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11日20:01 來源:中央電視臺
啥???二手平臺還能買賣欠條?10萬元的欠條,6折轉讓!這…靠譜嗎?
現在不少年輕人熱衷在二手交易平臺上買賣一些閑置物品,但是眼尖的網友就發現,借了別人的錢所打下的“欠條”也出現在二手交易平臺上,欠條居然也能買賣,到底靠不靠譜呢?
討債艱難 欠條只好“打折”賣
在某些二手交易平臺上輸入“欠條”字樣,各種“欠條”“借款轉讓”“債權轉讓”的條目多到令人目不暇接,產生欠款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不過記者發現,這些發布人都是遇到同一個難題,就是欠款一時無法收回。
廣州的黃先生是做服裝生意的,2015年1月至10月,他承接了一位廣西客戶服裝加工的訂單。當時,客戶聲稱貨款一時湊不齊,出于對老客戶的信任,黃先生允許對方寫下了十萬元加工費的欠條。當時約定2016年年底前逐步還清。不料時間到了,黃先生不僅沒有收回一分錢,連欠款人也突然“消失”了。
廣州債權人黃先生:因為我跟他不在同一個地方,我這邊不太方便去找他,并且我找人的成本比較高。
黃先生告訴記者,如果靠自己去追討欠款,時間和經濟成本都太高了,而且還不一定能追得回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網上看到可以把欠條發到網上進行買賣。于是僅以六折的價格,將欠條在二手交易平臺上轉讓。
有類似遭遇的還有江蘇的余先生,之前他代人管理工程施工。對方拖欠了近十萬元的工資遲遲不給,余先生只能將對方起訴到法院。法院判決債務人應當履行還款義務。
江蘇債權人余先生:法院答復說,債務人現在沒有可供執行的財產,如果說可以給法院提供線索,我們可以再次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然而尋找線索并不容易,法院強制執行更需要時間,余先生覺得,短時間內是無法解決欠款問題。無奈之下,他只能在二手交易平臺上,以73000元的價格,將欠條掛了出去。
江蘇債權人余先生:看到二手平臺上有人轉欠條,屬于債權轉讓,在網上搜了一下,說也是可以轉的。
代理收欠需30%傭金 欠條可當面代收
二手交易平臺上這么多欠條等待被轉出,然而,借條轉讓交易真的那么簡單嗎?又是誰來負責追討欠款呢?
記者發現,在二手交易平臺上,除了有欠條轉讓的信息,還有代理收欠的信息發布。其中一個收欠條的買家信息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對方號稱依法清欠,而且不成功不收費。隨后,記者撥通了這位負責人的電話。
某清欠公司負責人:這錢能要回來,收費是30%。比如,15萬元的本,我要給你要回來,咱說十七萬、十八萬,你按照30%給我算就完了。
記者表示,當時欠條的約定是按照銀行利息計算,但是,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不僅可以按照銀行利息收取,記者還能獲得更高的利息收益。
某清欠公司負責人:這個錢咱想跟他要利息的話,正常是1萬元一年別超過2400元,這就是年化,就是說這叫24,這是國家允許的。
為了表示自己的代理收欠是完全合理合法的,這位負責人還向記者發來了一份非訴訟委托代理合同。這份合同上約定,乙方將代理甲方向債務方追索欠款,代為向相關法院申請執行,代為簽署相關法律文件,協助甲方領取標的物及款項。
某清欠公司負責人:你把委托書給我一下,委托書一寫,咱們把合同一簽,這個事咱們就可以操作了。
記者看到,合同上還對甲乙雙方的責任義務進行了約定,委托方要如實陳述債務事實的經過,提供債務方一切可用的信息及相關證據。而在催收過程中的一切經濟及法律責任均由乙方自身承擔,甲方只做合法協助。也就是說,他們并不會經手這筆賬款,也不會提前墊付。
某清欠公司負責人:我們去做這個案子的時候,你本人需要在場配合的,我也不可能去給你做犯法的事。你的錢咱們去找他要,第一咱們不涉及到高利息,第二我這是正常民間借貸,就這么簡單的事。
律師:債權轉讓雖合法 買賣欠條需謹慎
網上打折出售欠條到底是否合法?又暗藏哪些風險?
