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3日15:05 來源:映象網
偶然得到一本《人民日報70年要論選》。書中評論員的文章,非常耐讀。比如《切實解決上訪問題》、《正確對待上訪問題》以及《搞經濟建設一定要尊重科學》、《要從嚴治黨》等文章,文字平實,但卻說透了大道理,解決了實際問題。
試看《搞經濟建設一定要尊重科學》的開頭:武鋼孟憲成同志對一米七軋機工程所提出的意見,十分中肯,很值得我們認真讀一讀,想一想。花費了全國人民節衣縮食攢下來的錢,引進了當代最先進的軋鋼設備和技術,為什么收不到應有的經濟效果?今后怎樣減少以至杜絕這種得不償失的建設工程?再看《就是要徹底否定“文革”》的結尾:這次整黨,《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是列為必讀文件的。認真閱讀這個文件,對每個黨員都是必要的。這些文章,既沒有引用古人名人的話,也沒有華麗的詩詞做點綴,但卻如一壇老酒,讓人品味再三。
反觀現在的一些評論,一些文章,過于講究形式的美感,追求辭藻的華麗,很多文章的小標題,都是對仗的,至于引用更是“不引不成文”,仿佛不引用,就顯示不出作者學問淵博。魯迅先生說,寫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但這些文章恰恰相反,少真意,不解決問題,給人堆砌詞語、賣弄學識之感。
文章,是寫給普通大眾的,寫給廣大網民的,更是為解決問題,弘揚正能量的。大手筆、大家之作固然必不可少,但,以平實、樸素的文字去揭示矛盾、解決問題、歌頌真善美,才是普通大眾心中的“大”。習近平總書記的《之江新語》,質樸無華,但至今讀來仍回味無窮。而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講話,9頁之多,且都是大白話,大實話,但卻讓人百讀不厭,感慨萬千,文中諸如“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嘛。那么寬的路,走著,坐著電瓶車,跟群眾招招手,有的握握手,人家喜笑顏開,大家其樂融融,這樣多好啊。真正培養群眾感情是這么培養的,不能如臨大敵,否則就不要去。”“是不是做個規定,不要上魚翅、燕窩了,首先我們不吃,反正這些菜我是不吃。這也跟生態環保有聯系。”“發文報文都要言之有物,不要搞形式主義。我看中央辦公廳《每日匯報》上下午版,還是有東西的,有的看,有的批。有的單位上報的材料沒的看,都是一些表面上的話,下去調研回來都是說一片大好形勢。我們是看問題、解決問題的,報這些來有什么用呢。”…凡此種種,不勝枚舉,都是通過樸樸實實的文字,反映出讓人深思的大道理,這樣的文章,正是普通大眾所期待的、歡迎的、贊揚的!
文如其人。一個老老實實做人的人,一個踏踏實實干工作的人,寫出的文章也必然言之有物,給人啟迪。改變文風,請從老老實實做人開始!(李紅衛)
?公生明,廉生威。廉潔自律是對黨員干部最起碼的要求,也是黨員干部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道德準則。一個人廉潔自律不過關,做人就沒有骨氣。必須牢記清廉是福、貪欲是禍的道理,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任何時候都要穩得住心神、管得住行為、守得住清白。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構筑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要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積極作用。當然,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戰略任務,也是一場深刻而重大的社會變革,需要多方努力。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11月23日,貴州宣布最后9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不僅標志著貴州省66個貧困縣實現整體脫貧,也標志著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
?近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次全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開啟的重要歷史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習近平總書記代表中央政治局所作的工作報告和在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全面總結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系統闡述了“十四五”發展的方向性、原則性重大問題,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了思想指導和行動指南。
?貧困地區引進人才是一個難題,留住人才也是一個難題。前一個難題解決了,后一個難題沒解決好,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怎么讓人才留得住、安心干?這也是貧困地區一直在探索的問題。
?青年有理想,國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未來。做為青年干部,當堅定理想信念、努力奮斗拼搏、練就強健體魄。
?全面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歷史任務。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必須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從理論上回答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全面依法治國這個重大時代課題。習近平法治思想,在新時代波瀾壯闊的治國理政實踐中應運而生,并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創新發展,日益成熟完備。
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組織路線為政治路線服務,強化政治擔當,嚴守政治紀律,更加堅決地服從和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法治不僅要求完備的法律體系、完善的執法機制、普遍的法律遵守,更要求公平正義得到維護和實現。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公平正義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強調要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強司法制約監督,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