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29日08:11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本報訊(記者盧松實習生李一華)1月25日,記者從2019年全省民政工作會議上獲悉,省民政廳將今年確定為“民政基層基礎深化年”,既加強民政為民服務設施建設,又提升基層民政機構服務能力,筑牢織密民生保障兜底網,持續提升全省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困難群眾補助政策方面,我省將通過提標擴面,強化脫貧攻堅的兜底保障。從今年1月1日起,再次提高全省城鄉低保標準,將城鄉低保對象月人均財政補助水平由不低于262元、154元提高為不低于274元、166元,特困人員基本生活供養標準按照不低于當地低保標準的1.3倍掛鉤提高。這一暖政,將惠及全省360多萬困難群眾。同時,從今年1月1日起,將孤兒養育標準每人每月提高100元,首次將孤兒保障范圍擴展到超過18歲的成年在校學生,全省近2萬名孤兒直接受益。
加快推進養老服務工作,讓老年人生活更美好。全面貫徹落實今年1月1日起實施的《河南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實行80歲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制度,擬對80~89歲、90~99歲和100歲以上老年人,分別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50元、100元和300元的標準發放高齡津貼,此舉將惠及全省160多萬名高齡老年人。組織實施農村敬老院設施改造升級工程,分期分批新建、改擴建農村敬老院,提升敬老院居住環境,為近7萬名特困人員(農村五保老人)營造溫暖的家園。
民生工作“千條線”,抓好社區“一根針”。今年,全省將新建1000個“一有七中心”規范化社區,即每個社區都要有堅強的黨組織、民主的自治組織(居委會)、廣泛的社會組織,都要配備完善的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社區綜治服務中心、社區文體活動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社區兒童服務中心、社區志愿服務中心,開展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
據了解,我省今年還將加大投入,加強福利院、救助站、養老院等各類民政服務設施建設;鞏固“抓整改、轉作風、促落實”暨民政服務機構大走訪大調研活動成果,提升基層民政工作能力和水平,推動民政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我國各地城市依托黨建引領、社會參與、治理重心下移和智慧治理等方式,探索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體。(作者: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開大學基地研究員,南開大學中國政府聯合研究中心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曉林;
國新辦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情況。搬出來只是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第一步,搬遷后續幫扶工作關系到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安置社區治理也是鞏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成果的重要后續工作。
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會上表示,安置社區治理是鞏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成果的重要后續工作,關系到千萬搬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組織開展新時代新生活行動,引導專業社會工作等服務,幫助搬遷群眾盡快融入社區新生活。
“非常感謝俞老師團隊,她們對我照顧得相當周到。”日前,學府路87號9幢獨居老太束菊華致電鎮江京口區正東路街道京口路社區,為弘揚越劇社負責人俞桂娟“點贊”。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發生機構變動或者撤銷、合并等情形時,應當按照規定向有關單位或者檔案館移交檔案。檔案館除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接收移交的檔案外,還可以通過接受捐獻、購買、代存等方式收集檔案。
五條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定期向檔案館移交檔案,檔案館不得拒絕接收。十五條 檔案主管部門發現檔案館和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存在檔案安全隱患的,應當責令限期整改,消除檔案安全隱患。
百年來,無論時代風云怎么變幻,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終未變,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浦東基層黨建在浦東開發開放的進程中,秉承了一流黨建促一流開發的理念,邊探索邊創新,在破解難題中前行,為浦東的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
福州市加強老舊小區整治工作,按照“環境提升、配套完善、管理到位、群眾滿意”的工作目標,讓老舊小區“亮起來、通起來、綠起來、美起來”。福州市著手建立四級管理體系,突出以區為主的物業管理工作機制,建立由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三方共同參與、共同規范的物業管理工作機制,維護老舊小區改造成果,促進小區管理持續規范。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社區發展治理的“初心”,是讓市民共享幸福,上海正打造成為社區“美好生活共同體”,生活在這里的居民,用幸福感、獲得感填滿這座城市。
“以往像免費孕檢、辦理社保、老年證等常用辦事項,需要社區工作人員逐一電話通知,一天可能要幾百通電話”,天鵝湖社區黨委書記洪軍向記者介紹。” 合肥智慧社區項目組工作人員韋賈計介紹,智能語音外呼平臺的應用更新,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訓練機器學習研發而成,還需要不斷拓展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