地平線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于濤:債權是可以轉讓的,通知的手續相對簡單,比如發書面的通知,通過特快專遞的形式發書面通知,打電話或者是微信、電子郵件、短信的形式。
而根據合同法的規定,欠條,也就是其所代表的債權,只要從合同性質上允許轉讓,不違法違規,且合同中沒有約定不允許轉讓,就是可以轉讓的。
律師告訴記者,涉及欠款的不論是協議、欠條,都屬于合同范疇。不過,雖然債權轉讓是合法的,但專家也提示,通過二手交易網站的形式轉讓債權,對于買方來說,存在著很大的潛在風險。
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律師付徳歡:債務人的償還能力,還有他的配合程度,這個信息是不對稱的。如果原債權人對債務人負有同等的金錢債務,債務人可以主張抵銷。當出讓的欠條記載的信息不完整,就增加了受讓人追賬的難度。
而另一方面,賣欠條的人又有沒有風險呢?專家告訴記者,清欠公司負責人給記者看的合同,其實并不是一份債權轉讓合同,而是一份委托代理協議。
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律師付徳歡:你無法考證受托人的真實合法身份,往往是一些社會的不明身份的人員,就是受托人在受托期間進行的行為的法律后果是由委托人來承擔的。
近期,當記者再次登錄該網站發現,欠條轉讓信息大部分已經被平臺刪除,而且平臺上搜索“欠條”“借款”“債權轉讓”等字樣,均顯示涉及違規信息,無法打開。
記者為此咨詢平臺客服,得到的答復是:欠條涉及的債務不屬于平臺類目,無法轉賣。盡管如此,截至記者發稿時,一批新的欠條轉讓信息又陸續登上了平臺的頁面。
12月7日,大雪節氣,天氣卻并不寒冷。↑5日零時小區解封后,“消滅土豆小分隊”成員與丁阿姨(右二)在土豆運輸車前合影留念。
15日晚,時姓老板表示:認可劉姓老板寫的新欠條,“12月15號付不清萬師傅的錢,我們愿意付法律責任”。據愛心店主孫合理介紹,11月6日至11日,萬師傅在鄭州的6天時間,借住在他的羊肉燒烤店,每天在附近不同的飯店吃飯,“羊肉湯、大盤雞、煎腸、燴面……吃的算是百家飯吶”。
這一次小瑤提出的金額大大超出了小成信用卡的額度,他提議直接由他操作來網貸。據小成介紹,事后通過警方調查,小瑤利用外賣平臺下單,以代還信用卡為名,還騙取了一名外賣騎手小劉近10萬元。
同居情侶分手后,男方立下字據,承諾給女方8萬元卻遲遲未履行。付某辯稱不同意給這8萬塊錢,自己之所以打了欠條是因為方女士的脅迫,不寫欠條方女士就不同意分手,迫于無奈才承諾給“分手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0〕18號),非法集資是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規定,向社會公眾(包括單位和個人)吸收資金的行為。
一說起孩子,那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可在重慶花卉園一家幼兒園,6歲的小女孩小懿已經好長時間沒回過家了。方園長告訴記者,孩子在幼兒園已經入學兩年了,一開始沒有問題,但是從去年4月份開始,孩子的家長就再也沒有支付過入托費用。
) 3月14日上午9點,鄭州市岐伯山醫院醫學觀察人員隔離觀察結束儀式在省會鄭州舉行,現場鮮花不斷、掌聲如潮,來自省內九家外援單位的101名醫務工作者終于結束隔離觀察。當記者問及胡少華是否要在家休息一段時間時,她很堅定地說,周一就回醫院,回到工作崗位去。
(我咨詢了政府單位,雖說是分得的是安置房,但也有房產證,有產權,可以過戶,可以自由買賣,跟商品房一樣。父母說以后結婚了男方有房子,還說我還不起房貸,不準買,這個錢存起來等以后結婚再給。
于是,房利英拿出全部積蓄,承包了楊下村后山一條荒山溝,她把老父親接到農場,決心大干一場。“三級跳”中,房利英一直在支持父親還債,連律師口中“不用管”的34萬元菜錢也主動認下來挨家挨戶償還。
原來,2017年春節過后,岳某、郝某等十位農民,應同鄉包工頭羅某的邀請,到北京市昌平區某建筑工地工作。該院經審理,2019年1月25日,依法判令被告羅某于本判決生效后10日內支付原告岳某、郝某等十位農民工勞動報酬9.7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