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06日13:05 來源:文匯報
原標題:揭開端午習俗的文化密碼
端午節,上海街頭又聞香袋溢香。一到端午節,現代人很容易想到吃粽子、賽龍舟、佩香袋等習俗,卻并不一定知曉,與端午相關的諸多習俗,包括賽龍舟、插艾葉、掛香囊、涂灑雄黃酒等,都蘊藏養生保健的內涵。滬上一些老中醫告訴記者,端午節之所以是我國民間的一個重要節日,因為這個節日本身是一年中祛病防疫的重要起點,包裹著中華民族之所以能繁衍不息的文化內核。
老字號藥房人氣旺
端午節在我國有2000多年的歷史,一些有意思的習俗,如今在老字號中藥房獲得較好保留。
在豫園的童涵春堂,這兩天正熱鬧地舉辦著“端午養生節”,市民挑選艾葉菖蒲等,孩子們則在店堂內一字排開,讓從業幾十年的老工人用毛筆蘸著雄黃酒,在額頭上寫“王”字。老工人稱,舊時端午,以雄黃酒于兒童額頭上寫“王”字,比作猛虎,驅災避邪,保佑平安、健康。此外,不少市民還會在藥房給自己配一帖個性化涼茶,熱性體質可選菊花、金銀花;需補氣的,可配西洋參、楓斗等。
所謂聞藥香知時令,這個時節也是申城香囊飄香的季節。第一醫藥商店、蔡同德、雷允上、童涵春等藥房出售的香包各俱特色,老字號藥房重視中藥老工藝,香粉由檀香、丁香、艾草、干松、白芷等多味中藥特定配置,散發原汁原味的中藥香,具有防蟲驅蚊的作用。
在古代,點雄黃、掛艾葉菖蒲、佩香袋等,取的是避免鬼邪侵犯之意,但其中不乏科學原理。以雄黃酒為例,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熱后會分解為砒霜,具有防蟲滅菌的效果。“中醫認為端午這天陽氣盛,尤其在正端午半夜12點,蛇蟲百腳復蘇,會跑出來傷人,這個時節也成了容易滋生疾病之際。”老中醫告訴記者,端午自此也成為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節日。
端午節是古代“衛生節”
在不少老中醫眼里,端午節本身就是古代的“衛生節”。從字面意思理解,端午節提倡大家“大掃除”。古時記載,家家戶戶用雄黃和燒酒調和,噴灑房屋壁角等陰暗處,以驅逐蛇蟲百腳。此外,還有打蚊煙之習,“以中藥蒼術、白芷及各種燥烈之物,置于室內,雜而焚之”,以達到除霉去濕、驅蚊的功用。
另外,“衛生節”也暗含養生節之意。中醫告訴記者,端午節的諸多習俗都和養生保健有關。賽龍舟主張鍛煉,強身健體;懸艾葉、掛菖蒲,殺蟲滅菌;吃粽子,清熱除煩,中醫認為糯米具有益氣健脾的作用,而粽葉多用荷葉,有清熱利濕的作用,也是很好的入藥材料。
在所有這些習俗中,掛香囊的養生特色最為典型,是一種預防傳染病的好方法。老中醫解釋,香包屬于“衣冠療法”。“香囊里中草藥濃郁的香味散發,在人體周圍形成高濃度的小環境,不斷刺激機體免疫系統,促進抗體生成,對多種致病菌有抑制生長的作用,還可以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也有醫生表示,香包的時尚在于慢生活的養心,溢香養生,以解夏乏。
中醫介紹說,一般香囊里的中藥有蒼術、藿香、吳茱萸、艾葉、肉桂、砂仁、白芷、丁香等,這些中藥有散風驅寒、健脾和胃、理氣止痛、通九竅的功能,從而起到防病的作用。正宗香袋香氣持續3個月到半年,可防蛀、驅蚊、醒腦,對健康有益。
純天然“衣香粉”受歡迎
童涵春堂相關負責人楊穎告訴記者,連日來,店堂里人氣火爆,除了每年都來的“老粉絲”,也有大量的年輕家長帶著孩子趕來。
以廣受歡迎的一款“衣香粉”為例,這其實是古代的樟腦丸。端午之際,往往也是南方的梅雨季節,防霉防蛀成了家家戶戶的工作,于是人們就想到在端午節制作“衣香粉”,取白芷、藿香、排草、山奈、佩蘭等十多味中藥,將它們研細包裹在香囊中,掛在衣服上就能起到防霉防蛀的作用。“相比樟腦丸的化學試劑氣味,‘衣香粉’采用的是純天然的中草藥,對人體沒有傷害,并且還會在衣服上留下淡淡的清香。”楊穎介紹。
端午過后,也拉開了夏令養生的序幕。中醫講究四季養生,其中夏天為“冬病夏治”。這些“冬病”包括氣管炎、哮喘、風濕、過敏性鼻炎、咽炎等。記者從滬上幾家三甲中醫院獲悉,這幾天“冬病夏治”門診已悉數接受預約、掛號。
立冬習俗你都了解嗎
吳身富原先并不富,“在外打工開銷大,一年到頭余不了幾個錢,還照顧不到老人孩子”。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半塔鎮魚塘村地處偏僻,產業落后,村集體經濟發展一度十分困難,“2011年,魚塘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僅為3萬元。
貴州省丹寨縣萬達小鎮景區,苗族女孩在苗族十二道攔門酒表演中即興起舞。萬花谷景區負責人萬偉告訴記者,10月1日以來,游客數量不斷增長,但由于景區實行“限量、預約、錯峰”等措施,客流并沒有超出標準。
9月24日,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發布了河北康保興隆遺址、浙江余姚井頭山遺址、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陜西石峁及寨山石城遺址等五項考古工作新成果。
時光輪轉千年,古老的節日習俗早已跨越荊楚,流傳神州。如今的端午節,不僅是祭祀先賢的傳統節日,也是人們津津樂道的“粽子節”,但值得一提的是,端午節的形成最早意在提醒人們為祛病防瘟做好準備,可謂是名副其實的“衛生防疫日”。
“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夏至剛過,我們即將迎來又一個端午節。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數千年的演進中,許多節日都固化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文化習俗和節日風尚。一方面,端午節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順應疫情防控形勢,過節形式的精簡,契合著節日內涵,貼合了人們當下的心境。
吃粽子、賽龍舟、束艾葉,在傳統節日中回歸傳統習俗、品味傳統文化,已成為許多人過節的首選。端午傳統文化要“立起來”“活起來”,與現代生活對接、與時代精神共鳴,才有可能火起來、融進去、傳出去。
今年的端午節本世紀罕見,映象君也有與”粽”不同之處。慢新聞、聯播Pro、大象陪伴、映象輿情……我們不一樣!
現在的“歪果仁”可是厲害了,不僅對端午節的習俗倍兒清楚,就連這對詩的功夫也是杠杠滴。分享: 最新推薦2020-06-24 17:08新型肺炎疫情2020-06-24 17:062020-06-24 15:57新型肺炎疫情2020-06-24 15:412020-06-24 15:22新型肺炎疫情2020-06-24 13:39
” 這一點也得到了南京醫科大學大三的韓國學生金惠珠的證實,金惠珠說,很多韓國人對中國的偉大詩人屈原還是聽說過的。兒童節這天日本人也吃粽子,不過包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其粽子的形狀也與中國的不同,他們習慣于包錘形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