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2日13:19 來源:經濟日報
健康碼一掃,順利通行;掃碼支付,瞬間結賬;看病購票,手機預約……數字技術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數字紅利”,也在客觀上成為很多老年人邁不過去的“數字鴻溝”。
有統計顯示,目前我國網民規模已超過9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64.5%,而60歲及以上網民占比僅為6.7%。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成為擺在全社會面前的一道課題。
在商超保留現金結算柜臺,在銀行、醫院開設“老年人窗口”,在高鐵、地鐵保留“人工窗口”,在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很多地方考慮到了老年群體需求,這也是技術網絡故障的“應急通道”。同時,有條件的地區和單位,要以社區和老年大學等為主體,通過開設公益講座等形式,手把手教老人們使用智能設備,破除心理障礙,幫助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讓老年人享受“數字紅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一個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愛”彰顯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全社會都應提高對老齡化這一現代社會大趨勢的理解和認識,將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化解之道提高到現代化治理體系的高度。各地應盡快搭建和實施跨部門、跨行業的解決老齡問題的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體系,統籌各方資源形成合力,共同推進老齡問題的整體性治理。(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陸 敏)
年初陪母親進城看病,進醫院大門掃碼不會,就診卡自助充值不會,連在醫院食堂買好的飯也因手機支付不會又放下……父親要強一輩子,每每提起這段,懊惱說還不老就寸步要靠孩子,沒想到活這么窩囊。三五天一升級,一年半載一迭代,智能技術的快速更新,讓人有點目不暇接,對很多老年人來說則無所適從。
老年人去交醫保卻被告知“不收現金只能手機支付”、個別商鋪掛出“不收現金”標識牌……日前網絡上曝出的這些信息,再次引發社會關注“數字鴻溝”問題。李偉表示,央行高度重視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問題,將從現金管理、支付服務、普惠金融三方面入手,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切實提升老年人日常金融服務的滿意度。
人的一生就“生老病死”這四個字,人都會變老,但如果當你老了,卻發現由于技術的進步,你出門處處受限,很多事都干不了了,去醫院看病得用手機預約,你不會。如果說,自助服務等對應解決的是老人的數字鴻溝,而如何在嶄新的院區進行適老化改造,對應解決的則是成功進到醫院后老人友好的感官體驗。
王海東表示,一是在使用智能技術的同時,要求醫療衛生機構還要保留傳統的服務方式。暢通家人、親友或者家庭簽約醫生為老年患者代為掛號渠道,一定要保留這個渠道,還要暢通這個渠道。
為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就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全面部署。
11月26日上午,國新辦就《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有關情況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將繼續擴大老年人智能終端產品的供給,從技術創新、產品服務供給、應用試點示范等產業環節著力,積極扶持老年健康輔助器具研制,擴大老年人智能終端產品供給。
地鐵里沒有“健康碼”不能乘車的老人,醫院里不會手機掛號不能就醫的老人,冒雨交醫保卻因拿的是現金而被拒的老人,被家人抬著在銀行柜員機前進行人臉識別的94歲老人……隨著老年人被困在“數字鴻溝”里的問題日益凸顯,國家終于出手了。
掃碼支付、手機掛號、出示“健康碼”……這些在年輕人看來易如反掌的操作,對部分老年人來說卻舉步維艱。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日前印發通知,要求在2020年底前,所有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要求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頻事項,加快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讓廣大老年人更好地適應并融入智慧社會。
網曝“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 涉事銀行道歉→(點擊了解詳情)老人冒雨獨自用現金交醫保遭拒,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已上門為老人辦理了居民醫保,并將規范工作流程。來源:河南廣播電視臺新聞事業部編輯 趙東、中國之聲、澎湃新聞、每日經濟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