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15:43 來源:映象網
映象網訊 (記者 阮海峰)11月26日,省政府公布《關于推進產業集聚區用地提質增效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指出,以發展工業為主的產業集聚區,其工業、倉儲物流用地比例不得低于60%;實際使用各類建設用地未達到規劃總面積70%的產業集聚區,原則上不得擴區等意見。并明確了河南省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管理辦法等細則。
“拿地即開工”探索實行“標準地+告知承諾制”
此次《意見》的出臺,從規劃引領、土地利用、供應方式、長效機制建立等方面著手,旨在全面提升產業集聚區節約集約用地水平,推進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在引導工業項目入區方面指出,推行“按規招商”,確保招商引資項目符合規劃。除選址有特殊要求的,新建工業項目應全部進入產業集聚區,嚴格按照約定的投資強度、畝均產出效益以及用水、用電、用能等控制指標,確定用地規模及分期建設時序,鼓勵帶規劃設計方案供應土地。
在優化供應方式方面,《意見》指出,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建立“按標做地、明標供地、履標用地、對標管地”的“標準地”出讓制度,在全省逐步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出讓土地時,將畝均投資強度、畝均稅收、容積率、環境標準等控制性指標以及消防安全、配套設施等建設條件,納入出讓方案一次性公告。
推行“標準地+代辦制”,大幅壓縮審批時限;探索實行“標準地+告知承諾制”審批模式,實現“拿地即開工”。
此外《意見》要求,對縣域內布局分散、用地粗放的工業項目進行有序整合,引導其進入產業集聚區。并嚴格工業用地使用標準。除生產工藝、安全生產等有特殊要求的,工業用地容積率不得低于1.0,建筑系數不得低于40%,綠地率不得超過20%。
河南產業集聚區迎十年來最大調整窗口
《意見》的出爐對我省引領產業發展和調整,最終撬動促進河南縣域產業升級有哪些意義呢?
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老楊會客廳創始人楊建國介紹,本次《意見》,正是抓住了土地這個關鍵要素,對如何破解工業用地“產出效益偏低”,做好用地提質增效,對于破解各地缺地難題,給出了要求與答案。
“包括河南在內,全國的產業集聚區都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問題:土地利用率有待提升,應該首先摸底、摸清低效閑置土地規模,通過多種方式清理、盤活閑置、低效用地,以此來提高產業集聚區用地效益。”楊建國說,河南產業集聚區如今迎十年來最大調整窗口。
楊建國說,當下全國很多地方,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工業用地存在著典型的“二八效應”,即:20%的用地面積,創造80%稅收;反過來說,是80%的工業用地,貢獻的稅收只有20%。
他建議河南應該學習江蘇經驗,特別是產業定制地、彈性年期、雙信地等經驗創新。
“特別是對于河南,正在推動產業集聚區用地提質增效。其中蘇州模式,是創新的榜樣和標桿這些建議和觀點,目前已均在我省多個公布的政策中得到展現。”楊建國說。
楊建國認為,從用地提質增效入手,在全省推行鏈長制、畝均產出效益制度,以及盤活低效閑置土地,能更大化的賦能產業集聚區作用,從而為我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映象網訊 (記者 陳偉然)產業集聚區是河南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和增長極,如何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如何推進產業集聚區“二次
我省還將對申請上市融資的省內企業,按照輔導備案登記等時間節點,給予不超過200萬元的補助。將普惠型小微企業不良貸款率容忍度放寬至不高于各項貸款不良率3個百分點,提高適用于75%風險權重計提的小微企業單戶授信限額。
我省還將對申請上市融資的省內企業,按照輔導備案登記等時間節點,給予不超過200萬元的補助。將普惠型小微企業不良貸款率容忍度放寬至不高于各項貸款不良率3個百分點,提高適用于75%風險權重計提的小微企業單戶授信限額。
7月18日,游客在參觀西寧園博園河湟民居(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新華社西寧7月18日電(記者李寧)綠樹花海成片、樓閣湖面相映、河湟民居錯落。這是7月18日拍攝的西寧園博園一角(無人機照片)。
最近,鄭州市嘉和園小區的業主 就碰上了這事兒 一下就縮水了20年
在經濟復蘇的關鍵時期,廣東佛山搶抓機遇增資擴產,以村級工業園改造為抓手,平整出五個千畝實體經濟產業園,為粵港澳大灣區創業者騰出萬畝工業用地。五個千畝實體經濟產業園,打造成各具特色的專業產業集群,成為寸金寸土的粵港澳大灣區中少有的連片產業帶。
(原標題:上海出臺土地新政應對疫情:土地款可申請延期或分期繳付) 2月12日,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印發《關于全力應對疫情支持服務企業發展的若干土地利用政策》的通知(簡稱《通知》),通知指出,為消除疫情對合同履約的影響,調整土地價款繳付方式和期限。
塊用地占地約206畝,建筑面積控制68558平,建筑小于24米,是一座文物古跡用地(汪溝遺址),另外還有約24畝的街邊綠地,詳細如下圖:剩余的主要集中在二類居住用地和商業用地、娛樂康體用地、社會福利用地、文化設施用地、服務設施用地、體育用地、商務用地、公園用地、供電用地、環衛工地等,其中二類居住用地780畝,規劃建筑面積130萬平,具體如下:
為進一步降低民營企業經營成本,寧夏改革供地方式,對工業用地采取出租與出讓結合、先出租后出讓的方式供地,多舉措提高土地資源配置效率,保障民營經濟項目依法依規用地。寧夏規定,對生產周期較短的民營企業,采用租賃或縮短出讓年期的方式供地,工業用地出讓年期一般不超過20年。
2018年—2020年,每年從省先進制造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1000萬元,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支持全省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創業投資企業加大對大數據小微企業投資力度,政府投資基金可通過認購基金份額等方式,對有關創業投資企業給予優先出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