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06日13:12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端午習俗可防病養生 雄黃酒最好別隨便喝
龍先生問:提起端午節,大家都會想到劃龍舟、插艾葉、吃粽子、喝雄黃酒等傳統習俗。這些流傳至今的習俗,是否真能除邪辟穢,養生保健?聽說有人喝雄黃酒中毒,需要怎么注意?
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中醫內科主任醫師蔡進回復:端午節的傳統習俗的確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劃龍舟能強健體魄,是不錯的健身項目,但悶熱潮濕天氣,運動要注意適量。艾草是一種藥用植物,端午時節空氣潮濕,將艾葉掛在門楣上或放置室內能起到消毒防疫的作用。粽子是端午節的傳統美食,它的主要材料糯米具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小棗、赤小豆、綠豆等配料具有補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但吃粽子不能多吃,過量會影響消化,導致腹脹等癥狀。
以前過端午節有飲雄黃酒的風俗,雄黃性辛溫,具有解蟲蛇毒、燥濕、殺蟲的功效。但雄黃內含砷、汞等有毒物質,喝雄黃酒不當,可能引起中毒,輕者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重者導致中樞神經系統麻痹,出現意識模糊、昏迷,甚至死亡。建議改喝雄黃酒為擦雄黃酒,將其外涂在毒蟲叮咬、生痱子或長包長癤的地方。需注意的是,癰癤初期涂雄黃酒效果好,但出現傷口破潰就不要用了,而且不要長期、大量外用,小孩盡量不用。(長沙晚報記者彭放通訊員粟青梅)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粽子之外,端午那些關于吃食的趣事。民間有“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的說法,黃魚、黃鱔、咸蛋黃、黃瓜也是端午時節的當令食品。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還有很多習俗等著大家去發現,還有更多關于“節日”的趣事以后聽茜茜慢慢聊吧。
端午節是中國和世界的“雙料”非物質文化遺產,兩千多年的傳承和發展,使其蘊含豐富的文化寓意。龍舟競逐,不僅是強身的競技運動,也極具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吟詩折柳,體現了人們對豐富多彩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懈追求。
新冠疫情給今年的端午平添幾多輕愁,但山高水長,割不斷親情和思念。臨近五月初五,一大批圍繞端午民俗文化的網絡直播、線上公益、扶貧促銷活動火熱襲來,讓節日變得豐富多彩,也為城鄉旅游業復蘇注入源頭活水。
近年來,由于越來越多的人被中華文化的魅力征服,一些西方國家雖然不過端午節,也開始“熱情擁抱”端午節的標志性節目——賽龍舟。美國龍舟協會負責人透露,從舊金山、紐約到沿密西西比河周圍的很多地方,都有人專門組建了龍舟隊,目前共有400多支。
” 這一點也得到了南京醫科大學大三的韓國學生金惠珠的證實,金惠珠說,很多韓國人對中國的偉大詩人屈原還是聽說過的。兒童節這天日本人也吃粽子,不過包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其粽子的形狀也與中國的不同,他們習慣于包錘形粽子。
大理是全國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杜漪 攝 中藥鋪還會出售“兄封資”(白語,意為香藥包),“兄封資”里面裝有“五子五香”。杜漪 攝 大理洱源鳳羽一帶的白族,會在小孩帽子上縫一彩布做的小虎,意在驅邪解惡。
不敞開,按每家人口多少而分成的大戶小戶配給,拿鈔票、糧票和購糧證到上海人叫做“米店”的糧店購買。粽子的花樣是比較多的,沒有餡的清一色的糯米是白米粽,吃起來時蘸綿白糖。過去上海人包粽子,多是用隔年包過粽子的陳年粽葉。
這里記者選取了最有代表性的描寫端午的散文、小說,給您呈現一個“書中端午”,并在名家的筆下領略不同地域的端午風情。后經歷諸多是非,許仙乃知白素貞、小青俱是異類,并受白蛇威脅,驚恐難安,便求法海禪師救度。白娘子這時候已經懷孕,她推卻不了許仙,喝了酒后,馬上現出蛇的原形,許仙被嚇死。
在古代,點雄黃、掛艾葉菖蒲、佩香袋等,取的是避免鬼邪侵犯之意,但其中不乏科學原理。在所有這些習俗中,掛香囊的養生特色最為典型,是一種預防傳染病的好方法。記者從滬上幾家三甲中醫院獲悉,這幾天“冬病夏治”門診已悉數接受預約、掛號。
”預《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也認為“飛龍”即龍舟。相傳屈原投江之后,百姓為了避免屈原尸體被江里的魚龍所傷,一個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里,說要藥暈魚龍。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