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社會 > 正文

“老底子”上海人如何過端午

2019年06月06日13:10  來源:解放日報

5034

  原標題:“老底子”上海人如何過端午

  原標題:“老底子”上海人如何過端午

  張克衛 繪圖

  柏拉圖把節日稱作為“喘息的時刻”,古希臘人認為過節的本質就是歡樂。尤其在食物匱乏的年代里,平時可以吃得少,但在節日里則萬萬不行。就像在實行計劃經濟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即便經濟條件再困難,每逢端午,家家戶戶還是會拿鈔票、糧票和購糧證到糧店買糯米,包粽子吃。

  青青箬葉是粽子的靈魂

  老底子的上海,遇到端午節吃粽子,基本都是自家包的。

  在實行計劃經濟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每逢端午,糧店就專門有糯米供應。不敞開,按每家人口多少而分成的大戶小戶配給,拿鈔票、糧票和購糧證到上海人叫做“米店”的糧店購買。

  粽子就是角黍。著名民俗學家鐘敬文的學生張紫晨說:“以角黍投江,實也是一種巫術作法,為祭鬼之舉動。”吳均在《續齊諧記》中則掛鉤屈原,把“竹筒貯米”改成“作棕,并帶五色絲及楝葉”,因為“此二物蛟龍所憚也”。說來道去還是與驅邪禳災有關:楝葉,藥也,五色絲則驅鬼。

  粽子的花樣是比較多的,沒有餡的清一色的糯米是白米粽,吃起來時蘸綿白糖。糯米與其兄弟赤豆混作一團的叫赤豆粽,還有包精肉的肉粽和包蛋黃的蛋黃粽。粽子的內容再多,倘若缺了外面那張包裹著的粽葉,那就不成為粽子,而是一攤有餡的飯團。

  粽子不能用紙包,也不能用菜皮替代;曾經有過用茭葉的記載,可我從未見過。自從漢代有了粽子以來,粽葉就是它的黃金搭檔。不知為什么,在過去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于端午的商品配給中,配給了糯米卻不配給粽葉,好比發了槍卻不發子彈。

  無獨有偶。在前些年頒布的第一個關于粽子生產的行業標準里,對于糯米、水、豬肉等17類粽子的原輔料都作出了明確規定,甚至還規定了肉餡類粽子的蛋白質質量必須≥2%、脂肪質量必須≤1%;但就是沒有對粽葉的質量提出一丁點的要求。不見得,生產和消費的都是些“赤膊粽”吧。

  對粽葉,先人卻是相當重視。以《玉簪記》出名的明代戲劇家高濂,在他的《尊生八箋》里與我們分享粽葉心得:煮粽子要用稻柴灰淋汁,或放少許石灰同煮;這就使粽葉的顏色碧青而帶有清香。有文化,到底不一樣。

  把蘆葦蕩的清香包進去

  高濂這個杭州人對煮粽葉有要求,隔壁鄰居阿拉上海人則是在采摘粽葉上有標準。“二月春風送嫩寒,嘗新角黍早登盤。摘來半戶青蘆葉,香里晶瑩玉一團。”秦錫田的《周浦塘棹歌》告訴我們,包粽子用二月里摘下的蘆葉最佳。這就意味著,在三個月前就要準備端午包粽子的材料。

  過去上海人包粽子,多是用隔年包過粽子的陳年粽葉。那時,吃完的粽葉是不能丟掉的,要一一洗凈晾干,細心扎好后,懸吊在廚房上空。到來年包粽子時,再取下用水浸泡。這時的粽葉,就是按照高濂的方法煮也無力回天,粽葉多是面黃肌瘦的土黃色。想買碧綠青的新鮮新粽葉,但在當時的自由市場很少見到有農民賣。

  我上山下鄉時到農場,連隊面對一大片蘆葦,一直蔓延到前頭的杭州灣。在1976年下鄉第一年的端午前,一天收工后,我們一幫人就進蘆葦叢采粽葉了。

  青青的蘆葦于風中搖曳。別看一根根個頭都躥得蠻高的,但葉兒長得并不寬,大多只有二三指寬。理想的粽葉,不但要寬,而且要長;尤其用來包三角粽,不用繩扎,就靠粽葉長長的尾巴穿過粽子中間就能固定。我奶奶有根細長的竹針,包粽子時,就把粽葉尖細的一頭穿在竹針里。竹針帶它穿過粽子,一針搞定。

  “四指、四指。”聽到興奮的聲音傳來,大家“呼啦嘩啦”地撥開蘆葦尋聲過去,但沒有期待中的無數四指寬的蘆葉出現,倒有條小青蛇盤在蘆葦上頭。

  等到休假回上海,我迫不及待向家人展示采摘成果。外公說:大的粽葉是箬葉,通常都有四五指寬,是從箬竹上摘下來的,我們浙江嵊縣老家的農民,還用它編斗笠。

  難怪我們誰也沒采到五指寬的蘆葉。不管怎樣,這些成果還是為家里包粽子輸送了新鮮血液。看到鍋里煮的粽子,有黃有青,黃的是用老粽葉,青的是新蘆葉。黃的像上世紀50年代的老軍裝,青的如70年代“三合一”新軍裝。交織一鍋,別有味道。

  若想皮膚白,來粒“白和蛋”

  端午里的吃,不只是粽子一家獨霸天下。在“老底子”的上海,與粽子同鍋共煮的還有雞蛋。也就是說,端午除了吃粽子,還要吃雞蛋。雞蛋剝了殼吃,上海人把剝了殼的雞蛋叫做“白和蛋”。現在很少聽到這樣的叫法,在我當年下鄉的市郊奉賢,當地人還叫“白和蛋”;不過,它既指剝殼雞蛋,也指沒有剝殼的白煮蛋。

  為什么在端午要吃“白和蛋”?多少年流傳下來的說法是:那天吃了白煮蛋,皮膚就會如同雞蛋白一樣光潔。那么,為啥平時吃了沒作用,偏偏在端午吃就會產生這般效果?

