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08日16:07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衣食住行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從它的變化可以清晰地看到時代的巨大進步、社會的飛速發展。正在北京展出的“偉大歷程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就有多個家庭被“搬”進了展廳現場,這些不同地域、不同歷史時期的場景,讓人們回憶過去的日子,感懷時代的變遷。
這個小家模擬的是上世紀50年代中國人的婚房,木制衣柜衣箱、木桌椅和炕桌,逼真地還原出解放初期中國農村生活的場景。
觀眾 馬改華:50年代那時候很艱難,剛解放嘛,跟這是一模一樣的,有一個柜子,洗臉的漱口的地方,就是挺滿足的了。我們這是發自內心的那個感謝和感恩,真的想流淚了,就是從艱苦中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這也是我們的國家領導得好,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的生活。
隨著時光年輪,我們進入80年代初期, 一組80年代中國農村和城市家庭模擬場景 ,更是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留影。撫今追昔,退休建筑師彭先生感慨萬千。
觀眾 彭耀:那時候是1978年,我們當時的工資是37塊5,第2年漲到42塊5,攢了一年的錢呢在上海買了一個200塊錢的一個單卡的收錄機。現在家里的彩電是最新的4K的,都是55寸以上的。
來自甘肅的基層公務員張先生,從小在農村出生長大,這次特地休假到北京觀看展覽,對于改革開放初期的農村家庭場景,他再熟悉不過了。
觀眾 張姓平:我本人是從農村長大的,這個水缸在中國的廣大農村,那都是咱們農民生活的必備品。那一缸水不光我們要自己吃、喝、用,還要養雞、養豬、養牲畜,這是一家人的命根子啊。現在恐怕在中國的農村,再找不到這個水缸,水龍頭一打,嘩嘩自來水就來了。
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惠及千萬家。李穎一家四口去年就得益國家住房保障政策,搬進了80多平米的政府保障房。
觀眾 李穎:2013年我非常幸運參加了北京保障房的搖號,終于在北京有了自己的家,非常寬敞,所以非常幸福。發自內心地感謝習主席,感謝政府感謝黨,感謝國家的好政策。
觀眾 張佳康:我是(單位里)第一個中簽的。習主席一直關心老百姓的住房需求,倡導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隨著科技的發展,5G、AI等現代科技已經開始逐步進入國人家庭,人民對居住的要求已經開始從寬敞明亮,轉到舒適、智能和環保。
觀眾 呂興:比如說是掃地的機器人,還有洗衣機啊、燈光啊、窗簾啊,現在都可以網絡控制。
展館工作人員 張志統:消費者只需要掃碼進店,然后接下來什么都不需要去管,你可以任意選擇自己喜歡的商品,你甚至可以把商品和手機一起放在包里,就可以直接走出超市,完成整個結算過程。
觀眾 信延儒:生活在這樣一個繁榮富強的國家里,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里,我覺得更要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為建設更好的祖國貢獻出一份力量。祖國加油,自己加油!
(央視記者 李晶晶 劉豪 代根華 張亞偉)
(編輯 何肖南)
昨天(11月30日),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在重慶市閉幕,交易金額達418億元,比去年增長9.8%。本屆農交會舉行了多場直播帶貨活動,吸引線下、線上觀眾超5000萬人次,帶貨銷售過億元。
“希望國產科幻片的特效、投資等等都更上一層樓,吸引到更多觀眾。” “電影在注重大眾化、娛樂化的同時,也需要多元發展、創新發展,要能有更加深刻、更發人深省的內容。” “國產電影不應只是在國內受到歡迎,而應該有更多得到世界范圍內認可的作品。
有人說“開嗓就不能停,這是規矩”,也有人說“過時的東西就應該淘汰,老百姓不喜歡的東西就應該廢除”。
11月23日,安徽臨泉,河南的一家民營豫劇團到當地進行演出時,趕上大雪天氣,盡管臺下沒有一個觀眾,但是臺上的演員和往常一樣,都十分敬業的認真演出。據該團的團長潘女士介紹,他們冬天演出時經常會遇到類似的惡劣天氣,但是不管天氣如何,不管有沒有觀眾,他們都會正常的演出,要對得起這份職業,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當日,2020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在浙江烏鎮拉開帷幕。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11月22日,觀眾在“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通過掃碼了解數字經濟人才招聘信息。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11月22日,觀眾在騰訊展臺“宅家云游”區域體驗云端旅游。
在觀展的觀眾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或是曾經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援鄂醫療隊員,或是解除隔離的留學生,又或是展品提供者、親歷疫情的市民。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醫療隊劉青玲攜三位隊友,從西安來到展覽現場,看到援鄂醫療隊隊員們告別家人奔赴一線,忍不住落下了眼淚。
阿恩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阿諾德(左一)向觀眾推介自己設計的一款使用增強現實技術的摩托車頭盔。15日,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高交會)在深圳閉幕,3300多家海內外展商帶來了近萬個“黑科技”項目參展。
11月10日,人們從國家會展中心(上海)一處進博會主題裝飾前走過。當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落下帷幕。當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落下帷幕。當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落下帷幕。
24歲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志愿者顧航有特別的本領,他是上海外國語大學阿拉伯語專業的本科四年級學生,令他感到自豪的是,服務進博會可以施展自己的語言特長。顧航胸前佩戴的金色徽章格外醒目,這是連續三年參與進博會志愿服務的獨有標志。
今天(11月5日),央視新聞“進博新品匯”正式拉開帷幕,眾多專業展商和專業觀眾來到現場嘗鮮。戳視頻,了解一下。(央視新聞記者 傅迎鈺 編輯 陳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