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30日16:38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編者按: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光明網【學習時刻】欄目推出“學習 追夢時刻”特別節目。“學習 追夢時刻”以動漫形式展現十八大以來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追夢進程中,我們在推進脫貧攻堅、建設網絡強國、建設美麗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方面取得成就。
文字實錄
2018年9月,中國浙江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地球衛士獎”。這是聯合國授予的最高環保榮譽。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又一次在世界上迎來高光時刻。
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淡竹鄉。入住的游客如果參與垃圾分類可領取“綠幣”2元,退房時清理帶走垃圾可領取5元……持“綠幣”可享受購物、吃飯、住宿現金優惠,還能在綠幣商城兌換生活用品。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浙江鄉村成為風尚。
今昔對比,恍若隔世。十幾年前的浙江鄉村,“有新房無新村”“室內現代化,室外臟亂差”。當時,金華市浦江縣的一個小伙兒,娶了個外地媳婦,丈母娘第一次來到這里,看到惡劣的環境,邊走邊嘆息,決心再不踏入這里半步。
2003年,浙江省以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環境改善為重點,在全省啟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垃圾收集、河溝清淤、村莊綠化、農房改造,一場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綠色革命在村民的房前屋后、田間地頭悄然發生。
十幾年接續努力,現在的浙江鄉村清風滌蕩,綠水縈繞,民心向上,處處生機無限。
如今,良好生態環境日益成為人們幸福生活的生長點。有人說,浙江的鄉村越來越不像鄉村了。更有人說,浙江的鄉村越來越像鄉村了,因為在這里能親近山水,寄放鄉愁,回歸自然和心靈。當年那位丈母娘禁不住軟磨硬泡,答應再到浦江走一走,可這一走,就迫不及待地住了下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浙江鄉村美了,土地、勞動力、自然風光等要素隨之活了。義烏何斯路村“歡樂田園”“四季果園”的觀光農業,舟山漁村烏石塘“漁民上岸、游客下海”的鄉村旅游,以及養生養老、運動健康、文創產業……“美麗經濟”在青山綠水間蓬勃生長。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美麗”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目標,為生態文明建設賦予了新內涵。神州大地上,一幅美麗中國的長卷正徐徐鋪展。
樹木盡頭,兩間配備空調的廠房矗立道旁,通過水泥路與村道相連。秀梅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朱秀梅,向鹿邑縣申請并實施了無公害黃瓜溫室大棚到戶增收試點項目,帶動貧困戶40戶,每年戶均分紅500元。
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鎮互利村的一些村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村黨支部書記付永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過去種玉米趕上好年景一畝最多也就300元,現在一畝甘薯加工成粉條能掙3000元,又打工又分紅,日子越過越好。
近年來,江蘇宜興市始終堅持“生態宜居、生態惠民”,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走出一條生態宜居、產業興盛的特色發展之路。2012年開始,丁蜀鎮對蓮花蕩區域實施環境整治,拆除圈舍面積近3萬平方米、退漁還河300畝,原本的千畝農田復墾后經過流轉,打造成了生態農場。
” 從西非的科特迪瓦到東非的肯尼亞,中國援非的“萬村通”衛星數字電視項目讓當地兒童足不出戶便能“看到”外面的世界。2018年7月3日,在肯尼亞萊基皮亞郡利基村,中國企業四達時代集團的兩名員工為當地村民安裝衛星電視接收設備。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課題組 課題組成員:付偉、呂鵬、劉學、傅凡) 四川眉山市仁壽縣通過“企業+車間+貧困戶”模式,帶動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3600多人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
“人、產、城”如何統籌布局、良性互動,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課題。即將啟用的晉江市醫院新區,不僅硬件一流,還成功“聯姻”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共同打造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
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合力推進脫貧攻堅,是中央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工作要求。在20日國新辦舉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4位參與“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的企業代表講述了他們的扶貧故事。
東鬧峪村黨支部書記韓成偉介紹,受益于短線產業,2019年,東鬧峪村6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獲得淡水養殖分紅2000元,7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獲得光伏發電分紅3000元;當年就有103戶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51%。
金秋十月的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毛李鎮,一片片稻田青黃相間,到處是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金鑫惠家庭農場的魚塘,農場主金義成的風送投料機正在向魚塘內噴灑飼料。
貴州畢節赫章縣的海雀村,曾經因為毀林開荒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村民的日子越砍越窮。海雀村還制定了村規民約,對亂砍亂伐、盜取林木等行為都有明確處罰,如此下大力保護生態是因為村里走過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