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11日10:36 來源:洛陽日報
“中秋節、春節都代表著團聚,我們都好羨慕中國朋友有這樣的‘團圓節’”,體會著中國傳統中秋節濃濃的親情,洛陽師范學院外語系外教凱文、阿布夫婦言語間充滿了興奮和羨慕。
今年中秋節,洛陽師范學院外事處特意帶領學校的6位外教到黃河邊釣魚,并讓外教們深入到洛陽的農村,感受中國傳統中秋節的過法。
凱文、阿布夫婦2004年從加拿大來到中國。這兩年的中秋節,看著周圍的朋友都趕著回家團圓的樣子,他們也漸漸地理解了中秋節的內涵。在他們的眼里,中秋節是個很富有人情味的節日,說明了中國人濃厚的家庭觀念,這讓他們由衷地喜歡。
當聽說中秋節和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有關時,夫婦二人更是特別興奮,覺得中秋節是個有著“非凡意義”的節日。凱文還興致勃勃地向我講述了她所理解的“嫦娥奔月”,“在西方沒有這樣美妙的傳說,但是在我的家鄉,那兒的月亮也很圓很亮。”
阿布告訴我,他喜歡吃象征著團圓的月餅,每到中秋節的時候,他的不少中國朋友都會給他送上幾盒,還熱情地邀請他們夫婦一起過節,所以盡管身在異鄉,卻無時無刻不感受中濃濃的情誼。采訪結束時,凱文還用流利的漢語告訴我:“洛陽就是我的家,在這個家過中秋最有味道!”
李白大筆一揮,寫下“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極力“安利”螃蟹的美味;近代作家梁實秋寫道:“啖三二肥蟹,聞滿庭菊香,人生之樂莫過于此”。李白瀟灑地“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把月亮看作知己;“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他又用寥寥數語寫出了思鄉情懷。
2020年是不尋常的一年,這個端午節也注定了要和往年有些不一樣,很多人沒辦法過一個團圓節了。有的人,不得不放棄回鄉探親的計劃;有的人,要在工作崗位上繼續忙碌;有的人,想給陌生人一個溫暖的節日;
每逢中秋,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總會扣動人的心弦,催促著游子踏上歸程,與家人、朋友同守一輪明月,暢敘親情友情。與父母、親友圍坐在一起,吃月餅、賞圓月、飲佳釀、嘮家常,分享工作、生活中的點滴感觸,感悟愛的味道、家的溫暖,別有一番甜蜜在心頭。
最早聽說“兔兒爺”,是看電視劇《四世同堂》,劇中祁老爺子從小攤兒上買了一個“兔兒爺”哄孩子。關于“兔兒爺”的歇后語還有:“兔兒爺”出水——兩腳泥;“兔兒爺”洗澡——一灘泥;“兔兒爺”掏耳朵——崴泥……總之不是這泥就是那泥。
在詠月詩詞中,莫過于詠中秋節。”應該去看一看……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難怪當年仁宗皇帝讀了蘇軾這首詞,感動不已,興奮不已,慨嘆“蘇軾終是愛君”……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月亮,是中國人心目中的宇宙精靈,《史記天官書》云:“月者,天地之陰,金之神也。難怪當年仁宗皇帝讀了蘇軾這首詞,感動不已,興奮不已,慨嘆“蘇軾終是愛君”……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