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28日16:41 來源:環球網
6月27日,由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河南省商務廳、河南省工信廳、信陽市政府、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主辦的“國際品牌服裝ODM供應鏈峰會暨2019河南服裝大會”在信陽正式啟幕。
下午進行的本次活動開幕活動:“發展紡織服裝,振興縣域經濟”上,筆者應邀作為主講嘉賓,做了題為《產業轉移的新縣域時代》的主旨演講。
200多位江浙滬、粵閩魯優勢服裝產業鏈企業、服裝特色園區和產業集群代表和優秀企業家,信陽市七縣一區黨政領導、多家新聞媒體代表近300余人參會。
演講中,筆者從政策、勞動力、市場、平臺等角度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說產業轉移進入“新縣域時代”?
筆者首先講了兩個河南省紡織服裝企業發展的典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信陽本地的故事。
河南省長陳潤兒調研全省鄉村振興實施情況后,做了一篇題為《關于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情況的調查》的萬字調研報告。這個報告的主題,就聚焦在回歸經濟、返鄉創業上。
作為外出務工大市,同時也是回歸經濟大市,信陽市及信陽下轄的淮濱、光山、新縣等縣區也成了陳潤兒省長"表揚"的重點。
在這份報告中,陳潤兒省長介紹了信陽市淮濱縣的華長明和他返鄉創業成立淮濱萬和紡織公司的故事。
2006年,華長明響應政府號召,回到淮濱縣,投資了8000萬元,開辦了淮濱縣萬和紡織有限公司,同時通過他的牽線搭橋,又引進了總投資6000萬港幣的淮濱川大紡織有限公司。
要知道,當時淮濱縣在紡織業方面是零基礎,這種返鄉創業+鏈條招商模式,一舉奠定了淮濱紡織服裝產業的基礎;
到了2012年前后,華長明聯合浙江省河南商會投資18億元人民幣成立浙商紡織公司,落戶淮濱縣產業集聚區,帶動淮濱形成紡織行業上游產品生產配套一條龍的產業集群;
而到了今年年底,淮濱縣預計能實現裝備噴水織機30000臺套,淮濱也正在成為中西部地區最大的化纖紡織基地。
第二個故事,是筆者在調研中發現的,走的是另外一條路徑:招商引資的模式。
2013年,在李剛會長所在的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的牽線下,來自江蘇南通的“小裁縫”吳麗霞來商水投資,創建阿爾本制衣公司。
如今短短5年左右時間,該企業從零起步,現在的阿爾本,已是全省服裝品牌研發設計、服裝軟件開發和服裝數據化生產的標桿企業,企業安排就業近7000人,年銷售額近3億元,產品出口20多個國家,體現出強勁的增長性。
這兩個人的故事,分別代表著縣域產業轉移的兩種模式,淮濱的華長明屬于“回歸經濟”模式,而商水的吳麗霞則屬于招商引資模式。
這兩個故事中,有兩個共同的關鍵詞:一個是縣域,一個是產業集聚區。
而從時間上來看,這兩個故事中,有著相似的三個時間節點:
2006年左右,是第一輪沿海產業轉移,這讓很多縣域完成了“無中生有”的過程;
2012、2013年,則是第二輪沿海產業轉移,河南憑借著產業集聚區平臺支撐,成功吸引了一大批鏈條式的產業轉移;
2018年至今,則是河南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的過程,同時也是返鄉人員的高峰期,而兩者結合下,正好引出筆者演講主題:
我們現在進入了:產業轉移的新縣域時代。
為什么這么說呢?為什么對于在場的紡織服裝企業,以及縣區代表來說,現在這個時期,正好是投資縣域,尤其是中西部縣域新的窗口期呢?
