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6日21:48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題:曙光在前——培育“戰疫之苗”呼喚更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新華社記者郭爽 張瑩
全球累計新冠病例數已突破6000萬,仍以每日新增數十萬病例的速度在增長。人類與病毒的斗爭處于緊要關頭。
面對這場百年不遇的大疫,安全有效的疫苗被認為是戰勝疫情的“終極武器”。各國對新冠疫苗研發的重視程度、資源投入、審批速度以及就此展開的國際合作,也達到人類抗擊傳染病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
3月2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右)在搭建的負壓帳篷實驗室檢查血清分離。新華社發(張振威 攝)
截至11月12日,各國已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的在研候選新冠疫苗超過200種,其中48種處于臨床試驗階段。多款候選疫苗已取得令人鼓舞的初步試驗結果。
暗夜終有破曉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各國攜手,就一定能夠盡早培育出“戰疫之苗”,奪取抗疫斗爭的最終勝利。
制圖:魯豫 徐曉蕾
多方合力,“加速”史無前例
從國際組織、地區性組織到各國政府,從非政府組織、科研機構到企業……全世界都在行動。多方合力助推下,新冠疫苗研發推進速度創人類抗擊傳染病歷史的新紀錄。截至11月12日,全球已有至少11種候選疫苗進入Ⅲ期臨床試驗,多款候選疫苗已提前量產。
在國際層面,世衛組織4月牽頭啟動“獲得抗擊新冠肺炎工具加速器”倡議,旨在匯聚力量,以更快速度和更大規模開展疫苗研發和生產。截至11月,致力于傳染病防控的流行病防范創新聯盟(CEPI)已在全球范圍內資助了9種候選新冠疫苗的研發,涵蓋多種技術路線,這9種候選疫苗已全部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在國家層面,各國政府紛紛為新冠疫苗開發、試驗和生產等環節開辟“綠色通道”“快速通道”。
8月14日,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加林市的新冠疫苗研究實驗室內,科研人員為生產由英國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制藥公司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做準備。新華社發(馬丁·薩巴拉 攝)
在學界,各國科學家相向而行,不斷加深人類對新冠病毒的認識,為疫苗研發奠定堅實基礎:中國科研人員在病毒基因組測序以及刺突蛋白與“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復合物結構解析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西湖大學團隊解析出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過程中ACE2受體的全長結構;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等機構科研人員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首次繪制出新冠病毒表面刺突蛋白在原子尺度上的三維構造……
在產業界,各國企業積極合作,成為推動疫苗研發的重要力量:中國三葉草生物制藥有限公司與英國葛蘭素史克公司在新冠疫苗研發方面展開合作;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與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將共同推進新冠疫苗在中國的臨床試驗及后續商業化;法國賽諾菲公司和葛蘭素史克公司合作研發的一款新冠疫苗已啟動Ⅰ/Ⅱ期臨床試驗;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與美國輝瑞公司合作研發的候選疫苗在Ⅲ期臨床試驗中取得積極進展……
11月9日,行人從位于美國紐約的輝瑞全球總部大樓前走過。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這是5月18日在英國盧頓拍攝的阿斯利康標識。新華社發(蒂姆·愛爾蘭 攝)
“過去數月,多國政府、業界以及慈善組織為這類科研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全球合作也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全球知名慈善基金會英國惠康基金會總監杰里米·法勒在一份聲明中說。
全球攜手“助推”中,來自中國的“推力”不可或缺。
在極短時間內完成新冠病毒鑒定和測序,第一時間對外分享病毒基因序列……中國邁出了這場全球合作抗疫的第一步,也讓越來越多的國家真切體會到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重要性。西班牙藥品和醫療產品管理局人用藥物部門主任塞薩爾·埃爾南德斯對新華社記者說,中國科研人員的研究成果增加了人類對新冠病毒的認識,“讓其他國家的科學家不需要再重復中國科研工作者已經走過的路”。
3月,中國一款候選疫苗率先啟動Ⅰ期臨床試驗;5月,中國科研人員率先在權威醫學雜志上公布候選新冠疫苗Ⅰ期臨床試驗數據;截至9月底,中國已有11款新冠疫苗開展臨床試驗,其中4款進入Ⅲ期臨床試驗。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在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中國人民“為全人類作出了貢獻”。面對新冠疫情這一全球公共衛生挑戰,中國既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堅定與世界攜手抗疫,作出了重要貢獻,提供了有益經驗。
4月11日,工作人員在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疫苗生產基地質量檢定部門對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樣品進行雜質檢測。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多路并行,進展令人鼓舞
在全球研發大潮中,候選新冠疫苗幾乎涵蓋了醫學界迄今研究過的所有類型,“多路并行”的技術思路讓疫苗早日問世增加勝算。截至目前,不同“跑道”的多名“選手”已傳出令人鼓舞的消息:
