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03日16:08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民以食為天”,今天,在湖南衡南第三代雜交稻試驗基地,經過農業農村部現場測產,袁隆平院士團隊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了1500公斤的攻關目標。1500公斤是個什么概念?這會給我們國家的米袋子帶來什么影響?
11月2日,農業農村部專家在湖南衡南測得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基地種植的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加上同一地塊今年已經收獲的早稻平均畝產619.06公斤,早稻和晚稻兩季相加,平均畝產超過1530公斤,也就是3060斤,突破了預定的3000斤的目標,創造了新的歷史紀錄。
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非常激動,更加激動。原來能夠達到880公斤,我就很滿意了,現在超過了900公斤,我是非常滿意。現在進一步把品種、經驗向全省全國推廣開來,為國家的糧食生產做出新的貢獻。
優勢明顯 平均每畝增產100公斤以上
跟普通稻相比,第三代雜交水稻有什么特別之處呢?叁優一號是這次測產的第三代雜交水稻的優良品種,2011年袁隆平院士團隊成立課題組著手研究。2017年小面積試種成功,到今年下半年,已經在全國50多處試驗田進行攻關示范種植。
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它的優勢主要是穗子大,它每棵的大穗子有八九百粒,平均有四百粒左右,平均畝產比現有的高產雜交稻要增產10%—20%,就是增產100公斤以上。我們全國有2億5000萬畝的雜交稻,每畝增產100公斤,那就不得了了,可以增產幾百個億,增產半個湖南省的糧食產量。
端牢飯碗·雙季稻畝產突破3000斤
雜交稻畝產不斷取得突破,也在為保障全球糧食安全貢獻著中國智慧。
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種植面積4.5億畝,約占糧食總面積的30%,產量約占我國糧食總產量的40%。
養活自己的同時,中國經驗也在為保障全球糧食安全做著貢獻。上世紀90年代,聯合國糧農組織將推廣雜交水稻列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的首選戰略,袁隆平被聘為首席顧問。如今,雜交水稻已經推廣到全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全世界有一億五千萬公頃的稻田,如果其中有一半,有七千五百萬公頃稻田種上雜交稻。按每公頃增產兩噸算,可以增產一億五千萬噸糧食,可以多養活四到五億人口。
早上5點,天還沒亮,安徽宣城市郎溪縣雙廟村村民袁宏才就起了床。” 袁宏才向郎溪縣農業農村局反映了情況,沒過幾天,好消息傳來,縣農業農村局專門為他開了一張“急用農資通行證”,確保農資順利運抵農場。
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范衡南基地測產結果公布,兩塊試驗田平均畝產1046.3公斤。袁隆平表示,此次測產結果達到預期,他很滿意。專家組認為,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表現優勢強,產量有重大突破,建議國家及相關單位給予大力支持,加快推動產業化進程。
這里是“花炮之鄉”“將軍之鄉”“千年古縣”。新中國成立70年來,瀏陽以“自強不息 敢為人先”的精神,走在縣域發展改革前列,并找準湖南省會副中心、湘贛邊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發展坐標,縣域經濟發展水平挺進全國第一方陣。
據中新網報道,近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長沙接受采訪時,飽含深情地祝愿祖國越來越富強。袁隆平說,糧食始終是國計民生最重要的戰略物資,“我希望今年我們的示范田,百畝片能夠實現畝產1200公斤,向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大慶獻禮。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5日在湖南長沙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目前正在攻關的超級稻來勢很好,有可能在10月突破大面積畝產1200公斤大關。袁隆平9月5日在湖南長沙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超級稻有可能在10月突破大面積畝產1200公斤大關。
題:一顆稻谷里的愛國情懷——記“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 袁隆平寫于1985年的《雜交水稻簡明教程》,經聯合國糧農組織出版后,目前已發行到40多個國家,成為全世界雜交水稻研究和生產的指導用書。
2017年,該品種的水稻在試驗田內畝產1149.02公斤,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親臨測產現場,對于評測結果,袁隆平在現場寫下了:“畝產量遙遙領先于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