筆者從五個方面來講解,當下縣域呈現出來的新的優勢:
第一,縣域有著政策疊加優勢。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實踐不斷深化,做強縣域經濟成為了連接城市與鄉村的必然選擇。而一系列有關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發展的政策紅利,均將做強縣域經濟放在了重要位置上,可以說,縣域經濟迎來了新一輪的政策紅利疊加期。
以今年的一號文件為例,最大的亮點就是明確了“縣域經濟”在鄉村振興實踐以及解決三農問題上的重要作用。
當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存在著一二三產業融合深度不夠,農產品深加工發展滯后,產銷市場銜接不暢等難題,而這些問題造成在鄉村農產品和城市深加工之間的“真空地帶”和隔離效應。
今年一號文件也直指這個矛盾,在內容中多處提及縣域經濟,包括倡導“一縣一業”的特色產業體系;包括支持主產區依托縣域形成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一號文件中還用到了“盡可能把產業鏈留在縣域”這樣的說法;還包括支持縣域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建成一批農產品專業村鎮和加工強縣。
筆者看來,今年一號文件,正式將縣域作為解決三農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載體,希望以縣域為區域單位,通過強化縣域經濟,來作為對接城市與農村的“中介”渠道和橋梁。
筆者認為,鄉村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基礎條件及產業要素集聚不足等現實狀況,難以承接大規模的產業轉移,也不可能進行大規模的集中開發;且發展現代農業也離不開縣域配套產業鏈的完善等等。這些因素注定了鄉村產業振興必須依托縣域大產業來支撐、來配套、來帶動。
第二,縣域有著市場優勢。
說市場優勢在縣域時,聽起來很反直覺,但這個說法是有數據印證的。
618全民網購狂歡節剛剛過去,京東在節后的媒體見面會上,提供了兩個重要數據:
有千萬名身處一二線城市的用戶,給五六線城市的父母購買家電用品;還有一個數據是,五六線城市使用京東理財工具的用戶增速,達到了一線城市的4倍以上。
在座信陽各區縣的政府代表,也都有這樣的體會,平時一到周末,或者每逢節假期,縣城里面好一點飯店、賓館,乃至超市、商場、各類娛樂設施、旅游景點等都是人滿為患,尤其是像信陽這樣的外出務工大市,一個春節爆發出來的消費能量是非常驚人的。
這些數據其實都在表明伴隨著縣域經濟的崛起和電商帶來的消費市場下沉,中國縣域和農村市場的消費潛力正在釋放出來。
伴隨著這兩年國家在鄉村振興方面一系列政策,包括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逐步完善、國家扶貧力度的逐步加大、農村基礎設施的大幅改善等,中國底線城市和農村市場的消費意愿大幅增強。一個消費層面上的強縣域經濟時代,正在來臨。
第三,縣域有人力資源優勢。
關于這一點,李剛會長以及在座的紡織服裝企業,尤其是參與”巧媳婦工程“的企業體會最深。
為什么說人力資源現在密集在了縣域呢?
這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當下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已經成為大的趨勢。前面提到陳潤兒省長所做的報告中給出了一個數據:截至目前,全省返鄉創業累計130.23萬人,帶動就業813.57萬人。
這個數據是相當驚人的,而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回到了縣域,這些外出務工人員不會回到鄉村,大都會選擇在縣區買房,留在縣域生活。更為重要的是,這些返鄉人員熟悉了市場需求、掌握了生產技能、積累了經營經驗,而且創業方向涵蓋一二三產業,近年來更是呈現出了產業集聚化發展、量質齊升的好現象。
要知道,河南省約有3000萬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如果能夠把其中10%有創業能力、經驗和愿望的人員引回家鄉創業,就是300萬的龐大創業主體,如果一帶十、十帶百,以創新帶動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這個群體就會匯聚成鄉村振興、中原出彩的強大力量,也會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支撐。
另一方面,則是用好縣域勞動力的另一”富礦“:這就是因丈夫外出務工而不得不留守在家里的青壯年婦女。
用李剛會長的話來說,她們就是“三無”狀態:“無奈地留守家中”、“無助地忍受著貧窮”、“無聊地打發大量空閑時間”。但同時,她們又是“思想穩定、責任心強、渴望工作、需要錢花”的群體。據測算,河南省這一群體的數量在600萬人以上,是真正優質的閑置勞動力資源。
而李剛會長通過“巧媳婦”工程,是由行業協會牽頭,由大企業帶動、大品牌支撐、大訂單拉動,“兩化融合”起步,把中心工廠建在鎮上,把衛星工廠沉到村里,在全省廣大農村和新型社區建成星羅棋布的“衛星工廠”和“流水線班組、工段”,在勞力資源豐富的縣鄉村建設形成服裝生產加工產業集群,把眾多“三無”婦女組織起來,經過嚴格認真的工業化培訓,從第一產業中解放出來,成為現代產業工人。
而通過”巧媳婦“工程,就把河南這600萬的人力資源富礦挖掘使用起來了,而這也剛好和沿海紡織企業產業轉移結合在了一起,實現了企業、縣域、鄉村、青壯年女性的多方共贏。當下全國都在講鄉村振興需要產業支撐, “巧媳婦”工程是目前帶動效果最好的產業工程。