——5月和7月,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分別刊載論文,報告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等人團隊研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Ⅰ期和Ⅱ期臨床試驗結果。超過500名志愿者參與的Ⅱ期試驗數據顯示,這種疫苗在安全性和誘導人體產生免疫應答兩個方面都表現“很好”。
——6月,生物領域權威期刊《細胞》雜志發表論文,介紹中國國藥集團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滅活疫苗研發成果。
4月11日,工作人員在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疫苗生產基地質量檢定部門對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樣品進行純度檢測。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7月,《柳葉刀》刊登了英國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制藥公司合作的一款腺病毒載體疫苗Ⅰ/Ⅱ期臨床試驗報告,同樣進展良好,尤其年紀較大成人接種后出現副作用的概率更低。這款疫苗目前正在肯尼亞、南非、巴西以及美國等地開展大規模Ⅲ期臨床試驗。
——同樣是在7月,《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公布了美國莫德納公司一款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mRNA-1273的Ⅰ期臨床試驗結果,在所有志愿者體內誘導免疫應答,總體上安全,且具有較好耐受性。
——10月,《柳葉刀·傳染病》刊發了國藥集團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等機構的論文,報告其開發的滅活疫苗Ⅰ期和Ⅱ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這種疫苗安全并能夠在健康志愿者身上誘導產生免疫應答。
——11月,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和美國輝瑞公司合作研發的一款mRNA疫苗以及莫德納公司mRNA-1273疫苗先后披露Ⅲ期臨床試驗的中期數據,有效性均超過90%……
不同技術路線各具特點,各類在研疫苗其實都針對同一個靶點。多項揭示新冠病毒感染機制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主要通過其表面刺突蛋白與人體細胞上的ACE2受體結合感染人體。刺突蛋白像一把“鑰匙”,細胞上的ACE2受體則像一把“鎖”,而新冠疫苗的主要作用就是阻止“鑰匙”去“開鎖”,從而預防病毒感染細胞。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艾滋病研究所所長陳志偉認為,全球數百個在研疫苗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此前已得到廣泛應用的傳統類型疫苗,包括滅活病毒疫苗、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重組病毒載體疫苗等;第二類是此前無同類疫苗獲批過的新型核酸疫苗,包括核糖核酸(RNA)疫苗和脫氧核糖核酸(DNA)疫苗等。
在傳統類型疫苗中,滅活疫苗生產工藝較成熟,中國有多款進展較快的新冠疫苗都屬于該類型。對新型核酸疫苗而言,其誘導的免疫反應與病毒自然感染產生的免疫應答相似度更高,但由于這類疫苗此前尚未有成功先例,其研發生產還需考慮如何獲取監管機構認可、提升疫苗產能以及大規模接種所需的冷鏈物流等現實挑戰。
據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介紹,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已涵蓋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等5條技術路線。而這5條技術路線均對外開放,已與多國展開合作。
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上,中國鄭重宣示: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負性作出貢獻。對此,瑞士西區經濟發展署前署長、中國問題專家菲利普·莫尼耶印象深刻,認為這將惠及發展中國家,是對人類的巨大貢獻。
11月5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工作人員在醫療器械及醫藥健康展區介紹由復星醫藥與德國拜恩泰科合作開發的新冠病毒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休戚與共,團結應對挑戰
輿論對全球首款新冠疫苗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上市普遍樂觀。不過,盡早育成“戰疫之苗”仍需直面諸多挑戰,人類唯有更密切攜手合作、構建更緊密的共同體。
疫苗研發耗時久、投入大、風險高,要確保全球幾億乃至幾十億人口安全接種,在所有藥物審批標準中也最嚴格,已進入臨床試驗的一些候選疫苗也可能因安全性或效果不理想而被放棄。此外,新冠疫苗誘導的抗體水平能維持多久,是否存在抗體依賴性增強作用(ADE)風險,不斷進化變異的病毒以及新冠“二次感染”病例是否會影響疫苗效果……這是技術的挑戰。
即使疫苗成功上市,在大規模接種之時如何擴大產能,如何確保各國能夠合理分配,如何讓廣大發展中國家也能及時獲得,如何讓全球貧困人口也可以負擔得起價格……這是經濟、社會和政治的挑戰。
“唯一的希望是科學、找到解決辦法和團結”,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日前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續會開幕辭中再次呼吁。
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只有全球各國攜手合作,尤其是那些科研能力較強的國家展現政治意愿,才能應對種種挑戰,盡快培育出“戰疫之苗”并使其公平可及,這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全球疫苗免疫聯盟首席執行官塞斯·伯克利博士和流行病防范創新聯盟首席執行官理查德·哈切特博士聯合發表文章強調,人類需要盡快獲得新冠疫苗,但各國不能自行其是,團結合作是快速結束疫情的最大希望。
