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8日20:33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28日訊(記者宋雅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我國重要的發展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在8月27日舉辦的“行走自貿區”網絡主題活動廣東自貿區云座談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廣州南沙自貿片區、深圳前海自貿片區、珠海橫琴自貿片區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作用和最新進展。
銜接粵港澳大灣區兩岸
南沙自貿片區著力加強與港澳產業合作
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南沙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是連接珠江口兩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區的重要樞紐節點,被國家和省、市賦予了建設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承載門戶樞紐功能的廣州城市副中心“三區一中心”的歷史使命。
著力加強與港澳產業合作,打造大灣區現代產業新高地。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建成華南最大規模的單體港區,形成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人工智能、融資租賃、海洋科技、生命健康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規劃建設粵港深度合作園、粵澳合作葡語國家產業園,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導入。截止2020年7月,累計落戶港澳企業3770多家,累計投資總額超1250億美元。
著力推進自貿區、大灣區協同改革創新,加快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與暨南大學合作共建全國首個常態化粵港澳規則對接平臺。全國率先探索商事登記確認制,在全國率先試點聘任港澳籍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員,落戶廣州首家粵港澳聯營律師事務所,試點實施香港建筑管理模式,出臺港澳專業人才資格認可十項措施。經第三方評估機構評估,2019年南沙營商環境全球模擬排名第24名。
著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快建設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高標準規劃建設南沙科學城和中科院明珠科學園,與中科院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前沿基礎研究和高技術創新的重要載體。高水平推進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建設,將重點圍繞數據科學、機器人與自動系統、智能制造及人工智能等領域,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國際化高端人才。落戶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創新中心,部署和運營華南唯一一臺國際IPv6根服務器系統,國家超算廣州中心南沙分中心已累計為200多個港澳及海外團隊提供服務。
著力優化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打造優質生活圈。廣深港高鐵開通、南沙大橋建成,深中通道、南中高速、廣州地鐵18號線等一批交通基礎設施正在加快建設中。已落戶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廣東省中醫院南沙醫院等高端醫療項目,以及執信中學(南沙校區)、修仕倍勵實驗學校等國際國內知名學校。中國廣州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南沙園區掛牌開園,成為廣州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七大園區中唯一被賦予粵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功能定位的園區。出臺支持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實施辦法,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創匯谷”粵港澳青年文創社區簽約入駐港澳青創項目團隊(企業)215個,實現港澳籍人才擔任公務員、法定機構人員和國企管理人員。
前海自貿片區研究學習先進經驗
合作共贏 深化粵港澳深度合作
相關負責人表示,前海自貿片區是“前有標兵、后有追兵”;但從全國一盤棋來看,正處于一個前所未有的全方位開放格局中。改革開放的口子越大,合作共贏的蛋糕就越大。將積極研究借鑒上海、海南自貿區港的先進經驗,充分發揮廣東、深圳和前海的戰略定位、體制機制優勢,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多層次開展差別化探索,對標國際建立高水平開放型的經濟新體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深化建設新時期改革創新的試驗田。特別是圍繞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深入推進綜合授權改革、法律法規變通、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等重大改革。深入貫徹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促進與港澳規則標準對接,推動要素跨境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打造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的核心引擎區域,積極以清單式批量上報綜合授權改革試點,爭取中央支持授予自貿片區更大改革創新自主權。推動出臺前海深化改革開放方案等重大改革文件,為深圳改革開放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新動力。
二是以要素自由流動為重點,深化粵港澳深度合作。探索對港澳率先實施跨境服務負面清單管理,推動與港澳投資貿易自由化,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水平。建設規則對接試驗平臺,推動粵港澳三地規則標準對接,促進不同法系、稅收制度、行政管理制度、行業標準、民生領域等交流互認。打造跨境合作高地,推動粵港澳產業協作,圍繞科技跨境合作、金融互聯互通和產業跨境配置,建立協同協調發展新模式。
