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5日07:20 來源:河南日報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
記者從省國防科工局獲悉,來自河南的一批“科技力量”,正在為嫦娥五號此次“奔月”、帶回屬于中國人的“第一抔土”的完美呈現保駕護航。
安裝有大功率高功放設備的深空站
河南航天695廠:助嫦娥五號跳出“精準舞步”
本次嫦娥五號發射任務中,最引人注目的環節就是月球取樣,其主要難度集中于探測器降落月球、取樣后離開月球和軌道器對接等環節。由于月球引力小且沒有大氣層,對于航天器降落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目前要在月球上實現軟著陸,一般是通過飛行器著陸緩沖發動機反推減速,從而使航天器以一個安全的速度降落月球,避免破壞航天器及內部儀器設備。這個過程對于飛行器的姿態控制系統、緩沖著陸系統要求非常苛刻,甚至超過了宇宙飛船返回地球的控制系統技術難度。
在本次發射任務中,河南航天695廠為嫦娥五號發射任務配套的多種閥門產品,如同人體中重要的“關節”部位,服務于嫦娥五號上最關鍵的溫控系統和姿控系統。溫控系統主要是為了保障各類儀器儀表處在正常工作的適宜恒定溫度環境內,其配套的自鎖閥、加排閥、溫控閥、過濾器等高可靠性產品,為探測器所攜帶的各類儀器提供良好工作環境打下了基礎。姿控系統所用的各類特種電磁閥是執行姿態控制的關鍵元器件,其快速響應、高可靠性的特點,將為嫦娥五號在變軌、調姿、降落、返回等過程中的精準控制保駕護航。
此外,河南航天695廠還承擔了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使用的多種關鍵元器件的研制配套工作,在火箭運輸系統中發揮關鍵控制作用。
河南航天693廠:讓軌道對接分離“收放自如”
在嫦娥五號探測器中,廣泛應用了由河南航天693廠(鄭州航天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研制生產的低磁性矩形電連接器、軌返分離信號裝置、快速斷接器等明星產品。其中,低磁性矩形電連接器用于信號傳輸系統,能迅速精準地使儀器之間得以電路導通,類似于鋪設一條高速公路;軌返分離信號裝置安裝在返回器和軌道器上,用于判斷兩器之間是否成功分離;快速斷接器用于軌道器和著陸器之間,可使兩器快速對接和分離,確保各設備之間無障礙連接。
此外,由河南航天693廠研制生產的其他系列電連接器使各設備之間相互連接,發揮著信號來往的樞紐作用,保證了電氣信號、數字信號、控制信號等傳輸穩定、可靠。
中國電科27所:布下通信測控“天羅地網”
作為深空測控系統重要組成部分的高功放設備,是嫦娥五號探測器通信鏈路的“遙控器”,可將微小的上行已調信號放大后,經大口徑天線發射出去,從而實現對距離幾十萬公里以外月球探測器的精準控制。
此次嫦娥五號任務將實現我國航天史上多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采樣、首次從月球表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里外的月球軌道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這些關鍵時刻的指令,均由中國電科27所自主研制的大功率高功放設備發送。
據了解,分布在國內多個地點的深空站里,裝置了中國電科27所研發的多款大功率高功放設備,形成了一張100%全覆蓋的通信測控的“天羅地網”,確保嫦娥五號在執行任務全過程中,能夠清晰、準確接收到地球上發出的每一條指令。
中國電科22所:迎接嫦娥五號“安然回家”
嫦娥五號返回器的“著陸回收”是此次任務的壓軸大戲,直接關系到月球樣本能否安全、順利地來到地球。
在中國電科22所,有一支伴隨著上世紀90年代初國家載人航天工程啟動而成立的團隊,近30年來,這支團隊始終堅守“為航天器著陸回收提供科技支撐”使命,先后為“神舟”“實踐”等系列航天器著陸回收任務研制了多型設備,圓滿保障了歷次任務的順利實施。
為保障此次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回收任務成功,該團隊研制了兩型共10套搜索定向設備,安裝于搜索直升機和地面車輛,構建了天地協同、網格化、智能化的搜索網絡,具備了對返回器從出“黑障”到著陸全過程的跟蹤定位能力,為第一時間準確定位著陸返回器,回收月球樣本搶得先機。
目前,所有參試設備均已安裝到位,并順利完成了設備加改裝和天地信標對接試驗,團隊所有成員正在內蒙古草原靜待嫦娥從月宮回家。
省國防科工局局長唐遠游表示,全省軍工系統將緊緊圍繞國家重大任務戰略部署,加強科研攻關,提升創新實力,凝聚產業效能,軍工報國,勇攀高峰,為國家國防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多作貢獻!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鉆取子系統主任設計師 王國欣:說不緊張,其實是不想緊張。
中新社北京12月8日電題:“十三五”之“太空舞”:中國航天耕宇牧星耀蒼穹 北京時間12月6日11時5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這次嫦娥五號奔月,有網友說,畢竟白天看不到月亮,所以要在晚上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吳煒琦表示,其實,發射窗口
是“承包一年家務”的承諾,還是武漢陽臺上的感謝;是登頂珠峰的祝賀,還是嫦娥五號發射的轟鳴……一段段同期聲,記錄一個迎難而上、乘風破浪的中國。
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區的云飛路兩側,密布著20多家量子科技企業,被稱為“量子大道”。“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斗”。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并于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
嫦娥五號上升器完成了它的使命 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 成功實施了分離 從對接到分離 從重聚到分別 相聚六個多小時 很長又很短 長到上升器可以一點一點地
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并于6時12分將月球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天舟”“天宮”交會對接所使用的微波雷達已實現減重一半,這次嫦娥五號任務,微波雷達再次“減肥”數公斤。
12月6日,航天科技人員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監測嫦娥五號上升器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情況。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12月6日,航天科技人員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監測嫦娥五號上升器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情況。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北京時間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并于6時12分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為了實現樣品順利轉移,航天科技集團八院149廠對接與樣品轉移機構總裝團隊付出了艱辛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