秉持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中國一直關注并致力于確保發展中國家有機會公平獲取安全有效的疫苗。10月8日,中國正式加入由世衛組織和全球疫苗免疫聯盟、流行病防范創新聯盟共同牽頭成立的“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旨在以實際行動促進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同時帶動更多有能力的國家加入并支持“實施計劃”。
10月15日,非洲國家和機構的駐華外交使節來到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參觀中國生物博物館。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此舉獲得國際社會高度評價。美國喬治敦大學助理教授亞歷山德拉·費倫認為,中國這一決定傳達了一個強烈信息:中國致力于國際多邊合作,并致力于將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埃塞俄比亞駐華大使館副館長葛乃天表示:“作為疫苗研發的領先大國,中國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并作出承諾,對非洲和世界至關重要。”
從第一時間向世界公布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到率先公布疫苗臨床試驗數據;從開放全部疫苗研發技術路線,到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從科技人員積極參與國際研發合作,到多個企業大力推動跨國合作……中國不僅處于領先地位,更始終致力于推動新冠疫苗研發的國際合作,確保疫苗在全球范圍內的公平可及,展現“中國精神”和“中國擔當”,為全球抗疫貢獻著“中國信心”“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伊拉克大學法學教授納吉布·朱布里說,中國正以實際行動幫助發展中國家改善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加速研發疫苗,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中國是團結協作抗擊新冠疫情的楷模。(參與記者:張家偉、劉曲、張毅榮、譚晶晶、張淼)
4月11日,工作人員在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疫苗生產基地質量檢定部門對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樣品進行雜質檢測。4月11日,工作人員在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疫苗生產基地質量檢定部門對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樣品進行純度檢測。
” 不管在家里,還是在課題組,這是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技術組組長、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趙振東常說的一句話。在爭分奪秒做好“神助攻”的同時,按照疫苗專班工作部署,趙振東第一時間投身《疫苗生產車間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編制工作。
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技發展中心主任鄭忠偉: 疫苗定價是大家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最近我們也注意到,網上一些帖子對疫苗價格進行了很多報道。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副司長田保國介紹,我國新冠病毒疫苗研發總體處于領先地位,共有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和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5個技術路線并行研發。田保國進一步介紹,目前我國共有13個新冠病毒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其中滅活疫苗和腺病毒載體疫苗兩種技術路線共4個疫苗進入了三期臨床試驗。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為我們全面戰勝疫情乃至一切艱難險阻提供了行動指南和精神動力。我們要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擎起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火炬,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不懈奮斗!
據世界衛生組織官網10月2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有42個在研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其中我國自主研發的疫苗已有11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例如,在中國生物公司滅活疫苗Ⅰ/Ⅱ期臨床試驗部分揭盲數據顯示,疫苗接種后安全性好,無一例嚴重不良反應。
9月2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吹風會,介紹新冠疫苗研發工作進展情況。世衛組織數據顯示,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病毒候選疫苗182個,臨床試驗36個,臨床前研究146個,9個疫苗進入Ⅲ期臨床試驗。
截至今天,新冠病毒已奪走至少89萬條生命,造成2700多萬人感染。塞爾維亞軍事醫學院流行病學研究所副所長熱利科·亞德拉寧高度評價中國應對疫情的態度和速度,認為中國政府和民眾為抗擊疫情作出的努力值得尊敬。
目前,世衛組織已啟動“獲得抗擊新冠肺炎工具加速器”國際合作倡議,以加速新冠疫苗、診斷和治療工具的研發、生產和公平分配。這張英國牛津大學提供的視頻截圖顯示,4月23日,一名志愿者接受英國牛津大學新冠疫苗臨床試驗。
上至中央,下至科學家、科研組織者,中國新冠疫苗的研發和攻關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科學部署,堅持與病毒賽跑。1月22日,科技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應對”第一批應急攻關項目啟動,快速實現疫苗研發是重要任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