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5日11:27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貴州畢節赫章縣的海雀村,曾經因為毀林開荒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村民的日子越砍越窮。近年來,借助國家的多項扶貧政策,村里堅持造林護林,改善生態,走上了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的發展之路。
早上7時多,海雀村的11名護林員就出門巡山了。海雀村的這片山林13000多畝,天黑前隊員們要分頭走一遍,行程20多公里。
海雀村還制定了村規民約,對亂砍亂伐、盜取林木等行為都有明確處罰,如此下大力保護生態是因為村里走過彎路。曾經,砍樹開荒導致海雀村森林覆蓋率不足5%,沙化、山禿、水枯,地是種到了山頂,但卻廣種薄收,難以糊口。
要脫貧就要改變思路,海雀村重新開始植樹造林恢復生態。村民在守好山林的同時,借助各項扶貧政策,中藥材、林果等產業也發展起來。這兩年,村里又依托失而復得的綠水青山生態優勢,通過“基地+合作社+農戶”發展旅游業。村民羅招文把自家的民居改造成民宿,今年5月開門迎客。
村里產業發展紅火,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又紛紛回來。村民文興巧回鄉參加了政府組織的技術培訓后,在村里的食用菌大棚里干活,不僅能照顧到孩子,收入也穩定了。
生態美、百姓富,如今,海雀村的森林覆蓋率保持在80%左右。去年,海雀村村民人均收入超過10000元。
高原、高山、高寒,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河鎮鄉海雀村一度被認為不適宜人類生存。海雀村護林隊隊長王光德說:“為讓干部帶頭,老支書不顧家人反對拿出自家3畝地給我,還四讓救濟糧。
高原、高山、高寒,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河鎮鄉海雀村一度被認為不適宜人類生存。海雀村護林隊隊長王光德說:“為讓干部帶頭,老支書不顧家人反對拿出自家3畝地給我,還四讓救濟糧。
曾被視為“不適宜人類居住”的貴州省畢節市海雀村,艱苦奮斗34年,以精準扶貧擺脫貧困,朝著美麗鄉村轉變—— “4個人只有3個碗,已經斷糧5天”——34年前,一份反映這里赤貧和饑餓的內參,驚動了中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