而這其實給了更多和紡織服裝企業相類似的產業以提醒,與其把目光投向東南沿海等不確定因素較多的區域,不如好好考慮考慮,是不是把產業轉移至中西部的縣域更加合適。
第四,縣域有好的平臺和載體。
這里就不得不提河南省產業集聚區建設的重要性了。
除了開頭提到的淮濱縣產業集聚區,河南現在還有西平產業集聚區、新密產業集聚區等10多個服裝產業集群,可以說,產業集聚區作為載體和平臺,在過去10年為河南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因為對于縣域,尤其是對于中西部省份的縣域來說,過去的產業園、工業園普遍存在,主導產業關聯度不強、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存在“散、亂”現象、營商環境不夠優化、招商引資針對性不強、主導產品還集中在產業鏈的前端和價值鏈的低端、產業素質和經濟效益還比較低等等情況。
而通過產業集聚區建設這個平臺,能夠最大程度上實現發展資源的“凝神聚力”,讓縣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助力,借由這個載體和平臺,傳遞輻射影響帶動更大范圍內的企業發展。
過去十年,產業集聚區發展成效,充分證明河南把建設產業集聚區作為帶動全局的戰略舉措是正確、有效的,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符合河南發展實際,必須持之以恒向前推進。
今年開始,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了要推行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而這也是筆者從2015年以來,一直呼吁的事情。
從全國來看,這兩年,越來越多的產業集聚區,提出要進行二次創業。不僅河南,包括浙江、江蘇等地,都推出了產業集聚區創新發展、提質轉型等政策。而河南未來產業集聚區建設,也將朝著產業形態的創新、產業組織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以及品牌價值的塑造等方向提質轉型發展。
而平臺的提升,對于沿海產業轉移來說,無疑提供了一個更加適合產業集群式落地、發展的環境。
談到產業集聚區建設,就必須好好夸一夸信陽了。去年筆者在人民網、環球網等央媒發表專欄中,解讀了信陽產業集聚區發展的成績。“強龍頭、補鏈條、促集聚“,信陽市長尚朝陽用這六個字,提煉了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信陽實踐的關鍵,而筆者總結,信陽可以說是為中西部地區率先走出了一條產業集聚區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新路。
選擇信陽,選擇信陽各縣區的產業集聚區,可能是各位紡織服裝領域的企業家們當下最好的選擇。
第五,縣域有優質的營商環境。
長期以來,地方發展中面臨的共性短板就是:項目落地難,弱化了營商環境的競爭力,成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痛點”。企業建設項目審批程序復雜、耗時漫長、代價高昂,存在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等突出問題。
這兩年,筆者多次赴信陽考察,尤其是各縣區產業集聚區,發現信陽集中涌現了一大批創新制度供給,充分激發了市場活力。
這其中,包括淮濱縣建立“周調度、月觀摩、旬授旗”機制;包括新縣落實領導分包機制,建立問題清單銷號制度;包括光山縣成立征收辦、落地辦、服務辦,主動解決項目建設難題;包括息縣以“三塊地”改革為抓手盤活土地資源,積極破解項目建設要素制約,包括羅山縣制定了“企業服務110”、“涉企部門評議”、“行政審批事項業務代辦”等制度。
可以說,信陽市通過強化制度創新和制度供給,加快掃除制約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供給保障,而這也是對產業轉移的企業來說,最大的保障。
用上面五點回答了”為什么說當下是產業轉移的新縣域時代“后,筆者想給在座的縣域代表提兩點建議,為了更好地承接產業轉移,抓住當下這一輪的窗口期,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第一,縣域之間,需要做好差異化、協調化發展。
解讀縣域招商時多次提到,除了考慮自身的利益,還需要做好合作共享,并建議,從區域發展角度來看,應該成立區域產業協同發展機制,從整個區域產業整體分布出發,依托各地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來確定主導產業,并與相關省份和地區互相協調。
這方面,信陽已經把這種區域協同落到了實處。比如以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為例,信陽要求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一區四縣(平橋區、淮濱縣、息縣、光山縣、潢川縣),分別研究發展的重點方向,與其它縣區的關聯度,盡快形成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格局。
當下中國的區域發展戰略正在從原來注重以地域板塊劃分格局,向更注重地域之間聯系、更注重區域均衡、多點支撐的發展理念轉變。而信陽市產業集聚區協同發展,正是對這種發展理念的貫徹和實踐。這點必須給信陽點贊。
第二,可以借鑒江陰的”強政府+強企業“模式,提升產業集中度。
