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25日17:07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創意港】
作者:李慧
從杭州運河廣場翻過那座古老的拱宸橋,橋西歷史文化街區就在眼前。老房子、石板路,見證著昔日運河沿岸的繁華風光。舉目遠眺,緩緩流淌了2500多年的京杭大運河,宛如一位女子,窈窕而靜謐。煙雨中的樓臺、湖泊中的蓮舟和周而復始的駁船,展現著大運河千年后的風姿和活力。
大運河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它貫通南北,串聯起沿線三十多座城市,催生了一批運河古鎮、古街、古村。滾滾流淌的運河水,孕育了兼收并蓄、包容多樣、獨具魅力的運河文化。揚州的繁榮,滄州的雄渾,拱宸橋的車馬,洪澤湖的濤聲,運河鈔關的繁忙,古纖道的印痕,都一一銘刻在運河沿線古老和豐富的歷史中。
全長近3200公里、開鑿至今已有2500多年、2014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一連串數字,不僅鐫刻著大運河的時空跨度,更標注著大運河的歷史價值。
“河為線,城為珠,線串珠,珠帶面。”大運河是經濟交流的大動脈、文化融合的主紐帶,也是沿岸城市的母親河、對外交流的開放地。因漕運而生的千年運河催生了一大批運河城鎮,運河和城鎮自古構成了“命運共同體”。運河河道的變遷不僅影響著沿河城鎮形態的變遷,而且創造出沿線獨特的生活方式,這種文化與生活方式至今仍清晰可見,成為一種活態傳統和寶貴資源。
長期以來,大運河面臨著遺產保護壓力巨大、傳承利用質量不高、資源環境形勢嚴峻、生態空間擠占嚴重、合作機制亟待加強等突出問題。如今,隨著運河文化帶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將和運河古城鎮及其地域文化建設緊密結合,為運河文化保護、生態建設和城鎮發展帶來一次歷史性機遇。
大運河是活著的、流動的文化遺產,促進了中國南北方文化的交融,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我們既要認識到保護運河文化動脈任重而道遠,又要堅持科學規劃、保護優先,通過強化傳承,優化布局、合理利用,守護流淌的文化長廊,讓大運河的文化價值在今天得到彰顯。
為此,中辦、國辦日前印發的《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充分挖掘大運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并強調要以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為引領,統籌大運河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要立足“保護好”,全面深入梳理大運河遺址遺跡、歷史文脈、產業布局、生態環境,高質量高標準編制規劃,按照科學分類、專業分級的要求做好保護工作。要堅持“傳承好”,有效提升水系質量和沿岸文旅品位,打造繼古開今的璀璨文化帶、山水秀麗的綠色生態帶和享譽中外的繽紛旅游帶,實現古今交融、交匯融合。要注重“利用好”,充分發揮大運河在文物保護、文明傳承、環境保護、和諧宜居、旅游休閑等方面作用,探索出一條大運河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游帶協調推進、融合發展之路,延續壯美運河的千年神韻,使之成為新時代宣傳中國形象、展示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的亮麗名片。
《光明日報》( 2019年05月25日 05版)
本周有兩條關于文物的新聞備受關注。文物和文化遺產具有物質和精神雙重屬性,如何處理好文物保護與利用關系一直備受關注。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10起破壞文物典型案例,揭示了文物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發揮博物館體系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的重要作用,11月14日,全國32家博物館在南京共同成立“大運河博物館聯盟”,并簽署聯盟《協同發展協議》。其中,河南博物院、開封博物館、洛陽博物館、洛陽隋唐大運河博物館加入該聯盟,共同傳承運河文化、講好運河故事、傳播運河聲音。
12日下午,正在廣東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潮州古城,看商鋪、問物價,同當地群眾親切交流,了解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復商復市等情況。歷史文化保護作為留住城市記憶、延續城市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舉措,對特色城市可持續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潮州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彌足珍貴,實屬難得,我們要很好地去研究她,去愛這個城市,呵護好她,建設好她。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傳承歷史文化遺產,就是守護中華民族過去的輝煌、今天的資源和未來的希望,就是保存薪火相傳的中華文脈,就是守望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
近日,本市第二批歷史建筑名單公布,共有315棟(座)建筑入選。歷史建筑植根于時光脈絡,又深嵌入當代生活,其保護利用牽涉方方面面,考驗著城市的治理能力。保護利用好歷史建筑,打造古今交融、東方風韻的城市風貌,是延續城市文脈、提升城市品質的必然之舉。
9月25日至26日,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即將迎來成立65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提出“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的新時代治疆方針,為新疆發展指明前進方向。
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納入城市的整體發展戰略,摸清底數、規劃先行,推動城市更新與保護融合發展 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如何處理新與舊、拆與留、改與建的關系,是一個重要課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傳承和遺產保護,推動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實踐取得重大進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州考察永慶坊時強調,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
黃河,從世界屋脊出發,九曲蜿蜒,奔流入海,不舍晝夜。黃河造就了寧夏平原,至今仍然以充沛的水源、肥沃的泥沙、豐盈的文化哺育著這塊土地。正如習近平所說,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2019年5月,中辦國辦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標志著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上升為國家戰略,對于開封這個因河而興的城市來講,是一個重大發展機遇。“大運河承載的不僅是自然風光和運河兒女的悠悠鄉愁,更重要的是那流淌千百年的歷史文脈,這才是運河文化最為恒久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