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4日09:45 來源:央視網
聯播+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采取了許多具有原創性、獨特性的重大舉措,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
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習近平總書記主持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在講話中,總書記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成績,肯定了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社會協同發力、合力攻堅的卓越付出。央視網《聯播+》特梳理講話及會議要點,以饗讀者。
肯定脫貧攻堅成績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脫貧攻堅的重大勝利,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打下堅實基礎,極大增強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徹底改變了貧困地區的面貌,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群眾生活質量,“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
●在脫貧攻堅實踐中,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以人為本,把貧困群眾和全國各族人民一起邁向小康社會、一起過上好日子作為脫貧攻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社會協同發力、合力攻堅,東部西部守望相助、協作攻堅,廣大黨員、干部吃苦耐勞、不怕犧牲,充分彰顯了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和犧牲奉獻。
部署下一步工作重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任務依然艱巨
●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要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
●要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繼續對脫貧縣、脫貧村、脫貧人口開展監測,持續跟蹤收入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定期核查,及時發現,及時幫扶,動態清零。
●要持續發展壯大扶貧產業,繼續加強脫貧地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拓展銷售渠道,創新流通方式,促進穩定銷售。
●要做好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加大對脫貧人口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加強東西部勞務協作,鼓勵支持東中部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西部地區轉移。
●要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完善集中安置區公共服務和配套基礎設施,因地制宜在搬遷地發展產業,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要加強資金資產項目管理,建立健全資產管理制度,持續發揮效益。
●要兜住民生底線,規范管理公益崗位,以現有社會保障體系為依托,促進弱勞力、半勞力等家庭就近就地解決就業,保障這些群眾基本生活。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就’在武漢,‘創’贏未來”,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對接大會日前在湖北武漢舉辦。今年,武漢提出22條政策創新措施,對所有在漢高校、職業院校、技工院校31萬余名應屆畢業生給予1400元/人的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
近日,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莫榮研究團隊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認為,目前人工智能對我國就業影響總體有限。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國內制造業自動化替代崗位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直到2017年,薛云梅聽說,有朋友經過呂梁護工培訓后去了北京,一個月能掙四、五元,這讓薛云梅動了轉行當護工的想法。通過護工培訓、改變命運,許艷平的經歷被大家口口相傳,受到護工培訓學校的邀請,許艷平多次用自己的經歷鼓勵大家,放下思想的包袱,走出大山,脫貧致富。
”旺家社區是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規模最大的跨區域移民搬遷安置點,建設住房62棟,安置了來自思南、印江、石阡三個縣的4332戶共18379名困難群眾。為幫助搬遷群眾實現穩定就業,旺家社區新建一座6000平米的“扶貧微工廠”,引進簡單、易學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解決了近600余名搬遷群眾的就業。
直到2017年,薛云梅聽說,有朋友經過呂梁護工培訓后去了北京,一個月能掙四、五元,這讓薛云梅動了轉行當護工的想法。通過護工培訓、改變命運,許艷平的經歷被大家口口相傳,受到護工培訓學校的邀請,許艷平多次用自己的經歷鼓勵大家,放下思想的包袱,走出大山,脫貧致富。
經過8年持續奮斗,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記者柳潔報道:近日,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湖北·武漢)對接大會在武漢洪山體育館舉辦。230多家武漢企業提供超1.2萬個崗位,來自湖北各大高校4000余名應屆畢業生與企業面對面交流,現場接收簡歷近9000份,達成意向人數近1600人。
近日,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莫榮研究團隊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認為,目前人工智能對我國就業影響總體有限。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國內制造業自動化替代崗位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習近平總書記主持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在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土橋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搬遷戶楊喜梅在家中收拾家務。
從短期看,人工智能對就業總量影響相對溫和,結構影響重于數量影響,但就業結構性矛盾處于上升通道,潛在的技術性失業風險在增加。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國內制造業自動化替代崗位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