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02日23:46 來源:科技日報
8月31日7時4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將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首發星——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這顆衛星是以重大基礎科學前沿所涉及的關鍵技術驗證為任務目標,將對空間微重力條件下的超高精度控制和測量技術進行在軌試驗。衛星有效載荷包括超微形變測量系統、超高精度傳感器系統和衛星平臺擾動測量系統。衛星在軌驗證技術主要有自引力控制、超微結構變形控制、超穩姿態控制、平臺擾動加速度補償等。這些都將為基于超高精密測量物理的空間科學任務和重大基礎科學前沿研究,包括空間引力波探測、地球重力場反演、超高精度慣性導航等奠定堅實基礎。
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工程由中科院負責組織實施,其中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負責工程大總體工作,衛星系統由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抓總并聯合國內外多家單位研制,衛星主要用戶為中國科學院大學。
用于此次發射的火箭由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負責研制生產,是一型主要為低軌小衛星提供發射服務的通用型固體火箭。此次任務是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的第三次飛行任務。
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是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專項一期部署發射了“悟空”“墨子”“慧眼”“實踐十號”等科學衛星,取得了系列重大科學成果。在此基礎上,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部署了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愛因斯坦探針、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SMILE)等空間科學衛星計劃,將在未來3—4年內陸續發射,有望在引力波暴電磁對應體探測、太陽爆發活動、時域天文學、太陽風與磁層相互作用等方面取得重大原創性成果。(李大慶)
據“The Verge”網站近日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聯合HeroX平臺,拿出35000美元的獎金發起一項挑戰賽,主旨是為即將開展的重返月球計劃中的宇航員們,征集能在月球上使用的“月球廁所”最佳設計,從而為創新的月球系統鋪平道路。
2017年起,美國聯邦政府發起“阿爾忒彌斯計劃(Artemis program)”,旨在到2024年讓人類重返月球。“Engadget”評論稱,就某些層面而言,太空探索活動與其說是“必要的”,不如說是一種“慣性”,甚至有些太空探索項目如同紙上談兵,“充滿了官僚主義”。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8月31日7時4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將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首發星——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發射升空。
今天早上7時4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順利將微重力實驗衛星、瀟湘一號07星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此次發射是該火箭第三次執行商業發射任務。
8月31日7時4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和瀟湘一號07衛星發射升空,衛星均進入預定軌道。8月31日7時4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微重力技術實驗衛星和瀟湘一號07衛星發射升空,衛星均進入預定軌道。
6月12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聯合對外公布,來自17個國家、23個實體的9個項目成功入選中國空間站第一批科學實驗項目,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通過聯合國進行的大規模國際合作。
(記者付毅飛)12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發布首批中國空間站應用國際合作項目。目前核心艙科學實驗柜即將完成初樣階段研制,實驗艙Ⅰ科學實驗柜正在開展初樣研制工作,實驗艙Ⅱ科學實驗柜已全部完成關鍵技術攻關。
6月12日,在奧地利維也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中)在發布會上介紹情況。去年5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聯合發布合作機會公告,邀請世界各國利用未來的中國空間站開展艙內外搭載實驗等合作。
地球來客是否適宜月球,主要是看能否適應月球上的輻射、氣候、溫度、大氣和水等自然條件。這只是人類進入月球或其他星球的第一步,輻射、塵埃等也只是其中的危險之一,可能還有更多的危險因素并不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