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10日11:51 來源:映象網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當成為老師的那一刻,站在三尺講臺前,總會留下不少難忘的故事。在第35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映象網特推出系列報道《守初心·守講臺》,采寫教師們最真實的工作、生活瞬間,講述他們不忘初心堅守講臺的動人事跡。
映象網記者 陳偉然
最難忘的事:每一場相遇與別離,都是人生中難忘的經歷
尚華楠是黃河科技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的一名老師。在視覺傳達專業有一項傳統工作,就是每一年9月,新生入校后會舉行“專業介紹”,由系主任和全系老師參加,向新生介紹未來四年所學的知識和專業基本情況。
每一年到這個時候,尚華楠都有點期待,想看看今年的新生是什么狀態?會有什么變化?當看到那些年輕閃光的眼睛時,相信你也會被觸動,那是對學校對專業對老師的信任,對未來的期待,對新生活的渴望。
雖然這個活動已經堅持了多年,但是每一年的新生專業介紹活動都會讓尚華楠難忘。
其實,四年的時光很快的,每當尚華楠作為畢業設計導師送走最后一名同學時,他們四年前稚嫩的模樣和今天自信成熟的畢業生之間發生的變化,更是讓她有很深的感觸,付出的努力終不負青春,作為教師能夠參與年輕人這樣一段重要的人生經歷,這是非常棒的體驗。
老師的朋友圈:傳播專業知識,輔助課堂教學
其實教師的時間是比較緊張的,尚華楠并沒有很多時間在微信上停留,“但毫無疑問的是這些社交軟件已經成為教學的好助手。”
尚華楠的朋友圈發的非常少,主要是設計作品專業知識這一類的,至于其他的和普通的人也是一樣的。她每天都會使用微信輔助教學,比如,每天向班級群轉發設計作品,發布專業賽事的信息,也會利用班級群發起一些課堂討論等等。
“互聯網、社交軟件是對教學非常好的幫助,資料豐富、速度快、便于分享這些都對是傳統教學的有益補充,但是也要積極引導學生回到圖書館安靜的坐下來進行學習。”
給自己立下個Flag:尚華楠的FLAG就是“做時間的朋友”
尚華楠說,教師是一個崇高的職業,也有著漫長的職業生涯,很多事情不能著急。同時教師也有很大的職業壓力,我們都說教師是“特殊材料”制成的。
所有,別著急,理清楚自己的專業特點,教學特點慢慢來。堅持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不忘初心:“向孩子們傳播知識是最棒的事”
尚華楠說,當初大學畢業是完全偶然的機會走上的講臺,但是發現她非常適合這份工作,所以就這個崗位上做了17年,“教學工作重新塑造了我的思維方式,我也用新的理解不斷的更新課堂教學。”
“學科發展的非常快,幾乎每天的朋友圈都有新動向新發展新思路,如果保持高密度的更新,備課講課都是很有挑戰的。但同時又要保持基本的教學設計的框架,所以在變與不變之間老師要掌握好平衡。”
至于如何堅守“不忘初心”的,尚華楠說,因為知識常新、學生常新,當你站在講臺上那一刻,學生的眼睛望著你那一刻,你不會想到“堅守”這個詞的,你擁有的感受是非常棒的,把新知識傳播出去,向播種一樣,總會開出最美的花。
2020年12月3日,黨中央決定,授予周永開、張桂梅同志和追授于海俊、李夏、盧永根、張小娟、加思來提·麻合蘇提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奔走在危重病人身邊 疫情期間,張定宇帶領同事 誓死捍衛有疫情“風暴眼”之稱的
革命文化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與改革中創造的,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
習近平: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在今年多場多邊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密集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回應時代之問,給出中國方案。“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風高浪急之時,人類唯有團結合作、同舟共濟,才能應對全球性風險挑戰,才能乘風破浪,行穩致遠,駛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們不懼挑戰 也不畏險阻 “十三五”,發展的腳步 有目共睹 聽我數一數 出門不帶錢包叫作移動支付 北斗衛星讓你不再迷路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向“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前排右二),“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前排左二)、張定宇(前排右一)、陳薇(前排左一)頒授勛章獎章。
昔日,這里是長沙最大的城中村,如今,它已蛻變成人才聚集的文創高地。9月17日下午,瀏陽河畔,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V谷”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考察時指出:“文化產業是一個朝陽產業。
我們不懼挑戰 也不畏險阻 “十三五”,發展的腳步 有目共睹 聽我數一數 出門不帶錢包叫作移動支付 北斗衛星讓你不再迷路
2020年11月,記者來到陜西西鄉白龍塘鎮。這親切而熟悉的味道,開啟了我們尋訪甜蜜事業的一天……
2019年8月19日下午,敦煌莫高窟,參觀游覽的群眾激動地歡呼起來,正在甘肅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 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歷史文化遺產不僅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不僅屬于我們,也屬于子孫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