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3日13:37 來源:科技日報
追問新冠疫苗
據世界衛生組織官網10月2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有42個在研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其中我國自主研發的疫苗已有11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更值得一提的是,這11個疫苗實現了5條技術路線進入臨床試驗的全覆蓋。
5路“戰隊”全面布局,極具前瞻性
疫情是疫苗研發開啟的“發令槍”。
“在疫情暴發初期,科技部就對5條技術路線進行了全面布局,我認為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公司董事長楊曉明說,現在5條技術路線都進入到臨床試驗階段,也充分表明,當時的科研布局是有超前戰略眼光的。
資料顯示,為最大限度提升我國新冠疫苗研發的成功率和速度,科研攻關組迅速確定的5條主要技術路線為:滅活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重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包括RNA疫苗和DNA疫苗)。
同時布局5條技術路線,目標很明確,就是要保成功。如果把疫苗研發比喻成一場戰斗,就需要尖刀班、主力部隊、空降部隊……不同疫苗有不同特點,發揮不同的優勢,在配合作戰中打出不同建制的組合,最終的目標只有一個——攻下“山頭”。
應急攻關項目支持下的5條技術路線,每條技術路線都有1—3個團隊進行研發,每個技術路線都由多個單位形成合力,從企業到高校、科研院所再到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國家頂尖學術機構以及生命科學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夜以繼日投入研發。
進展如何?要看數據!數據!數據!
9月25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冠病毒疫苗工作進展情況吹風會上,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率先帶來好消息。他說,4個進入Ⅲ期臨床試驗的疫苗中,3個是滅活疫苗,1個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重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正在抓緊開展Ⅰ、Ⅱ期的臨床試驗。
對于臨床試驗的Ⅰ期、Ⅱ期、Ⅲ期,普通人可能很難分清。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專家組副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解釋,Ⅰ期證明它的安全性;Ⅱ期繼續保證安全性,更要確保有效,主要檢測抗體能不能產生、產生多少、什么時候產生、持續多長時間等。Ⅲ期則是在疾病流行區域,通過大量的人群接種,去觀察到底有沒有實質上的保護效果。
簡單理解,疫苗需要依次回答是不是對機體安全(安全性)、能不能訓練免疫系統識別病毒(有效性)、小規模“實戰”(Ⅲ期臨床試驗)效果的問題,只有獲得全部通過才能獲批上市,給公眾接種。
“通過”與否的重要依據就是:數據!包括不良反應率、中和抗體產生等相關數據。由于是隨機雙盲試驗,數據只有在某一階段試驗完成后揭盲,才會知曉。
例如,在中國生物公司滅活疫苗Ⅰ/Ⅱ期臨床試驗部分揭盲數據顯示,疫苗接種后安全性好,無一例嚴重不良反應。免疫原性結果顯示,不同程序、不同劑量接種后,疫苗組接種者均產生中和抗體,部分組別中和抗體陽轉率達100%。
據介紹,目前應急攻關項目支持的4個滅活疫苗均已獲批進入臨床試驗,其中3個進入Ⅲ期臨床試驗階段,是我國的優勢品種。
進入疾病流行區域,中國疫苗在實戰中展現保護效力。
中國生物公司的兩個滅活疫苗在中東、南美等地開展Ⅲ期臨床試驗,已接種數萬人,目前觀察無嚴重不良反應;北京科興中維公司的滅活疫苗在南美、東南亞等地,軍事醫學研究院和康希諾公司聯合研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在歐亞地區均開展了Ⅲ期臨床試驗。
客觀而言,截至目前,還沒人獲得新冠病毒疫苗的臨床Ⅲ期實驗數據,對于它在小規模“實戰”中的表現還是一個未知數。
“根據我們已經獲得的疫苗研發和臨床試驗過程中的數據,我非常有信心。”楊曉明表示,“我們的滅活疫苗從進展來說、從質量指標來說在全球都應該是領先的。”
多類疫苗互補,應對狡猾病毒“多留幾手”
在實際臨床應用中,存在多變的情況。所謂“眾口難調”,單一疫苗難以全面適應。正因為如此,儲備不同技術路線的疫苗至關重要。
“不同技術路線的疫苗有自己的優缺點,在臨床使用時有很強的互補性。”蘇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英博說,真實世界中的情況千變萬化,例如針對老年人的特點,某種疫苗可能更適用;而同一個人也可能需要在不同時期打不同的疫苗,或者不同年齡、身體狀況的人打不同的疫苗;此外,如果一個人已經注射諸如流感疫苗等其他疫苗,哪些疫苗適合聯用也需考量。
不同的公眾有不同的情況,一旦一種疫苗在一定條件下不適用,另一種備選疫苗可以做“后手”。
把人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使得在中國新冠疫苗研發部署的早期,這些就已經有所考量。(記者 張佳星)
“移動通信演進的驅動力將由1G/2G/3G/4G時代的單一速率需求,經由5G三個場景的過渡,最終轉化為以場景驅動作為基本演進范式。
“移動通信演進的驅動力將由1G/2G/3G/4G時代的單一速率需求,經由5G三個場景的過渡,最終轉化為以場景驅動作為基本演進范式。
11月3日,國新辦召開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解讀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下稱《規劃》)。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孫光奇表示,中央財政從2009年開始對新能源汽車購置給予補貼,在此基礎上,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大力支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日組織召開北方采暖地區今冬明春城鎮供熱采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議指出,城鎮供熱采暖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城鎮供熱主管部門和供熱企業要抓實抓細抓好今冬明春北方采暖地區城鎮供熱采暖的各項工作。
北京時間8月21日凌晨,國際學術期刊《經典和量子引力》(Classical Quantum Gravity)刊發“天琴一號”試驗衛星第一輪實驗結果。中山大學天琴中心教授葉賢基介紹,2018年10月由國家航天局正式立項,于2019年12月20日在山西太原發射成功,“天琴一號”承擔著“天琴計劃”六大技術的在軌驗證任務。
科技部、衛生健康委今天(6月19日)通報,我國已有5個新冠疫苗獲批開展臨床試驗,占全世界開展臨床試驗疫苗總數的4成,預計近期其他技術路線疫苗也有望相繼獲批開展臨床試驗。
今天,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表示,目前,我們研發的五條技術路線,腺病毒載體疫苗已經完成了一期二期臨床研究的受試者接種。有4個滅活疫苗也已經開展臨床試驗,現在全球共有10個疫苗開展臨床試驗,我們的疫苗研究還是和世界一并在同步推動。
5月19日,國新辦就“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在疫苗研究過程中也加強和國際組織,包括WHO、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等機構的合作,一些企業也開展了與國際機構的合作。
科技部資源配置與管理司司長張曉原3日透露,疫情爆發后,科技部組織全國的優勢科研力量投入到抗疫一線。一方面,也是不斷將階段性成果推薦給臨床救治一線,已經有試劑和藥物方面11個階段性科研成果納入到《診療方案》中。
今天(3月17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說,目前,我國正按照5種技術路線開展新冠肺炎疫苗的緊急研制。總的來說,首先要生產出合格疫苗樣品,在動物實驗中證明安全有效性后,才能進入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