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21日16:04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中國改革開放創造了人間奇跡,使中國趕上時代并引領時代,這是舉世矚目的強大而確鑿的事實。中國改革開放這一奇跡的發生只有放在中華文明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框架中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釋,因為中國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從中華文明和社會主義制度本質中必然產生的強國之路。
首先,改革開放是中國歷史常態的當代表現形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數千年大歷史觀之,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中華民族以改革開放的姿態繼續走向未來,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根基。”也就是說,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具有從歷史中走來、向未來敞開的偉大品格,這不是偶然而是具有必然性的,從中國大歷史的維度看,它是中國歷史常態的自然延伸,是中華文明秉性的當代拓展。中國人民具有偉大夢想精神,中華民族充滿變革和開放精神。幾千年前,當人類文明的曙光剛剛照亮歷史地平線的時候,中華民族的先民們就秉持“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精神,開啟了締造中華文明的偉大實踐。“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久”等等古老的中國智慧,積淀為中華文明的固有秉性,歷千秋萬代而不衰,行千里萬里尤蓬勃。5000年中華文明是改革開放的文化基因,中華民族走過的萬水千山是改革開放的歷史坐標,中國人民太多太多的磨難、犧牲和拼搏積蓄了改革開放的洪荒偉力。
其次,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的必然要求。恩格斯曾經指出:“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唯物史觀主張,人類社會是從低級到高級不斷發展的,社會主義社會當然不能例外。社會主義社會是符合世界文明大道的、不斷發展進步的社會,封閉、僵化和保守不屬于社會主義,經常變化和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內在屬性。一方面,這種經常變化和改革開放是客觀存在的,是人類社會一般屬性社會主義階段的具體表現;另一方面,這種表現又比其他社會更高級、更優越,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統一。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的本質必然要求通過改革開放而不是通過侵略奴役來贏得發展動力和空間,同時,改革開放也只有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才能行穩致遠、獲得成功,改革開放是永續發展的進程,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再次,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的一次偉大覺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只要把握住歷史發展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奮發有為,銳意進取,人類社會就能更好前進。”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始終秉持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所以,中國共產黨是服務型、使命型和學習型政黨,能夠具有非凡的膽略、堅定的自信、宏遠的構想和決策。作為能動的社會實踐主體,總是能夠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內在超越、守正創新,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大膽地改,不斷開創新局面、干出一片新天地。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要為人民造福、要實現共產主義,就必定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不斷解放思想、啟蒙覺醒,就必定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調整優化發展戰略、發展方式,就必定能以共產主義為目標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升級社會形態。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的偉大覺醒孕育了偉大創造,進行了偉大革命,推動了偉大飛躍,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賦予改革開放以全新的時代內容、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
實踐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中國人民的幸福之路、中華民族的強盛之路,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發展的康莊大道,必須把改革開放進行到底。我們要繼續走好這條路還必須跋山涉水,通過這條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走向中國和人類社會更加遠大更加光明的未來。為此,應當繼續把握好以下三點:
首先,要進一步鞏固和優化改革開放的內在規定性。改革開放內在規定性主要表現為:改革開放是中華文明內生型的發展進步,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創新實踐,是中國共產黨偉大覺醒的自主選擇。新時代改革開放必須在已有的內在規定性上繼續生長拓展,而不能丟掉中華文明的根和魂,不能丟掉馬克思主義,不能離開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特別是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不斷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改革開放這艘航船沿著正確航向破浪前行。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以志不改、道不變的堅定,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其次,要進一步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向人類敞開、向未來敞開的中國改革開放,是人類從民族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中充滿創意、創新、創造的恢弘篇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中國改革開放是遵循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有機統一的自覺實踐,主動擴大開放,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同各方一道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為世界共同發展增添新動力,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為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而奮斗。
最后,要進一步樹立堅定的自信和清醒的思維。改革開放是我們主動創造歷史的偉大實踐,將在人類歷史上續寫新的傳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我們必須既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又敢于斗爭、敢于勝利,善于斗爭、善作善成。絕不能有半點驕傲自滿、固步自封,也絕不能有絲毫猶豫不決、徘徊彷徨,必須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勇立潮頭、奮勇搏擊。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占據科學制高點、歷史制高點、道義制高點想問題作決策,增強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分析問題駕馭矛盾,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關系,堅持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力度不減,推動新時代改革開放走的更穩,走得更遠。
(作者系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遼寧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正是在把握時代發展的歷史階段性特征,立足我們黨環保理念和實踐經驗基礎上誕生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矛盾的最高階段,即矛盾雙方由對立走向統一的“合題”。
立足于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大力提倡“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理念。所謂“勞動最美麗”,在本質上是勞動者基于其勞動實踐而實現的美的創造,并通過各種美的勞動形式,彰顯勞動者的本質力量和勞動美的價值。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一次開創性的重要會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為馬克思、恩格斯“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這句話作了最生動、最有力的注腳。
當前,我們正經歷的這場特殊的、沒有硝煙的戰“疫”,是“四個偉大”中“偉大斗爭”的一個突出表征,它屬于“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之一種。筆者認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中國制度優勢的具象化著重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有了核心就有了“定海神針”。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
——把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作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必須遵循的重要方針,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自覺維護和鞏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當代中國社會穩定、政治穩定、人心穩定的重要基礎和支撐,也是中國顯著政治優勢、文化優勢之一。
馬克思主義深刻改變中國由可能到現實,內蘊著中華民族近百年發展的歷史辯證法,聯結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未來。從五四運動、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中國共產黨誕生啟航,到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華民族整整走過一個世紀的歷程。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有必要全面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基本內涵和多維屬性,探索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實踐要義。
心中有規矩,行為定方圓。今天,讓“按規矩辦”成為黨內政治生活的常態,既要讓廣大黨員干部認識到這是剛性的約束、“硬杠杠”,更要讓大家懂得這是干事創業的“安全閥”。“按規矩辦”的受益,“不按規矩辦”的受懲,方能捍衛規矩的價值,遏止“邁過鍋臺上炕”的魯莽,減少“事后諸葛亮”的悔恨。
作者:王巖 秦志龍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與此同時,新時代我國人民日益上升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現出新特點。新時代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精神文化需求,必須更好堅持、有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