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3日12: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正在自駕游的你
穿過一個隧道時
被GPS告知信號弱
與此同時
馬里亞納海溝
剛剛下潛到水下5米的“奮斗者”號GPS信號完全丟失
而此時它的深海之旅才剛剛開始
接下來,潛航員們該如何在黑暗中知道自己的位置?又該怎樣向著馬里亞納海溝的最深處,摸黑來一場萬米海底“自駕游”?
想要在海底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要解決三個問題。
首先我們想要知道
“奮斗者”號的GPS信號為何會丟失?
為此,我們要先知道GPS信號是什么。
GPS信號是通信衛星向地面接收器發射的電磁波信號。這些信號由多個衛星同時計算得出,目的是精確地推斷出你的位置。不過,電磁波雖然在真空和空氣中有極快的速度,卻難以穿透路上的障礙物。
同樣,阻擋了“奮斗者”號GPS信號的障礙物,正是它頭頂厚厚的海水。
電磁波射入海水后,會不斷被海水吸收。當到達5米深的海水時,已經所剩無幾。
沒有了電磁波,“奮斗者”號該如何與外界取得聯系?又該找誰來給自己定位?
這就是“奮斗者”號“說話”的“嘴”——應答器,“奮斗者”號入海之后,應答器會間隔固定的時間不斷放出聲波信號,而科考母船的船底則裝有“耳朵”——換能器。
這樣,科考母船就可以及時捕捉到“奮斗者”號的信息,并根據聲音傳播的時間測算兩者之間的距離。
知道了距離之后
怎樣才能進一步獲得
“奮斗者”號在海底的準確位置?
你知道自己為什么有兩只耳朵嗎?如果你捂住一只耳朵,會發現只能通過聲音大小判斷聲源的距離,而無法感覺出它來自哪里。人耳在工作時,會產生“雙耳效應”,通過兩只耳朵接受聲音的時間差和音量差,判斷音源的空間坐標。
同樣,從這篇國家海洋局的論文中,我們可以看到,母船底部的換能器不止一個,而是由多個換能器組成基陣,長這個樣。
當基陣接受到聲波時,會計算相位差Φ、波長λ和斜距R,由此算出“奮斗者”號的空間坐標。之后,這個坐標將被發送給“奮斗者”號,結合預先導入的大地坐標和海底地圖,“奮斗者”號就可以知道自己身處何方了。這就是“大海深處的GPS”——水聲定位技術。
知道了自己的位置
也知道了馬里亞納海溝的最深處在哪
就只剩下最后一個問題了
“奮斗者”號如何才能“永往直前”?
破解問題的方法,是利用“慣性”。
“奮斗者”號內部安裝有一套“慣性導航裝置”,會通過“加速度計”和“陀螺儀”等儀器不斷感應潛水器的位置、速度、姿態、方向,從而告知潛航員運動軌跡是否發生了偏移。而這些儀器精度之高,即使“奮斗者”號的偏移量只有一枚硬幣的厚度,也能馬上被檢測到。
然而,由于慣性導航內部信息積累的特點,潛水器的狀態測算誤差會不斷積累,最終可能帶來巨大的位置偏差。1958年,裝備了1套N6-A1慣性導航系統的美國鸚鵡螺號核潛艇從珍珠港出發,在歷時21小時穿越了北極冰蓋后,與原定目標點相差了37千米。
因此,為了盡可能提高導航精度,“奮斗者”號上還安裝了聲學多普勒測速儀、高度計、深度計和聲學通信等儀器。測量得到的數據將一起參與推算,并最大程度地減小誤差。
可以說
水聲定位和導航技術讓“奮斗者”號
真正能夠抵達海洋最深處
完成挑戰極限的創舉
而這一切的背后
是無數科學家、工程師對于誤差的錙銖必較
現在,這場“自駕游”才剛剛開始
而“奮斗者”號的前方
還有無數未知的神秘等待它去探索
?。偱_央視記者 周旋 宋亮 陳茜 楊理天 張博 楊虓 齊霽 張效瑜 錢榕潔 王浩 丁瀟瀟 李舒鵬 王寧 曹昊軒 賀佳貝 劉琦 王秋君 楊思源 劉柄豪 劉翔 張志鑫 孟琳)
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瓣P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必須切實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11月28日,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順利返航。 聽“奮斗者”號總設計師葉聰、主航員張偉,講述萬米深潛背后的故事。葉聰,曾擔任“蛟龍”號首席潛航員和“深海勇士”號副總設計師,被任命為“奮斗者”號總設計師。
大約在10天前,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斗者”號順利返航。中國船舶集團702所 “奮斗者”號總設計師 葉聰:探索一號它是一艘科考船,是科學家的海面工作室,“奮斗者”號是科學家的海底工作室。
日新月異的中國,從來不缺振奮人心、提振士氣的好消息。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角吹響,是心頭的關切,也是腳下的實踐。從“愿景”到“實景”的美妙變化,也為時代記錄著一方水土的奮斗場景,就此砥礪著更加長遠的壯美征程。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而奮斗者永不止步。
“奮斗者”號的成功海試充分驗證了
11月28日,“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并勝利返航。這份榮光屬于所有致力于深海裝備研發、深淵科學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屬于每一位不畏艱險、敢于攀登的奮斗者。
11月28日,“奮斗者”號完成萬米深潛海試任務并順利返航。11月28日,“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圓滿完成萬米深潛海試任務,順利返回海南三亞。10月10日,“奮斗者”號從三亞崖州灣南山港碼頭啟航,前往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海域實施萬米深潛試驗任務。
11月28日,“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圓滿完成萬米深潛海試任務,順利返回海南三亞。10月10日,“奮斗者”號從三亞崖州灣南山港碼頭啟航,前往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海域實施萬米深潛試驗任務。
“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并于11月28日勝利返航。探索萬米深海,是一代代海洋科技工作者矢志追求的遠大目標,也是“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專項的核心任務。
聯播+11月28日,“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并勝利返航。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致以熱烈的祝賀,向所有致力于深海裝備研發、深淵科學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