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17日15:15 來源: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網4月15日(記者 潘一僑) 羅馬尼亞這個國家對于中國人來說既遙遠又熟悉,它位于歐洲巴爾干半島的東北部,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很多中國觀眾對羅馬尼亞的經典老片都耳熟能詳。近日《中國遇見羅馬尼亞》時裝展在北京羅馬尼亞文化中心成功舉辦,羅馬尼亞設計師卡爾門·波帕通過運用中、羅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及符號,將兩種不同的文化融合在她的作品中。
卡爾門·波帕首次來中國參加活動,但她對漢服已經非常了解。她在自己的設計里重新闡釋了中國漢服的面料,運用羅馬尼亞民間服飾特有的面料加上中國風的圖案元素,設計出極富表現力的羅馬尼亞時裝,在當地深受歡迎。
卡爾門·波帕表示,世界既多樣又對立,有著自己的特征和內容,但在生命的深處,好像某種東西將大家聯系在一起。她在設計創作中充分領會到這一點,所以將中國和羅馬尼亞的元素混合到一起,成為此次時尚藝術展名稱的由來。
《中國遇見羅馬尼亞》是一個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國際項目,該組織的目標之一就是確定和保護全世界各地值得被列入人類共同遺產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羅馬尼亞全國委員會委員達尼埃拉·波佩斯庫博士介紹,羅馬尼亞與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已經進行了25年的合作,各個領域的交流效果都很不錯。此次《中國遇見羅馬尼亞》展覽也是希望從時裝、時尚的角度,讓中國觀眾更好地了解羅馬尼亞服飾文化和歷史。
今年正值兩國建交70周年,作為世界上第三個同新中國建交的國家,中羅兩國關系堪稱國家關系中求同存異、互相尊重、友好合作的典范。2015年,雙方簽署了《關于在兩國經濟聯委會框架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羅馬尼亞成為首批同中方簽署類似文件的國家。
達尼埃拉·波佩斯庫博士表示,希望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下,能有更多的機會舉辦交流活動,這不僅包括文化交流,還應包括旅游和教育方面的交流。她認為文化教育在培養年輕一代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多交流,兩國年輕人才能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對方,打造中、羅兩國共同繁榮的未來。
?。ň庉嫞簞⑹罇|)
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是美國傳統的感恩節,這是一個合家歡聚、走親訪友的全國性節日。5月27日,在美國紐約州長島地區的薩??丝h,一名女孩向一家營業的花店內張望。
值得一提的是,法門寺唐代地宮出土的琉璃器中,還有一副琉璃茶碗托子具有明顯的“中國風”,這套琉璃茶具原材料產自域外,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產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10月1日至8日,央視新聞新媒體推出大型主題報道《坐著高鐵看中國》。8天8條線路,帶領旅客走遍大好河山,聆聽中國故事,全景式展示“十三五”規劃成就和中國之美。坐著高鐵看中國,一趟走遍大好河山的旅途,一次感受祖國繁榮昌盛之行。
遙想十年前,中國高鐵還是一個起步者,十年間,隨著中國高鐵的飛速發展和數百萬鐵路職工的勤勞與汗水,共同澆灌出了一幅萬馬奔騰的壯麗圖畫。 時逢“雙節”將近,滿街揚起的國旗和弄堂飄香的月餅,國泰民安,闔家團圓,國與家即將撞個滿懷。
聯播+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國考古最新發現及其意義為題舉行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 考古發現展示了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展示了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展示了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
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國考古最新發現及其意義為題舉行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對考古工作高度重視,多次實地考察,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前不久,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發布了河北康保興隆遺址等五項新成果,成為近年來考古工作歷史性成就的最新例證。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鋼琴演奏家,過硬的專業基礎是骨骼,彈奏技巧是血肉,對音樂的獨到見解和深刻體會,則為演奏注入靈魂 古典音樂不是擺在博物館里的“老古董”,它是動態的、活躍的,還在行進之中的。
“現在,出門佩戴口罩、垃圾分類投放、保持社交距離、推廣分餐公筷、看病網上預約等,正在悄然成為良好社會風尚。”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人大湖北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強調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
●當代中國與歷史中國有著內在連續性?!裰腥A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應該超越解釋學范疇,真正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轉化并滲透到我國制度文明建設中。 筆者以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應該超越解釋學范疇,真正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轉化并滲透到我國制度文明建設中。
春節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蘊含著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思想精華。習近平總書記向來對中華傳統節日和中華傳統文化十分重視,多次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價值和獨特作用,賦予時代內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