中國服裝所謂的轉型升級最主要的特征是產業集中度在提高。以往的服裝行業面太廣、太多,是一個非常堅定、穩定的產業,給政府、企業、消費者帶來了信心,但也有微小的變化。一個數據,最近半年時間規上企業減少1000家,說明產業集中度在提高。很多中小企業的淘汰,那些優勢資源都會聚集在更好的企業,這是真正的轉型升級。
縣域在招商引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產業發展趨勢和走向。在服務企業時,可以學習江陰的模式。
這方面,江陰一方面對大企業大集團實行一企一策、一事一策;對優勢成長型企業強化要素支持、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對中小企業,引導其專注主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成為在細分領域的“小巨人企業”。江陰地方政府圍繞“強服務”將“有為”發揮到了極致,也帶來了”強企業“持續井噴發展。
最后,筆者創辦的老楊會客廳,正是一個專注發現縣域產業生態價值的平臺,目前已經服務10+省市、近100縣域,30+央媒聚焦、8億閱讀量,成為了展示產業生態價值發現、產業創新成果展示以及產業招商的形象窗口,各位縣域代表,各位紡織服裝企業,如果有想要招商引資和投資縣域的需求,歡迎各位做客老楊會客廳。(作者楊建國是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老楊會客廳創始人)
產業集聚區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和增長極,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占據支柱地位。依托產業集聚區,已形成19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以及127個百億級特色產業集群 開展產業集聚區“百園增效”行動,是推進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
尹弘對王恩東一行到河南考察合作表示歡迎。希望浪潮集團發揮優勢,在技術研發、場景應用等方面與河南開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實現雙方互利共贏。河南將一如既往為浪潮在豫加快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并在建設計算中心等方面給予支持。
映象網訊 (記者 陳偉然)產業集聚區是河南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和增長極,如何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如何推進產業集聚區“二次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把創新放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要位置做出部署。
12月2日上午, 老楊為600余名河南省修武縣領導干部,做題為《以高質量“美學經濟”引領修武“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專題報告。農業高質量發展方面,修武通過鄉村建設+推進農業產業鏈現代化的雙抓手,以鄉村美學為引領,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本次加入省級森林城市方陣的12個縣(市)分別為:鞏義市、長垣市、新密市、新安縣、洛寧縣、寶豐縣、輝縣市、清豐縣、鄢陵縣、盧氏縣、民權縣、泌陽縣。據悉,未來河南省將加大森林城市體系建設力度,推動建設更多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森林城市、森林鄉鎮、森林村莊,進一步提升城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11月26日,省政府公布《關于推進產業集聚區用地提質增效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指出,以發展工業為主的產業集聚區,其工業、倉儲物流用地比例不得低于60%;實際使用各類建設用地未達到規劃總面積70%的產業集聚區,原則上不得擴區等意見。并明確了河南省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管理辦法等細則。
日前,經許昌市委批準,許昌市紀委監委對許昌市公安局副縣級干部孫剛杰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立案審查調查。1995.01- 魯山縣人民法院工作,歷任助理審判員、審判員、昭平湖法庭副庭長、民一庭副庭長、執行二庭庭長、執行局副局長兼執行二庭庭長、正科級審判員、審監庭庭長、審委會委員(正科級)。
新疆是承接東中部產業轉移形成“國內大循環”的廣闊腹地,又是通過“一帶一路”面向周邊國家實現“雙循環”的前沿平臺。打造喀什和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有利于進一步拓展內陸開放空間,釋放創新發展潛力,構建向西開放新格局。
新疆是承接東中部產業轉移形成“國內大循環”的廣闊腹地,又是通過“一帶一路”面向周邊國家實現“雙循環”的前沿平臺。打造喀什和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有利于進一步拓展內陸開放空間,釋放創新發展潛力,構建向西開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