三是以自由化便利化為基礎,探索建立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對標國際高標準自由貿易園區,探索實施更高水平的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推動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貨幣兌換和資金流動自由、信息聯通自由、人員流動自由“五大自由”。推進法律、規則、標準與國際接軌,實施區域治理、口岸監管、市場監管、金融監管和國際人才管理“五大改革”,不斷提升營商環境國際競爭力,打造對接高標準經貿規則的窗口。構建立足前海、面向全球的國際經貿合作網絡,建設國際組織集聚區,積極承辦主場外交活動,打造高水平參與國際合作的窗口。
同時,她指出,前海將用好用足《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賦予前海的定位,以深港合作為核心,加快建設粵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聯手港澳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我們重點從規則、產業、法治和生活不斷拓展與港澳的深度合作。
橫琴自貿片區堅守促進多元發展初心
澳門社會各界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相關負責人也介紹了橫琴自貿片區在深化對澳開放合作,打造粵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的巨大進展。
橫琴堅守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初心,暢通規則制度銜接,強化產業協同聯動,促進民生融合發展,截至8月25日,注冊澳資企業總數突破3000,達到3003戶,注冊資本達850.18億元。目前,澳資企業占全區外資企業總數的58.79 %,已成為外資企業的絕對主力。
粵澳合作產業園累計簽約28個項目且協議總投資853.3億元,新一批項目申請133個,其中符合條件的123個項目已完成評審,澳門將擇優推薦17個項目進駐產業園。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GMP中試大樓、研發檢測大樓、科研總部辦公大樓和孵化區等配套設施投入運作。瑞蓮莊主題酒店、中醫藥科技創意博物館、中醫藥主題文化街三個大健康板塊示范項目加速推進,年底將全面試運營。粵澳跨境金融合作(珠海)示范區已入駐18家涉澳跨境金融企業和服務機構,包括澳門大西洋銀行等。
另外,橫琴口岸24小時通關,建設面積43萬平方米“澳門新街坊”綜合民生項目加快建設。橫琴單向認可澳門社會義工、港澳導游和領隊、建筑領域專業人士等執業資格,一批澳門專業人士到橫琴便利執業,推動澳門專業服務業發展。澳門居民跨境購買橫琴物業近7000套,1000多名澳門居民在橫琴辦理居住證,500余名澳門居民在橫琴參加跨境醫保,每年在橫琴就醫澳門居民超過1萬人次。
橫琴還推出了跨境辦公、跨境創業、跨境通勤、跨境醫保等一系列跨境新舉措,引導澳門人才、資金、技術等澳門元素在橫琴集聚。目前,澳門社會各界參與橫琴開發的熱情越來越高,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需求十分強烈。
點擊進入專題>>>>
梳理明確三年開工項目計劃,建設總規模約6000公里,加快建設一批條件相對成熟的城際和市域(郊)鐵路項目。把握好城際鐵路功能定位和建設標準,加強市域(郊)鐵路的統籌規劃和設計建設,實現鐵路建設與城市融合和多網融合,科學規劃項目建設。
機器人拼裝、機器人編程、無人機編程……在日前舉辦的第二屆珠海市青少年機器人大賽暨珠港澳青少年機器人橫琴邀請賽上,來自大灣區137所學校的2000多名青少年匯聚橫琴,開展賽事活動與交流。
記者馮其予報道:第128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舉行云開幕儀式。據了解,截至目前,近2.6萬家境內外企業參展,上線展品數量已超過240萬件,來自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采購商報名參會。
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蘊藏的發展潛力令世界矚目
哈大高鐵:穿越嚴寒,串聯新時代東北經濟 哈大高鐵縱貫東北三省,是世界上第一條投入運營的高寒高鐵,也是穿越糧食生產地的“糧倉專列”。
時值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再次引起廣泛關注。粵港澳大灣區作為繼美國紐約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后由我國著力打造的世界第四大灣區,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還需要注意區域一體化的真正內涵概念,要理解其實質。
時值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再次引起廣泛關注。粵港澳大灣區作為繼美國紐約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后由我國著力打造的世界第四大灣區,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還需要注意區域一體化的真正內涵概念,要理解其實質。
創新生態圈通常以機構和平臺為載體,通過整合多種創新資源,形成基于若干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載體,并借助產業鏈、創新鏈與價值鏈等構成協同互補和共生作用的體系。如何以創新生態圈集聚更多的創新資源,培育更強的創新能力,打造更高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整個粵港澳大灣區提質擴容增效發展的核心命題。
11日于廣州舉辦的廣東國際旅游產業博覽會上,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旅游市場聯合監管協作體簽約并正式組建運作。來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9個城市的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門,共同簽署了《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旅游市場聯合監管協議書》。
原標題:【行走自貿區】肩負使命 廣東自貿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朋友圈 今年廣東自貿試驗區迎來了五周歲的生日,五年來,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