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14日11:3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8月13日電 題:努力實現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我國住房保障成就綜述
新華社記者王優玲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住房保障工作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保障性住房建設穩步推進,住房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住房保障能力持續增強,為促進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標發揮了重要作用。
住房保障助2億困難群眾圓“安居夢”
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關系千家萬戶的基本生活保障,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關系社會和諧穩定。
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數據揭示了我國住房保障工作的歷史性成就:1994年至2007年,全國共建設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1000多萬套。自2008年大規模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以來,到2018年底,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合計開工約7000萬套。
通過住房保障工作,約2億困難群眾圓了“安居夢”,改善了住房條件,增強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8年,我國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39平方米,比1949年的8.3平方米增加了3.7倍。
“住房保障為取得這個成績作出了巨大貢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說。
公租房“兜底”保障,成為社會的安全網、穩定器。截至2018年底,3700多萬困難群眾住進公租房,還有累計近2200萬困難群眾領取了公租房租賃補貼。
經濟適用住房等配售型保障房建設,為推進住房制度改革、拉動住房消費、改善住房供應結構發揮了重要作用。
截至2018年底,通過購買經濟適用住房等配售型保障房,5000多萬買不起商品住房、又有一定支付能力的城鎮中低收入群眾有了合適住房,實現了穩定居住。
棚戶區改造這項“暖心工程”有效改善困難群眾住房條件。截至2018年底,上億居民“出棚進樓”,為提升人居環境、緩解城市內部二元矛盾、提升城鎮綜合承載能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政策體系日益完善為住房保障提供有力支撐
不斷完善的住房保障政策體系及一系列有力的支持政策為住房保障工作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撐。
王微說,我國住房保障體系建設隨著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市場化、商品化的進程而產生,并不斷推進。
從1998年開始,我國對城鎮住房制度進行全面改革,提出停止住房實物分配,推進住房商品化、社會化;對最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提供廉租住房,對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供應經濟適用住房。隨后幾年,經濟適用住房投資、施工面積和供應套數大幅提高。
2007年,國務院印發《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為重點、多渠道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政策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住房保障這項重大民生舉措快步推進。為解決困難群眾住房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財政補助、土地優先供應、信貸扶持、稅費減免等支持政策,大力發展保障性安居工程,統籌推進住房保障工作。
“總的來看,經過多年的發展,住房保障政策體系日益完善,建立了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完善了財政、土地、金融和稅費減免等支持政策。”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多措并舉努力實現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未來一段時間,住房保障工作依然需要應對一些挑戰:政策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一些人口凈流入量大的城市公租房還需要加大供應;保障性住房后續管理需要進一步加強和規范……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快推動住房保障立法,明確國家層面住房保障頂層設計和基本制度框架,夯實各級政府住房保障工作責任,同時為規范保障房準入使用和退出提供法律依據。
對于人口凈流入較多、住房保障需求較大的大中城市,要督促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因地制宜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加快促進解決城鎮中低收入居民和符合條件新市民住房困難問題。
具體來說,對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現應保盡保,對中等偏下及以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在合理輪候期內予以保障,對符合條件的環衛工人、公交司機等重點群體、重點產業困難職工實施精準保障,對符合條件的新就業無房職工、外來務工人員等其他新市民住房困難群體持續加大保障力度。
要指導人口流入量大、房價和租金水平較高的城市從實際出發合理確定公租房發展目標和年度計劃,切實增加公租房實物供給。積極推進租賃補貼,滿足多樣化需求。加強公租房運營管理,總結試點地區經驗做法,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逐步推廣政府購買公租房運營管理服務。
在棚戶區改造方面,堅持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科學確定年度棚改任務。嚴格把握棚改范圍和標準,重點改造老城區臟亂差的棚戶區、國有工礦區、林區、墾區棚戶區。
作為一項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住房保障工作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必須攻堅克難,久久為功,把住房保障這項利國利民的實事推進下去,堅持不懈地解決困難群眾住房問題,促進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系到人民群眾安居樂業,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夯實住房保障工作責任,加大投入、加強管理,因地制宜推進住房保障政策體系建設。
5月19日,陜西西安南郊一老舊小區提升改造正在進行中。要繼續推進城市更新,盡快解決老舊小區改造的困難,一方面應建立改造資金的政府與居民、社會力量合理共擔機制。完善小區配套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既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重要的社會治理提升工作。
5月21日,據鄭州市政府消息,日前,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通知,鄭州市青年人才首次購房補貼發放及非鄭戶籍人才購房實施辦法出爐。通知明確,鄭州市青年人才首次購房補貼標準為:博士每人10 萬元,碩士每人5萬元,本科畢業生每人2萬元。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當下,唯有下足苦工、攻城拔寨,奪取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全面勝利,方能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偉大歷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2019年12月31日閉展。2013年7月,國務院推出了加快推進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規定,李穎一家四口就得益于國家住房保障政策,搬進了80多平方米的政府保障房。
集《情系安居夢》講述了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黨員干部推動我國住房保障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的做法和感人故事。集《美好新生活》講述了我國保障性住房如何實現從數量到質量的改變,進而推動、促進著城市和國家氣質的提升。
衣食住行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從它的變化可以清晰地看到時代的巨大進步、社會的飛速發展。這個小家模擬的是上世紀50年代中國人的婚房,木制衣柜衣箱、木桌椅和炕桌,逼真地還原出解放初期中國農村生活的場景。
集《房子里的中國》講述了從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住房保障制度的歷史演變。節目還系統展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整體人居環境發生的巨大改變和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是廣大觀眾全方位了解新中國住房事業發展的一部優秀作品。
省長陳潤兒出席并講話,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以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下決心改善農村教師住房保障條件,讓廣大農村教師住有所居安心從教。陳潤兒強調,要認真落實農村教師住房保障政策,確保好事辦好。
符合條件的消防救援人員享受政府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政策,在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保障,切實解決消防救援人員周轉用房問題。消防救援人員乘坐市內公共交通工具,參觀由政府定價的公園、博物館、展覽和風景名勝區,保持原有現役軍人優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