  因為時逢初夏,古有五月“惡月”之稱;“此月蓄藥,以蠲除毒氣”(戰國·佚名《夏小正》)。一是那時季節變化,人易得病。二是氣候轉暖,蛇蟲百腳皆紛紛出籠,人易受害。吃白和蛋,實際上就是進補和增強抵抗力,如能有利于皮膚,那是割草打兔子——捎帶的。

  張紫晨在《中國民俗與民俗學》里說:“五月端午,原為巫節,諸多記載,都說明這一節日重在去病除邪。”鐘先生的另一弟子烏丙安在《中國民俗學》 中如是說:“大量的民俗文獻及地方志記敘中又看到這個節日是避兵鬼、止病瘟的驅邪穰災節日。因此,這個節日的主要活動內容幾乎都是圍繞穰毒祛瘟進行的。如采菖蒲、艾葉,涂雄黃,制雄黃酒、朱砂酒,系五色絲,采草藥,張掛符印及鐘馗畫像。”

  竹枝詞里道疾控

  “又是端陽景物新,枇杷角黍餉親鄰。兒童爭買雄黃酒,婦髻玲瓏插健人。”(秦榮光:《上海縣竹枝詞》)欲穰毒祛瘟于家外,需門上掛菖蒲、艾蓬和蒜頭;還要室內以蒼術、白芷和蕓香等中草藥煙熏,讓漏網的也無處逃遁。而欲拒之于人體之外,需正午喝讓白娘娘等牛鬼蛇神膽戰心驚的雄黃酒,并涂抹在兒童額上,寫成“王”字。小朋友的胸前還要掛五色絲做成的小粽子,或是蒜頭、彩錢;也可掛茴香荷包。此外,還要靠前頭那篇竹枝詞里提到的“健人”相助幫忙。“健人”就是黃色綢緞做成的騎虎小人,或虎或毒蟲形,插婦人頭或懸床頭。同樣,嬰兒也穿起黃色虎斑衣。

  應該說,端午的重要工作是預防疾病;它手段多樣,目標一個。早年的上海人繼古意承古風,把端午看作一個衛生節。你細細觀察端午活動,也可見一斑:“秤錘粽、雄黃酒、蒲劍蓬鞭、采百草、健人、雄黃荷包、裊絨銅線、老虎頭、老虎肚兜、獨囊網蒜、長壽線、五毒符、避瘟丹、劃龍舟。”在這十四樣內容里,除粽子和龍舟之外,其他十二項均與防病避邪有關。

  我私下揣摩,端午吃“白和蛋”的歷史怕要比吃粽子來得悠久。畢竟吃蛋相對方便,貨源天南海北皆有。而吃粽多在蘇浙滬,畢竟是要糯米,想吃是要有條件的。因糯米產量低且成本高,在上世紀計劃經濟年代還要配給。其次,吃蛋也與端午有關;原本為祭祀,后來擴大是因為端午增加了紀念的成分。說到這里,我們在紀念屈原的同時,也不要忘了這民俗節日的另一預防疾病的主題。

  柏拉圖把節日稱作為“喘息的時刻”,古希臘人認為過節的本質就是歡樂。喘息也好,歡樂也罷,吃不好是歇不好也樂不起來的。尤其在食物匱乏的年代里,平時可以吃得少或是沒得吃,但在節日里則萬萬不行。正如有個老外所說,“在節慶時,平常日子得不到的東西或無法做的事情,都可以達成心愿。”端午佳節,左手青粽子,右手白和蛋;兩手一起抓,兩手同樣硬,生活豈不更美好。(袁念琪)

文章關鍵詞:端午 老底子 粽葉 糯米 包粽子 上海人 雄黃酒 夏小正 喘息的時刻 續齊諧記 責編:徐寧寧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五一連休5天!2021年節假日安排出爐

    經國務院批準,現將2021年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國慶節放假調休日期的具體安排通知如下。

  • 光明日報2020-07-15 09:49:37

    江西鄉村旅游復蘇快、復工率高,截至7月7日,全省850余家鄉村旅游點已經有830余家恢復開放,恢復開放率高達97%,共吸納近7萬名農民工在家門口就近就地務工,增加了收入,保住了飯碗。

  • 古韻《七夕謠》勸君早惜緣

    盛傳牛女幽歡。霜露空陪淚眼。遍聞離弦亂。色參差、分裂峻險。秋來聽斷雁。鏈接:一曲《端午謠》伴您過端午醉花間過青門引·端午謠 香露滴滴墜。側畔滿山翠。夢中品盡情滋味。

  • 明顯回暖!

    端午假期,各地推出多種優惠措施提振消費信心,農業生產、商貿服務多個行業亮點不斷,市場回暖跡象明顯。端午假期,京東、拼多多的消費數據顯示,大宗水果、牛羊肉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150%,節日期間新增的下沉市場訂單占了七成。

  • 端午河南省旅游市場恢復居全國前列

    全省共接待游客575.96萬人次,同比恢復了61%;旅游收入18.05億元,同比恢復了40%;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0個、9個百分點。假日期間,各景區嚴格按照“限量、預約、錯峰”有序開放的要求,實行實名信息登記、紅外測溫、車輛消毒、人數限流等措施,引導游客間隔入園、錯峰游覽。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