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28日07:59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新縣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講解員通過AR智慧導游系統向游客介紹開國將帥的豐功偉績。本報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溫小娟
《國家寶藏》第二季日前圓滿收官,作為節目中“最年輕”的革命文物,聶耳小提琴不僅見證了國歌的誕生,它的背后更是一部蕩氣回腸的抗日史書。這把小提琴點燃了觀眾強烈的愛國情懷,大家紛紛在網上留言,“國歌響起,眼淚落下,我愛你,中國!”“此生無悔入華夏,我志愿守護歷史,守護赤子國魂”……
我省是革命文物資源大省,在廣闊的中原大地上分布著2000多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除此之外,各類館藏革命文物數量頗豐。它們的保護利用現狀如何?如何講好革命文物故事,讓革命文物保護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的百姓?記者進行了采訪。
A
紅色紀念地火熱
“來鄭州不看看二七塔,不算來過鄭州。”2月24日,廣州的徐先生來鄭州談生意之余,專程跑到鄭州二七紀念館參觀緬懷。
鄭州二七紀念館是為紀念1923年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于1971年在二七廣場木質塔原址動工重建的。“前來參觀的各界團體和散客絡繹不絕,我們每天接待游客達3000多人次。”鄭州二七紀念館策劃宣傳部主任劉博說。
革命文物是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弘揚革命傳統的重要載體。一位黨員在參觀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首府舊址紀念館之后,寫下感言:只要有“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一心、勇當前鋒”的“大別山精神”,任何時候、任何困難都不怕。鄭州市眾意路小學每年清明節都組織學生到鄭州烈士陵園掃墓,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該校老師劉玉娟說,學生們在了解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后表示,要好好學習,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目前,全省55家革命紀念館、革命博物館全部免費開放。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楊靖宇將軍紀念館等多個紀念館、博物館年平均接待參觀團體達數百個、參觀人數數十萬人。
B
讓革命文物“活起來”
去年,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指出,要拓展革命文物利用途徑,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價值內涵和文化元素,運用市場機制開發更多文化創意產品,促進文化消費。
目前,市場上依據歷史文物開發的文創產品比比皆是,近現代革命文物文創產品并不多見。云南省博物館先行先試,以聶耳小提琴為原型設計了聶耳小提琴胸針,把愛國精神用實物呈現,美觀大方,備受大眾追捧。
我省部分文博機構也開始了相關探索。鄭州二七紀念館為了讓文物“活起來”做了許多努力。劉博介紹,該館編排了情景劇《傳承》、音詩畫《不曾忘卻的城市記憶》等劇目,講述了相關革命歷史故事,并推動劇目進校園、進社區,傳播紅色文化、弘揚革命精神。
記者在鄭州聚協昌博物館看到,鮮血染紅的烈士證書、紅軍老媽媽珍藏40年的皮囊……一份份發黃的史料、一件件樸實無華的紅色文物,記錄著戰火紛飛的革命歲月。該館館長郭鵬說,加強革命文物創意產品的開發,要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通過創意設計將思想性與藝術性、趣味性、實用性有機地統一起來,讓創意產品既有意思又有意義。
C
連片規劃,打造高質量的“紅色游”
新縣作為我省革命文物資源“重鎮”,有365處革命舊址、遺址和紀念地,在“紅色游”方面表現十分搶眼。新縣文物局局長韓光生說,大別山干部學院年培訓學員5.6萬人次,新縣年接待游客66.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3.1億元。目前新縣正在重點打造全域旅游品牌,紅色主題占有突出位置。
加強文物保護利用、促進文旅深度融合,是文化部門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今年全省文物工作會議專門提到,要開展大別山革命文物片區、太行山抗戰革命文物片區、豫西南解放戰爭革命文物片區的保護利用,連片規劃,推進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與推動鄉村振興、惠及民生相結合,助力革命老區脫貧攻堅。
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要依托豐富的革命文物資源,推出更多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研學旅行、體驗旅游、休閑旅游項目,豐富紅色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促進紅色旅游的提檔升級。
聚焦紅色文物
政策利好
去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要求充分發揮革命文物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的重要作用。明確提出打造紅色旅游品牌,推出一批研學旅行和體驗旅游精品線路。
成熟模式
1.瑞金、井岡山革命舊址與紅色精品景區建設相結合2.贛州寧都革命舊址與特色鄉鎮建設相結合3.撫州金溪革命舊址與休閑農業旅游相結合4.吉安青原革命舊址與傳統村落保護相結合
我省情況
據統計,我省共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2581處,主要集中在大別山、太行山、伏牛山等片區;可移動革命文物21434件(套)。
目前,全省55家革命紀念館、革命博物館全部免費開放。
(綜合本報記者、新華社)
國家文物局下發《關于公布第一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名單的通知》,包括北京海淀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陜西延安革命文物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等6家,延安是首批名單6家中唯一的“革命文物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
瀘定,地處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是進藏出川的必經之地。截至目前,該村發展蘋果基地1000余畝,年產150余萬斤,年產值400余萬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9戶31人脫貧致富,輻射帶動周邊鄉鎮、村種植蘋果2000畝。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專門安排時間參觀了渡江戰役紀念館。值得一提的是,在新時代,革命紀念場館的發展還存在一些短板,只有補齊短板,才能進一步高質量發展,更好實現以史育人、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使命。
圖一:2019年博物館與革命紀念場館部分數據增長率(注:數據來源于國家文物局公布的《2019年全國博物館名錄》,不含港澳臺地區)四平戰役紀念館成立于1958年,現為全國首批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 光明圖片
近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包括長征、西路軍、東北抗日聯軍、陜甘寧、晉綏、晉察冀、冀熱遼、冀魯豫、山東、蘇中、蘇南、淮北、淮南、皖中、浙東、廣東、瓊崖、湘鄂贛、鄂豫皖、河南、西藏、新疆片區,涉及31個省228個市988個縣。
(任佳暉)“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在建黨99周年之際,由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文物報社、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單位聯合推出的《武漢不愧為英雄的城市》十米手繪歷史長卷H5于今日上線。兩個月后的全國兩會,習近平來到湖北代表團,再一次強調:“武漢不愧為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和武漢人民不愧為英雄的人民。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日前推出“星火初燃——共產黨早期組織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文物史料展”,以220余件珍貴文物和歷史圖片,深入探尋中國共產黨從孕育到誕生的歷史密碼。
開展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建設革命文物數據庫和革命文物數字博物館,利用革命舊址、名人故(舊)居等打造紅色紀念館,規劃建設革命文物片區紅色文化旅游精品路線;提升鄭州二七紀念館、北伐戰爭紀念館、豫西抗日根據地紀念館等革命主題博物館(紀念館)建設。適時將文物普法教育和保護利用常識納入中小學和干部教育培訓體系,完善中小學利用博物館學習長效機制,公布一批中小學社會實踐活動博物館基地。
(記者 王玨)在10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表示,近日國務院將印發通知,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批公布后,我國國保單位總量將達到5058處,包括古遺址1194處,古墓葬418處,古建筑2160處,石窟寺及石刻307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952處,其他27處。
7月17日,記者來到修葺一新的紅二、六軍團會師廣場,藍天掩映,群山環繞,廣場四周是當地居民新修建的樓房。1934年10月,經兩月奮戰,任弼時、蕭克等率領的紅六軍團作為紅軍長征先遣隊與紅三軍會合,集結南腰界。一面軍旗、一把大刀,訴說著南腰界群眾堅持斗爭的革命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