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28日12:13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農業是中非合作的重點領域。自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以來,中國與非洲各國攜手推進農業合作,迄今已走過13個年頭。
最近,中國的農業技術專家在馬達加斯加種植的水稻取得了巨大成功,未來有望解決這個非洲貧困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
中國農業技術專家在馬達加斯加馬義奇鎮種植了5公頃雜交水稻,最近完成了抽樣測產,得出的數據達到每公頃10.8噸,在當地,這是非常驚人的高產量。遠遠高于當地一般每公頃3噸左右的產量。
馬達加斯加農業畜牧業和漁業部長 呂西安·拉那利維魯:使用雜交水稻種子,將極大地提高馬達加斯加的水稻產量。
馬達加斯加總人口近2500萬,其中超過80%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本國稻米的產量卻一直不高。至今,仍有近200萬人面臨饑荒的威脅,每年需要進口大米四十萬噸。
馬達加斯加農業畜牧業和漁業部長 呂西安·拉那利維魯:馬達加斯加水稻發展最主要的困難和瓶頸就是缺少優質的種子,第二個主要的問題就是缺乏技術培訓。
胡月舫作為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派出的援非專家10年前來到馬達加斯加,由于馬達加斯加氣候條件復雜,近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上,集中了熱帶雨林、熱帶草原、熱帶高原、半干旱四種氣候。為了培育出適應各種氣候的高產種子,胡月舫在十年內跑遍了馬達加斯加幾乎所有的水稻種植區。
在袁隆平院士指導下,胡月舫帶領團隊成功培育出3種適合當地土壤氣候的高產雜交水稻種子,并通過馬達加斯加政府的審定。
農業技術專家 胡月舫:必須要按精耕細作,按科學管理。必須要做示范,必須要把每一項工作都做到夠細。
據介紹,2007年以來,共有二十多位來自中國的農業技術專家在馬達加斯加推廣雜交水稻種植技術,累計推廣雜交水稻四萬公頃,增產稻谷十二萬噸以上。
馬達加斯加農業畜牧業和漁業部長 呂西安·拉那利維魯:受益的不僅僅是馬達加斯加,而是整個非洲。
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了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在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今年的勞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并從多個方面對提高勞動者素質提出了要求。
——一論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 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24日在北京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11月2日,在第三代雜交水稻“叁優一號”衡南試驗示范基地,工作人員將稻谷裝袋。在離試驗基地200多公里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90歲的袁隆平院士通過視頻連線了解現場情況。
“民以食為天”,今天,在湖南衡南第三代雜交稻試驗基地,經過農業農村部現場測產,袁隆平院士團隊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了1500公斤的攻關目標。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它的優勢主要是穗子大,它每棵的大穗子有八九百粒,平均有四百粒左右,平均畝產比現有的高產雜交稻要增產10%—20%,就是增產100公斤以上。
【新華社長沙11月2日電】11月2日,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大關,其中晚稻品種為第三代雜交水稻。位于長沙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90歲的袁隆平院士與測產現場進行了5G視頻連線。
11月2日,位于湖南省衡南縣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范基地迎來晚稻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今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進行了測產驗收,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第三代雜交水稻突破畝產3000斤,這在普通生態雙季稻屬于重大突破。
(記者 劉麟 謝瑤)11月2日,位于湖南省衡南縣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范基地迎來晚稻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加上7月測得的早稻平均畝產619.06公斤,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稻畝產3061.52斤,再一次刷新雜交水稻畝產紀錄。
11月2日,在第三代雜交水稻“叁優一號”衡南試驗示范基地一塊被抽取測產的示范田里,工作人員進行機械化收割。
(記者何勇)11月2日,湖南衡南雙季晚稻試驗示范基地傳來消息:由袁隆平院士團隊培育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叁優一號”測產結果公布,晚稻平均畝產達到911.7公斤。
“成為偶像的目的,是要更好地消除青年人對偶像的盲從,讓他們通過偶像學到對問題的看法,更多地問問為什么。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為很多年輕人的偶像,鐘南山與袁隆平用自己的親身言行,教會了年輕人對偶像的崇拜不必盲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