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09日20:0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5月9日電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挖掘大運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是新時代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大運河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構成,全長近3200公里,開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中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展現出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和勇氣,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文明,是一部書寫在華夏大地上的宏偉詩篇。但長期以來,大運河也面臨著遺產保護壓力巨大、傳承利用質量不高、資源環境形勢嚴峻、生態空間擠占嚴重、合作機制亟待加強等突出問題和困難。出臺《規劃綱要》,強化頂層設計,推進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對于打造宣傳中國形象、展示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的亮麗名片,以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為引領,統籌大運河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都具有積極意義。
《規劃綱要》提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文化為引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持科學規劃、突出保護,古為今用、強化傳承,優化布局、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則,打造大運河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游帶。
《規劃綱要》明確,要按照“河為線,城為珠,線串珠,珠帶面”的思路,構建一條主軸帶動整體發展、五大片區重塑大運河實體、六大高地凸顯文化引領、多點聯動形成發展合力的空間格局框架,并根據大運河文化影響力,以大運河現有和歷史上最近使用的主河道為基礎,統籌考慮遺產資源分布,合理劃分大運河文化帶的核心區、拓展區和輻射區,清晰構建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空間布局和規劃分區。
《規劃綱要》以專門章節突出強調,要深入挖掘和豐富大運河文化內涵,充分展現大運河遺存承載的文化,活化大運河流淌伴生的文化,弘揚大運河歷史凝練的文化,從這3個層次深入理解大運河文化的內涵和外延,突出大運河的歷史脈絡和當代價值,以此統領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
《規劃綱要》從強化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推進河道水系治理管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促進城鄉區域統籌協調、創新保護傳承利用機制等6個方面著手,分6個章節闡述各方面重點工作、重點任務和重要措施,并提出文化遺產保護展示、河道水系資源條件改善、綠色生態廊道建設、文化旅游融合提升4項工程,以及精品線路和統一品牌、運河文化高地繁榮興盛2項行動。
為保障各項工作的推進實施,《規劃綱要》進一步強調,要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調動各方力量,健全體制機制,激發內生動力,堅定信心,勇于擔當,抓鐵有痕,踏石留印,把工作抓實抓好。要強化組織實施,建立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協調機制,負責統一指導和統籌協調《規劃綱要》實施,大運河沿線8省(市)是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主體,各縣(市、區)承擔各項任務落實的直接責任,中央各相關部門發揮指導和協調作用。
《規劃綱要》還從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法律保障、抓好督促評估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并明確了重點任務的部門分工,以保障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得到有效落實。
加強產業聯動,健全合作機制,推動區域發展……隨著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明確了目標,提出了要求,這片土地未來的發展有了新定位和新路徑。
(記者趙展慧)記者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獲悉:2016年至2019年底,全國棚改開工2157萬套,已超額完成我國“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的目標任務。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數據,2016年至2020年8月底,全國開工改造各類棚戶區2300多萬套,約5000多萬居民搬進新家。
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蘊藏的發展潛力令世界矚目
遙想十年前,中國高鐵還是一個起步者,十年間,隨著中國高鐵的飛速發展和數百萬鐵路職工的勤勞與汗水,共同澆灌出了一幅萬馬奔騰的壯麗圖畫。 時逢“雙節”將近,滿街揚起的國旗和弄堂飄香的月餅,國泰民安,闔家團圓,國與家即將撞個滿懷。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我國重要的發展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相關負責人也介紹了橫琴自貿片區在深化對澳開放合作,打造粵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的巨大進展。
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已經具備建設成國際一流和世界級城市群的基礎條件。廣州南沙,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地理幾何中心,也是廣東自貿區的三個片區之一。
復興號動車組在京滬高鐵實現時速350公里商業運營后,日本、法國、德國等國家均將高速動車組運營目標速度定為350公里及以上。國鐵集團也正統籌規劃利用既有高鐵線路開展新一代高速動車組研制工作。
圍繞《規劃綱要》中這個戰略目標,鐵路部門將以“3張網+現代樞紐體系”為重點,打造世界一流的鐵路設施網絡。按照“無縫化”銜接要求,打造一批以鐵路物流基地為中心的綜合貨運樞紐,完善多式聯運、城市配送、集散轉運等功能。
15年后,中國高鐵里程將翻倍,5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鐵通達;全國1、2、3小時高鐵出行圈和全國1、2、3天快貨物流圈全面形成,智能高鐵率先建成。據了解,一是構建現代高效的高速鐵路網,實現省會城市和5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鐵通達,相鄰區域省會間基本實現3小時高鐵圈。
《規劃綱要》提出,將利用北斗衛星導航技術、5G通信技術等構成空天地一體化的列控系統。莫志松透露,未來列車“超強大腦”將把列車群協同聯控作為重要研究方向,實現一批車出站加速、另一批車到站減速,電能內部循環利用,理論上人均百公里能耗可降低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