取蘇援、蘇援中斷、完全徹底自力更生等幾個階段,圓滿實現了原子彈、氫彈研制試驗成功和核潛艇動力裝置初步設計,建成了國內核燃料循環工業體系,為我國核工業創建和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